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路口非机动车辆疏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153发布日期:2018-08-31 20:2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交通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字路口非机动车辆疏导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区面积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 人们的生活不断富裕,很多人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数量迅速增加,汽车数量的增加在给人们的出行来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由于机动车发展过快、道路建设不足、公共交通占有率低、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等,目前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城市交通拥堵最直接的危害是使出行交通延误增加,行车速度降低,从而造成时间的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使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汽车的低速行驶增加了尾气的排放量,加重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拥堵使得交通事故增多,而事故又会引起拥堵造成恶性循环,也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降低社会总体经济福利水平,社会每个人由于拥堵所花费的额外的时间和费用增加。

目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对策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体系的速度和容量;加快交通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车出行量;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控制城市的交通需求量,降低出行率。当今实行的一些针对交通拥堵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但是总体上交通压力依旧巨大,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整个城市交通网中,十字交叉路口是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关键部位,日常交通阻塞大部分是由于平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不足造成的,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十字平交路口的合理规划、设计以及使用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平交路口的交通拥堵主要对策有:交叉口的集合改造,停车线位置,车道数量、车道划分、专用车道等;加强交通信号控制措施,信号的周期、相位差等;加强管理措施,指定行车、单项通行、停车管制等,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也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字路口非机动车辆疏导系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十字路口非机动车辆疏导系统,包括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通向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的多个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该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均设置在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交叉处;

所述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内沿各方向设有环入口和环出口,所述环入口和环出口与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该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的一端与双向车道上的第一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连通,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的另一端与双向车道上的第二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连通;

所述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可实现非机动车辆向左后方及右后方的转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非机动车辆右转专用道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位于人行环形地下通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非机动车辆双侧掉头转向通道、非机动车辆的环形车道,并要求非机动车辆按机动车辆管理遵循道路规划的方向行驶,可以减少非机动车辆间的相互的干扰,可以到达十字路口的任意方向,且非机动车辆通过更迅速快捷。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十字路口交通疏导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Ⅳ-Ⅱ断面中心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机动车辆疏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非机动车辆疏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道路下穿干线;2、道路上跨干线;3、跨线桥梁;4、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5、机动车辆右转向专用匝道;6、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7、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8、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9、人行环形地下通道;10、进入人行环形地下通道辅道;11、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右转专用道路;a2、路面线路高程;b2、人行环岛洞底高程;c2、非机动车辆环岛洞底高程;d2、非机动车辆后转及进入非机动车辆环岛出入口;e2、行人进入人行环岛出入口;a4、入口1;b4、入口2;c4、出口1;d4、出口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在城市道路十字交叉的位置采用全方位立体交通系统,机动车辆通行道路方面:设置跨线桥使平交的干线立体交叉实现交叉道路各自直行方向上的快速通过;设置机动车辆右转专用匝道实现机动车辆右转的快速通过;针对下穿干线通过设置线间平交口实现机动车辆向左后方转向;针对上跨干线通过设置桥下专用转向通道实现机动车辆向左后方转向;通过设置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实现机动车辆向左方转向;更甚者在全方位转向匝道范围内通过全方位转向匝道更可以实现机动车辆全方位的转向,之所以设置机动车辆右转专用匝道、上跨干线桥下专用转向通道和下穿干线线间平交口是为了缓解全方位转向匝道上的交通压力,提高通行和转向的效率,减少通过的时间。在非机动车辆通行道路方面:设置非机动车辆双侧掉头专用转向地下通道,使非机动车辆按机动车辆管理遵循道路规划的方向行驶从而实现向左后方及右后方的转向;通过设置非机动车辆的环形地下通道,规定统一按逆时针方向行进,以及各方向设置环入口和环出口实现非机动车辆的所有方向的转向。在人行走的道路方面:设置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及人行环形通道的出入口实现行人向所有方向行走。整个十字路口交通疏导系统做到了人、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的分流,只需要必要的提示及警告信号,各自按照各自提示的线路行进可以快速通过十字交叉路口到达目的地,整个系统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十字平交路口交通拥堵问题。

本实施例设置跨线桥、机动车辆右转专用匝道、下穿干线线间平交口、上跨干线桥下专用转向通道以及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等设施实现了机动车辆的快速、有效的通行和转向,且在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区域内能实现任何方向的转向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进的任何方向。本实施例设置非机动车辆双侧掉头转向通道、非机动车辆的环形车道,并要求非机动车辆按机动车辆管理遵循道路规划的方向行驶,可以减少非机动车辆间的相互的干扰,可以到达十字路口的任意方向,且通过更迅速快捷。本实施例设置人行环形通道及人行环形通道的出入口实现行人向所有方向行走,且人行环形通道的出入口位置设在十字交叉的中间部位在非机动车辆和人行右转道路之外,杜绝了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干扰因素,行人的安全得以更好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疏导系统,包括道路下穿干线1、道路上跨干线2、跨线桥梁3、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机动车辆右转向专用匝道5、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6、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8、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进入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辅道、以及在地平面设置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右转专用道路11。整个十字路口交通疏导系统无需等待,无需交通控制通行时间,人、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分流行进通过,互相不干扰,更迅速、快捷,彻底解决十字平交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

其中,道路下穿干线1、道路上跨干线2、跨线桥梁3、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机动车辆右转向专用匝道5等所构成的机动车辆十字路口通行体系,其特征在于,无需等待交通控制信号,实现了机动车辆的快速、有效的通行和转向,且在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 4区域内能实现任何方向的转向可及时调整车辆的行进的任何方向。

