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806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桥梁减震支座,属于减震领域。



背景技术:

减震是一种建筑减震,是属于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201310067100.1,一种钢桥功能分离式减震支座,本发明的钢桥功能分离式减震支座设置在梁体的端部支座上。当温度、荷载或小地震的作用下,钢桥功能分离式减震支座在桥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对于桥横向上,小地震产生的横向水平力由钢桥功能分离式减震支座来承担,且螺栓不发生断裂,钢制减震支座在桥横向不发生移动;当遇到大地震时,对于桥横向的变形,因巨大的横向水平力作用下,当下部支撑装置与第二基板发生断裂,从而能够让下部支承装置沿桥横向在Γ形导向板上移动,进一步吸能消震;当水平荷载消失的时候,又能恢复原先的状态。因为设置了端支点上刚度很大的钢桥功能分离式减震支座,能够有效防止平时路面产生裂缝、崎岖,保证行车质量。但现有技术没有胶体吸附设计进行减震设计,无法有效提高了桥梁的抗震隔离消能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减震支座,其结构包括上盖板、轴杆、底板、减震装置,所述上盖板与底板平行,所述上盖板、底板、减震装置处于同一水平位,所述上盖板通过轴杆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设在底板上方,所述减震装置由环垫、固定板角、垫环、胶垫垫圈组成,所述固定板角与胶垫垫圈固定连接,所述垫环设在固定板角与胶垫垫圈的中间处,所述胶垫垫圈设有环氧树脂粘结层、厌氧胶层、隔离垫层,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与厌氧胶层相连接,所述厌氧胶层与隔离垫层相连接,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厌氧胶层、隔离垫层分别与胶垫垫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为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设有胶层,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与厌氧胶层通过胶层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环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胶垫垫圈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胶层设有胶层,所述厌氧胶层与隔离垫层通过胶层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与底板用于安装与防护。

进一步地,所述胶垫垫圈用于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震装置设在底板上方,采用胶体吸附设计进行减震设计,提高了桥梁的抗震隔离消能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减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盖板-1、轴杆-2、底板-3、减震装置-4、环垫-40、固定板角-41、垫环-42、胶垫垫圈-43、环氧树脂粘结层-430、厌氧胶层-431、隔离垫层-432、胶层-4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减震支座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上盖板1、轴杆2、底板3、减震装置4,所述上盖板1与底板3平行,所述上盖板1、底板3、减震装置4处于同一水平位,所述上盖板1通过轴杆2与底板3活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4设在底板3上方,所述减震装置4由环垫40、固定板角41、垫环42、胶垫垫圈43组成,所述固定板角41与胶垫垫圈43固定连接,所述垫环42设在固定板角41与胶垫垫圈43的中间处,所述胶垫垫圈43设有环氧树脂粘结层430、厌氧胶层431、隔离垫层432,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430与厌氧胶层431相连接,所述厌氧胶层431与隔离垫层432相连接,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430、厌氧胶层431、隔离垫层432分别与胶垫垫圈43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1为梯形结构,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430设有胶层433,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430与厌氧胶层431通过胶层433相连接,所述垫环42为环形结构,所述胶垫垫圈43为圆形结构,所述厌氧胶层431设有胶层433,所述厌氧胶层431与隔离垫层432通过胶层433相连接,所述上盖板1与底板3用于安装与防护,所述胶垫垫圈43用于减震。

本专利所说的轴杆2是圆柱形物件,但也有少部分是方型的。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

当其他用户想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将减震支座与桥梁连接安装,然后就可以通过其产品的上盖板1与底板3进行安装与防护,减震装置4的固定板角41、垫环42、胶垫垫圈43配合实现减震。如桥梁工程安装上减震支座,通过减震装置4与上盖板1配合实现减震。采用胶体吸附设计进行减震设计,提高了桥梁的抗震隔离消能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板1、轴杆2、底板3、减震装置4、环垫40、固定板角41、垫环42、胶垫垫圈43、环氧树脂粘结层430、厌氧胶层431、隔离垫层432、胶层43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没有胶体吸附设计进行减震设计,无法有效提高了桥梁的抗震隔离消能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采用胶体吸附设计进行减震设计,提高了桥梁的抗震隔离消能功能,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减震装置4设在底板3上方,所述减震装置4由环垫40、固定板角41、垫环42、胶垫垫圈43组成,所述固定板角41与胶垫垫圈43固定连接,所述垫环42设在固定板角41与胶垫垫圈43的中间处,所述胶垫垫圈43设有环氧树脂粘结层430、厌氧胶层431、隔离垫层432,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430与厌氧胶层431相连接,所述厌氧胶层431与隔离垫层432相连接,所述环氧树脂粘结层430、厌氧胶层431、隔离垫层432分别与胶垫垫圈43固定连接。

甲公司采用上盖板1通过轴杆2与底板3活动连接,轴杆2采用方型体,乙公司采用上盖板1通过轴杆2与底板3活动连接,轴杆2采用圆型体。

甲公司组装时间为30min,设备寿命为15年,运行稳定;

乙公司组装时间为90min,设备寿命为8年,运行不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盖板1通过轴杆2与底板3活动连接,轴杆2采用方型体,采用胶体吸附设计进行减震设计,提高了桥梁的抗震隔离消能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