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梯形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865发布日期:2018-07-18 00:32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梯形轨枕。。



背景技术:

梯形轨枕也称之为纵梁式轨枕,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广为人知的一种轨枕,其以施工方便、节约材料、性能优越而著称,然而,对于铁路/地铁的修建工程来说,即使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梯形轨枕,因中间设空腔,不利于人员行走,横向及纵向限位构造复杂,在施工过程中还是需要执行很多的较为繁琐的工序,对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会影响到最终应用的使用效果,所以,可以通过调整梯形轨枕的结构构造来简化施工工序,进一步提高轨道的铺设效率并提高铺轨质量;

另外,虽然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了现有梯形轨枕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现有梯形轨枕基于一些自身的结构特点,很多设计构思仍然有待改进,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进一步提高。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对现有的梯形轨枕做了进一步研究,以便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梯形轨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改进的梯形轨枕,该梯形轨枕包括两条纵向梁,每条纵向梁顶部铺设钢轨,纵向梁沿着钢轨的方向延伸,在两条纵向梁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件,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将两条纵向梁连接为一体,呈梯形;在所述纵向梁上或者在所述横向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以固接盖板的预装孔,使得盖板与纵向梁一体化,使得盖板平整、紧密不晃动;纵向梁铺设在基座上,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纵向梁相匹配的竖直限位结构,能够允许纵向梁下沉预定距离,同时能够限制纵向梁向上翘起,在所述纵向梁上底部设置有减振垫,在减振垫之外的表面上喷涂有微孔发泡涂层,另外,在所述纵向梁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具有水平限位功能的支撑部和限位部,在所述纵向梁上的承轨台两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挡肩,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梯形轨枕,该梯形轨枕包括两条纵向梁1,每条纵向梁1顶部铺设钢轨,纵向梁1沿着钢轨的方向延伸,在两条纵向梁1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件2;所述纵向梁1铺设在基座3上;

其中,在两条纵向梁1之间还设置有盖板4,

在所述纵向梁1上或者在所述横向连接件2上设置有用以固接盖板4的预装孔5,

在所述基座3上安装有位于纵向梁1侧方的辅助支座6,在所述辅助支座6上设置有水平螺栓7,

在所述纵向梁1侧部开设有容纳所述水平螺栓7的盲孔。

其中,通过所述盲孔和水平螺栓7限制纵向梁1向上翘起;

所述盲孔和水平螺栓7允许纵向梁1下沉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盲孔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水平螺栓7位于该盲孔内部下方。

其中,在所述纵向梁1的底部设置有减振垫8。

其中,在所述纵向梁1的外表面上喷涂有微孔发泡涂层,或者

在所述纵向梁1除顶面以外的其他外表面上设有经喷涂形成的微孔发泡涂层。

其中,在所述纵向梁1的底部设置有截面呈倒U型的支撑部9,

在所述基座3的顶部设置有截面呈U型的限位部10,

所述支撑部9嵌入到所述限位部10内。

其中,在所述纵向梁1的侧部设置有与纵向梁1一体化的缓冲垫11,在所述纵向梁1的侧部设有缓冲垫11之处不设置微孔发泡涂层。

其中,在所述纵向梁1的顶部设置有承托钢轨的承轨台12,

在所述承轨台12的两侧都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挡肩13。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梯形轨枕具有与纵向梁一体话的盖板,该盖板平整、紧密、不晃动;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梯形轨枕具有与纵向梁一体化的缓冲垫,在施工现场不必另外粘贴缓冲垫,不仅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也能够减少由于工人粘贴失误造成的施工缺陷;

(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梯形轨枕上设置有竖直限位结构,包括水平螺栓和开设在纵向梁侧部的截面呈椭圆形的盲孔,能够在防止梯形轨枕向上翘起的同时允许梯形轨枕下沉预定距离;