其中,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6、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8所构成的非机动车辆十字路口通行体系,其特征在于,无需等待交通控制信号,设置非机动车辆双侧掉头转向专用通道,使非机动车辆按机动车辆管理遵循道路规划的方向行驶,减少非机动车辆的相互的干扰,非机动车辆通过十字平交路口更迅速快捷。

其中,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进入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辅道、以及在地平面设置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右转专用道路11构成的行人十字路口通行体系,其特征在于,无需等待交通控制信号,人行环形通道的出入口位置设在十字交叉的中间部位且在非机动车辆和人行右转道路之外,杜绝了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干扰因素,行人的安全得以更好的保护。

本实施例还给出了用于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疏导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

其中,机动车辆通行转向具体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直行,通过设置跨线桥使平交道口立体分开,各干线上直行车辆按照原来方向直接行驶通过。例I方向,机动车辆通过中间车道从跨线桥上直接行驶通过;例II方向,机动车辆通过中间车道从跨线桥下直接行驶通过。其他类同。

步骤二,右转,通过设置的机动车辆右转专用通道实现机动车辆右转向,干线上机动车辆事先靠线路右侧行驶通过右转专用通道实现机动车辆右转进入另一条干线。例I方向,I干线上车辆事先靠右行驶占右侧行车道待转,从A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右转专用通道随后从B 出口出,进入另一条干线方向正常行驶;例II方向,II干线上车辆事先靠右行驶占右侧行车道待转,从C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右转专用通道随后从D出口出,进入另一条干线方向。其他类同。

步骤三,左转,通过设置的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实现机动车辆的左转,干线上机动车辆通过全方位转向匝道入口后,避开由其他干线上进入本线的机动车辆靠右行驶占右侧行车道待转,通过设置交叉处前方的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右转进入另一条干线完成机动车辆的左转弯。例I方向,I干线上车辆沿中间行车道行驶通过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入口a,避开由a出口进入本线路的机动车辆后向右行驶占右侧行车道待转,由d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c出口出进入另一条干线完成机动车辆的左转弯。例II 方向,II干线上车辆沿中间行车道行驶通过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 4入口c,避开由c出口进入本线路的机动车辆后向右行驶占右侧行车道待转,由f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e出口出进入另一条干线完成机动车辆的左转弯。其他类同。

步骤四,左侧后转,通过设置下穿线路线间平交口、上跨干线桥下专用转向通道实现机动车辆向左侧后转。例I方向,I干线上车辆正常行驶通过机动车辆右转专用通道A口后,由i入口进入桥下专用转向通道从j出口出,进入正线完成机动车辆左侧后转。例II方向, II干线上需要向左侧后转的车辆提前进入左侧车道待转,由m平交口进入左侧线路的左侧车道完成机动车辆左侧后转。其他类同。

步骤五,在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区域内全方向转向,在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范围内,由一个全方位转向匝道驶出后继续进入下一个全方位转向匝道,可以实现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区域内全方向转向。例I方向,I干线上车辆由d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c出口出,完成车辆左转,继续行驶,由f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e出口出,完成车辆左侧后转,继续行驶,由h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g出口出,完成车辆右转,继续行驶,由b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a出口出,车辆回归到原来的行进方向。例II方向,II干线上车辆由f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e出口出,完成车辆左转,继续行驶,由h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g出口出,完成车辆左侧后转,继续行驶,由b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a出口出,完成车辆右转,继续行驶,由d入口进入机动车辆全方位转向匝道4由c出口出,车辆回归到原来的行进方向。其他类同。

其中,非机动车辆通行转向具体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左右双向侧后转,通过设置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8,把非机动车辆按机动车辆管理,要求非机动车辆按指定的线路行驶,干扰小通行快速。例I方向,I右线上需要左后转的非机动车辆,由线路右侧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入口1进入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8,由线路左侧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出口1出,完成左侧后转。I左线上需要右后转的非机动车辆,由线路左侧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入口1进入非机动车辆双侧调头专向地下通道8,由线路右侧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出口1出,完成右侧后转。其他类同。

步骤二,通过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6进行全方位转向,从各线路左右侧设置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进入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6并按规定的行进方向行驶和指定的出口出实现全方位的转向。例I方向,非机动车辆从设置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入口2进从环进口1进入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6,依次可以按着环出口2、3、4、5、6、7、8、1出,完成非机动车辆的全方位转向。例II方向,非机动车辆从设置的非机动车辆进出环形通道辅道7入口2进从环进口3进入非机动车辆环形地下通道6,依次可以按着环出口4、5、6、7、8、1、2、3、出,完成非机动车辆的全方位转向。其他类同。

步骤三,右转,通过地平面设置的非机动车辆右转专用道路实现非机动车辆直接右转。

其中,人行道路通行转向具体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通过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进行全方向走动,行人从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辅道的出入口进入环形地下通道,后分别从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设置的其他出入口走出环形地下通道完成全方向走动。例 I、II交会侧方向,行人从出入口a、b进入人行环形地下通道9辅道,从环形通道出入口1进入环形通道行走,按行进方向右侧行走,分别从环形通道出入口2、3、4走出,完成行人的全方向走动。其他类同。

步骤二,右转,通过地平面设置的行人右转专用道路实现行人直接右转。

本实施例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十字路口交叉处交通拥堵问题,本实施例能解决一处交通拥堵,还可以将本实施例的系统设置成交通网络,构建形成城市交通网统一体系,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大型城市的主要干线、重点线路、环线以及严重拥堵线路设置此种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疏导系统,将能彻底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特别是为将来自动化驾驶提供了基本的道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被服务的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