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压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45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压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压浆机。



背景技术:

传统桥梁预应力管道压浆一般采用压力灌浆法和真空辅助灌浆工艺,而浆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压浆作业的质量伸至影响到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传统的压浆机是将水泥原料和外加剂原料同时加入制浆室内进行混合,这种方式下的混合效率较慢,并且容易发生搅拌叶片周围的不同原料混合均匀度优于其他位置,这样容易造成浆液配置不达标而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压浆机,实现了不同原料的分类分批添加,保证浆液的混合均匀度,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并且缩短了搅拌时间,提高了制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压浆机,包括机体,机体顶面上设有制浆室,制浆室上方设有原料仓,原料仓通过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架支撑固定,机体为中空结构,机体内部空腔中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过制浆室底面并延伸至原料仓下方,原料仓的底板上设有第一条形通孔组,转轴的上端设有转盘上设有第二条形通孔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原料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原料仓分隔为多个隔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条形通孔组的多个条形孔绕转轴中心对称,且多个条形孔占转盘总面积的/至/;

所述的第二条形通孔组的多个条形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条形通孔组和第二条形通孔组中的条形孔的尺寸相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位于制浆室内的部分上设有搅拌叶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上端通过设置在底板上的转轴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原料仓下方设有下料斗,下料斗底部圆柱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撞击板,撞击板的数量大于等于原料仓隔间数量,且每个隔间至少对应一个撞击板;

所述的转轴在穿过下料斗底部圆柱段的部分上设有撞击球,撞击球通过水平的弹簧与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效压浆机,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泥主料和辅料等不同原料能够依次添加,在添加过程中实现了原料的混合,缩短后续的搅拌混合耗费时间,提高浆液制造效率;

(2)放料及搅拌采用同一个电机,减少了电机的设置,简化了装置结构;

(3)通过撞击球和撞击板,实现运行过程中,对原料仓的撞击产生震动,避免原料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制浆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制浆室2,原料仓3,支撑架4,驱动电机5,转轴6,转盘7,隔板8,底板9,第一条形通孔组10,第二条形通孔组11,下料斗12,搅拌叶片13,弹簧14,撞击球15,撞击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中,一种高效压浆机,包括机体1,机体1顶面上设有制浆室2,制浆室2上方设有原料仓3,原料仓3通过设置在机体1上的支撑架4支撑固定,机体1为中空结构,机体1内部空腔中设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转轴6穿过制浆室2底面并延伸至原料仓3下方,原料仓3的底板9上设有第一条形通孔组10,转轴6的上端设有转盘7上设有第二条形通孔组1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原料仓3内设有隔板8,隔板8将原料仓分隔为多个隔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条形通孔组10的多个条形孔绕转轴6中心对称;

所述的第二条形通孔组11的多个条形孔均匀分布在底板9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条形通孔组10和第二条形通孔组11中的条形孔的尺寸相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6位于制浆室2内的部分上设有搅拌叶片13。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转轴6上端通过设置在底板9上的转轴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原料仓3下方设有下料斗12,下料斗12底部圆柱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撞击板16,撞击板16的数量大于等于原料仓3隔间数量,且每个隔间至少对应一个撞击板16;

所述的转轴6在穿过下料斗12底部圆柱段的部分上设有撞击球15,撞击球15通过水平的弹簧14与转轴6连接。

实施例2:

以图2-3为例,在采用实施例1所述结构基础上,所采用的隔板8为一个,制浆室2内形成两个隔间,两个隔间分别用于放置水泥主料以及辅料,两个隔间底部的底板9上均设有第二条形通孔组11,转盘7上的第一条形通孔组10设置在180°范围上,当转盘7转动时,则实现了不同原料的间隔下料,同时,每个隔间下方的下料斗12底部侧壁上设置一个撞击板16,转轴6上的撞击球15碰撞撞击板16,使原料仓3产生震动,从而保证原料能够落下,避免原料堵塞在通孔中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