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路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0894发布日期:2018-09-25 21:2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路桩结构。



背景技术:

路桩,主要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时阻挡车辆。

目前,公告号为CN10622322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太阳能路桩。这种路桩只能固定连接在路口地面上,路桩与路桩之间的间隔固定以阻挡车辆进入,但是若遇到突发情况,大型车辆需要通过路口时,则必须要将路桩先拆除,等车辆通过后,需要工人将路桩重新安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路桩结构,其无需将路桩拆除就能够使得大型车辆通过,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调节路桩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路面上的滑移槽、滑移连接在滑移槽上的若干路桩;所述路桩的底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滑移槽槽底设置有若干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滑移槽长度方向分布,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插接在定位槽内以限制路桩沿滑移槽滑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大型车辆需要通过路口时,可以控制限位件失效,然后推动路桩沿滑移槽滑移以扩大路桩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大型车辆通行。因此,大型车辆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通过路口时,司机无需将路桩拆除就能够使得大型车辆通过,省时省力。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滑移连接在限位槽内的定位柱、设置在放置槽槽底与定位柱相连的第一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能够限制路桩在滑移槽内的滑移运动,具体过程如下,路桩沿滑移槽滑移使得限位槽的槽口正对定位槽槽口;第一弹簧驱动定位柱从限位槽内弹出并插入定位槽内;定位柱与定位槽的内槽壁抵触以限制路桩沿滑移槽滑动。

优选的,所述路桩底面横向设置有用于引导定位柱进入定位槽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定位槽相连通并且沿滑移槽长度方向贯穿路桩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路桩沿滑移槽滑移过程中,导向槽的内槽壁与定位柱抵触;推动路桩继续滑动进而使得定位柱沿导向槽靠近定位槽运动,直到限位槽的槽口正对定位槽的槽底;然后,第一弹簧驱动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进而限制路桩在滑移槽内的滑动。因此,导向槽能够引导定位柱进入定位槽内,避免限位件失效。

优选的,所述滑移槽的侧壁设置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沿滑移槽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滑移槽长度相同,所述路桩的侧壁上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抵接槽配合以限制路桩背离滑移槽槽底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路桩沿滑移槽运动的过程中,抵接块与抵接槽相配合以限制路桩背离滑移槽槽底运动。

优选的,所述滑移槽槽口边沿设置有与抵接槽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抵接块滑出抵接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路桩取出时,先驱动路桩运动至正对开口处,然后驱动路桩背离滑移槽槽底运动,使得抵接块经开口离开抵接槽,进而使得路桩离开滑移槽。

优选的,所述开口靠近滑移槽的端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有当路桩运行至滑移槽端部时,用户才能将路桩从滑移槽取出,使得路桩不易离开滑移槽。

优选的,所述滑移槽槽底设置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正对开口;所述升降槽内设置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包括设置升降槽槽底的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弹簧顶端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用于与路桩底部抵接以推动路桩离开滑移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驱动路桩离开滑移槽时,驱动路桩沿滑移槽运动至正对开口处,第二弹簧驱动升降板背离升降槽槽底运动,升降板与路桩底部抵触进而带动路桩经开口离开滑移槽。

优选的,所述滑移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动槽,所述制动槽内设置有用于与升降板顶面抵触以限制升降板背离滑移槽槽底运动的制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动件能够限制升降板背离升降槽槽底运动,具体过程如下,将路桩正对开口放入滑移槽;路桩的底面与升降板的顶面抵触并带动升降板下降;当升降板下降至制动槽槽内时,制动件与升降板顶面抵触以限制升降板背离滑移槽槽底运动。

优选的,所述制动件包括滑移连接在制动槽内的用于与升降板顶面抵接的楔形块、设置在制动槽槽底并与楔形块相连的第三弹簧,所述楔形块的楔形面朝向背离滑移槽槽底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板下降至制动槽槽内时,第三弹簧驱动楔形块从制动槽弹出并与升降板顶面抵触,进而限制升降板的上升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大型车辆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通过路口时,司机无需将路桩拆除就能够使得大型车辆通过,省时省力;