(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梯形轨枕的外部喷涂有微孔发泡涂层,能够确保施工时浇筑混凝土后梯形轨枕底部无减振垫的区域与基座之间不会硬碰硬地接触,防止减振短路,另外,该微孔发泡涂层还能够吸收轮轨噪声,起到降噪的作用;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梯形轨枕的纵向梁底部设置有截面呈倒U型的支撑部,与之对应地,基座顶部设置有截面呈U型的限位部,所述支撑部嵌入到所述限位部内,从而使得基座具有对纵向梁的横向限位作用;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梯形轨枕的承轨台两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挡肩,从而给钢轨提供稳定的横向限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梯形轨枕上关于预装孔及一体化盖板的截面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梯形轨枕上辅助支座及水平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梯形轨枕上支撑部及限位部截面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梯形轨枕上承轨台及挡肩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纵向梁

2-横向连接件

3-基座

4-盖板

5-预装孔

6-辅助支座

7-水平螺栓

8-减振垫

9-支撑部

10-限位部

11-缓冲垫

12-承轨台

13-挡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梯形轨枕,如图1、图2及图3中所示,该梯形轨枕包括两条纵向梁1,每条纵向梁1顶部铺设钢轨,纵向梁1沿着钢轨的方向延伸,在两条纵向梁1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件2,通过横向连接件2将两条纵向梁连接为一体,使得整体呈梯形,因而称之为梯形轨枕;所述纵向梁1铺设在基座3上;优选地,在每条纵向梁下方分别设置一条基座,每条铁轨自然包含两个基座;所述连接件2可以为金属连接件,还可以是混凝土连接件。

优选地,在两条纵向梁1之间还设置有盖板4,盖板4覆盖在水沟顶部,

如图1中所述,在所述纵向梁1上或者在所述横向连接件2上设置有用以固接盖板4的预装孔5,优选地,该预装孔5为螺纹孔,在所述盖板上也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螺栓快速地将盖板固定在纵向梁1上或者横向连接件2上,从而使得盖板与纵向梁成为一体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所示,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纵向梁相匹配的竖直限位结构,所述竖直限位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基座3上的位于纵向梁1侧方的辅助支座6,在所述辅助支座6上设置有水平螺栓7,

所述竖直限位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纵向梁1侧部的用以容纳所述水平螺栓7的盲孔。

通过该竖直限位结构,尤其是通过所述盲孔和水平螺栓7限制纵向梁1向上翘起;同时该竖直限位结构允许纵向梁1下沉预定距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盲孔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水平螺栓7位于该盲孔内部下方,所述水平螺栓7的最大外径尺寸小于或等于该椭圆形的小直径尺寸;在所述盲孔内,在水平螺栓上方还留存有间隙空间,该间隙空间的高度即为所述预定距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纵向梁1的底部设置有减振垫8;通过减振垫缓冲纵向梁与基座之间的冲击力,优选地,所述减振垫有多块,并且彼此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所述纵向梁1的外表面上喷涂有微孔发泡涂层,或者在所述纵向梁1除顶面以外的其他外表面上设有经喷涂形成的微孔发泡涂层,即所述纵向梁的顶面上可以喷涂微孔发泡涂层,也可以不喷涂微孔发泡涂层。在纵向梁的底部,在各个减振垫之间,通过所述微孔发泡涂层来隔离开纵向梁与待浇筑的基座,使得基座浇筑成型后与纵向梁底部没有减振垫的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不会硬碰硬地接触,确保纵向梁的减振效果不受影响。当纵向梁的侧部上设置有缓冲垫时,在设有缓冲垫11之处不设置微孔发泡涂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在所述纵向梁1的底部设置有截面呈倒U型的支撑部9,

在所述基座3的顶部设置有截面呈U型的限位部10,

所述支撑部9嵌入到所述限位部10内;通过限位部限制纵向梁1及其支撑部9在横向上的移动,给纵向梁提供更为可靠的横向限位,防止横向爬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中所示,在所述纵向梁1的侧部设置有与纵向梁1一体化的缓冲垫11。纵向梁1上设置有一体化的缓冲垫,该纵向梁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不必在施工现场由工人手动粘贴缓冲垫,不仅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够杜绝因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轨枕减振/缓冲不足的缺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在所述纵向梁1的顶部设置有承托钢轨的承轨台12,

在所述承轨台12的两侧都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挡肩13,该挡肩13紧贴承轨台12,可以给承轨台提供稳定的横向限位,承担列车的横向力,具有比扣件螺栓更强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