一种桥梁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13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桥梁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桥梁护栏。



背景技术:

桥梁护栏是指设置于桥梁上的护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失控车辆越出桥外,具有使车辆不能突破、下穿、翻越桥梁以及美化桥梁建筑的功能。传统的桥梁护栏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传统的桥梁护栏究其样式一般采用栅栏式,其优点是样式简单、便于安装,成本低;第二是传统的栅栏式桥梁护栏采用在两支撑柱之间设置横梁,以及在横梁上设置若干竖杆,上述结构存在整体防撞能力差,不具备缓冲性,车辆发生意外撞上护栏往往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多重缓冲的桥梁护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护栏,包括由主护栏立柱和主护栏横撑组成的主护栏、由辅护栏纵撑和辅护栏横撑组成的辅护栏、立杆,所述主护栏立柱空心且竖直设置在底座上,该底座与桥面固定相连,相邻的主护栏立柱之间设置多根主护栏横撑,所述辅护栏纵撑的底端与所述主护栏立柱底部铰接配合,该辅护栏纵撑的中部固定连接缓冲板簧,该缓冲板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护栏立柱中部的内侧面固定相连,相邻的辅护栏纵撑之间设置多根辅护栏横撑,以使辅护栏可缓冲设置在主护栏的内侧中部;所述立杆套设在所述主护栏立柱内,该立杆的底端穿过底座与桥面固定相连,增加桥梁护栏的牢固性;出现车辆撞向桥梁护栏的情况时,车辆首先接触辅护栏,由缓冲板簧对辅护栏进行缓冲,以减少车辆对主护栏的撞击;车辆的动能较大辅护栏无法阻挡时,车辆与主护栏接触,由主护栏立柱承受撞击,并抵消部分冲击力量,且主护栏立柱仍无法阻挡时,车辆继续撞向立杆,碰撞由辅护栏、主护栏、立杆分解为三次进行,且经过缓冲板簧进行缓冲,可以大幅降低车辆动能,降低事故的危害性。

进一步,各主护栏立柱的顶端向内弯曲设置,且辅护栏纵撑在桥面的投影处于主护栏立柱在桥面投影的内侧,避免影响行人行走或观景。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护栏,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主护栏、辅护栏、立杆相配合,受到撞击时由缓冲板簧对辅护栏进行弹性缓冲,主护栏立柱内增加与桥面固定相连的立杆,增加主护栏立柱的牢固性,减少车辆的刚性碰撞,降低事故的危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桥梁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护栏立柱1,主护栏横撑2,辅护栏纵撑3,反光条4,辅护栏横撑5,缓冲板簧6,立杆7,底座8,插接销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桥梁护栏包括主护栏、辅护栏、立杆;主护栏由主护栏立柱1和主护栏横撑2组成,主护栏立柱1的底端与底座8固定相连,底座8与桥面固定相连,相邻的主护栏立柱1之间在主护栏立柱1的上部固定设置1根主护栏横撑2;主护栏立柱1呈空心设置,立杆7套设在主护栏立柱1内,该立杆7的底端穿过底座8与桥面固定相连,增加桥梁护栏的牢固性;辅护栏由辅护栏纵撑3和辅护栏横撑5组成,辅护栏纵撑3的底端经插接销9与主护栏立柱1底部铰接配合,该辅护栏纵撑3的中部固定连接缓冲板簧6,该缓冲板簧6的另一端与主护栏立柱1中部的内侧面固定相连,相邻的辅护栏纵撑3之间设置6根辅护栏横撑5,以使辅护栏可缓冲设置在主护栏的内侧中部;辅护栏纵撑3的顶端内侧面上设置反光条4,用于警示,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各主护栏立柱1的顶端向内弯曲设置,且辅护栏纵撑3在桥面的投影处于主护栏立柱1在桥面投影的内侧,避免影响行人行走或观景。

出现车辆撞向桥梁护栏的情况时,车辆首先接触辅护栏,由缓冲板簧6对辅护栏进行缓冲,以减少车辆对主护栏的撞击;车辆的动能较大辅护栏无法阻挡时,车辆与主护栏接触,由主护栏立柱1承受撞击,并抵消部分冲击力量,且主护栏立柱1仍无法阻挡时,车辆继续撞向立杆7,碰撞由辅护栏、主护栏、立杆7分解为三次进行,且经过缓冲板簧6进行缓冲,可以大幅降低车辆动能,降低事故的危害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