2、路桩沿滑移槽运动的过程中,抵接块与抵接槽相配合以限制路桩背离滑移槽槽底运动;

3、路桩运动至开口处,升降件可以驱动路桩上升运动,进而使得路桩离开滑移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滑移槽;2、路桩;3、定位槽;4、限位槽;5、限位件;51、定位柱;52、第一弹簧;6、导向槽;7、抵接槽;8、抵接块;9、开口;10、升降槽;11、升降件;111、升降板;112、第二弹簧;12、制动槽;13、制动件;131、楔形块;13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一种可调节路桩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路口路面上的滑移槽1、滑移连接在滑移槽1内的路桩2。用户可以驱动路桩2沿滑移槽1滑移以调节路桩2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大型车辆能够通过。

请参照图1和图2,滑移槽1为长方形,滑移槽1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抵接槽7,抵接槽7沿滑移槽1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滑移槽1长度相同,抵接槽7与滑移槽1相通且共同形成“凸”字形;路桩2位于滑移槽1内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抵接块8,抵接块8用于与抵接槽7滑移连接;路桩2沿滑移槽1运动的过程中,抵接块8与抵接槽7相配合以限制路桩2背离滑移槽1槽底运动。

滑移槽1的槽口处设置有开口9,开口9靠近滑移槽1的端部,且开口9的宽度大于抵接块8的宽度,抵接块8可以经开口9离开抵接槽7。

滑移槽1的槽底设置有升降槽10,升降槽10的槽口正对开口9;升降槽1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路桩2经开口9离开滑移槽1的升降件11;升降件11包括第二弹簧112、升降板111,升降板111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薄板,第二弹簧112一端与升降板111相连另一端与升降槽10槽底相连。

滑移槽1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动槽12,制动槽12内设置有制动件13,制动件13用于限制升降件11的上升运动。制动件13包括滑移连接在制动槽12内的楔形块131、设置在制动槽12槽底并与楔形块131相连的第三弹簧132,楔形块131的楔形面朝向开口9。

需要驱动路桩2离开滑移槽1时,先驱动路桩2沿滑移槽1运动至正对开口9处,路桩2的底面与升降板111的顶面抵接;路桩2的侧壁与楔形块131抵触,进而将楔形块131压入制动槽12内,使得制动件13失效;第二弹簧112驱动升降板111背离升降槽10槽底运动,升降板111与路桩2底部抵触进而带动路桩2经开口9离开滑移槽1。

滑移槽1槽底设置有若要限位槽4,限位槽4沿滑移槽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限位槽4内设置有用于限制路桩2沿滑移槽1滑移的限位件5。

请参照图2和图3,路桩2底面设置有圆形的定位槽3,定位槽3的轴心线与路桩2的轴心线重合;限位件5包括滑移连接在限位槽4内的定位柱51、设置在放置槽槽底并与定位柱51相连的第一弹簧52。

路桩2底面设置有长方形的导向槽6,导向槽6与定位槽3相连通并沿滑移槽1长度方向贯穿路桩2两侧;导向槽6的槽口宽度与定位槽3的槽口宽度相同;导向槽6越靠近定位槽3,导向槽6的槽深越大。

路桩2沿滑移槽1滑移过程中,导向槽6的内槽壁与定位柱51抵触;推动路桩2继续滑动进而使得定位柱51沿导向槽6靠近定位槽3运动,直到限位槽4的槽口正对定位槽3的槽底;然后,第一弹簧52驱动定位柱51插入定位槽3内进而限制路桩2在滑移槽1内的滑动。因此,导向槽6能够引导定位柱51进入定位槽3内,避免限位件5失效。

定位柱51靠近定位槽3槽底的端部设置有倒角,路桩2需要沿滑移槽1自由滑移时,用户需要以较大力推动沿滑移槽1长度方向推动路桩2,定位槽3的内槽壁能够与定位柱51的倒角抵触进而将定位柱51压入限位槽4内,定位柱51从定位槽3离开进入引导槽内,使得限位件5失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