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3339发布日期:2018-08-01 00:2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梁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盖梁施工方案常常采用满堂支架法、穿钢棒法、抱箍法施工。但是,对于具有大跨度墩柱、大体积盖梁的桥梁结构来说,满堂支架法的施工周期长,不经济;穿钢棒法的盖梁体积较大,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抱箍法虽然施工简便,但普通型抱箍不满足受力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梁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梁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墩柱,每个墩柱上各设置有一个抱箍,所述两个墩柱的中心连线的第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贝雷桁架,所述两个墩柱的中心连线的第二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贝雷桁架,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底部及顶部均通过螺纹钢拉杆及槽钢连接,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顶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连线的方向铺设有多个工字钢,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底部通过支撑单元支持在所述抱箍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为砂箱或机械千斤顶。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相邻的所述第二贝雷桁架之间设置有剪刀撑。

优选地,所述剪刀撑的个数不少于三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字钢通过u型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之间的间距为50cm。

优选地,所述剪刀撑采用槽钢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但施工简便,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受力要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墩柱;2、抱箍;3、第一贝雷桁架;4、第二贝雷桁架;5、工字钢;6、支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梁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墩柱1,每个墩柱1上各设置有一个抱箍2,所述两个墩柱1的中心连线的第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贝雷桁架3(例如3排),所述两个墩柱1的中心连线的第二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贝雷桁架4(例如3排),所述第一贝雷桁架3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4的底部及顶部均通过螺纹钢拉杆及槽钢连接,所述第一贝雷桁架3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4的顶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连线的方向铺设有多个工字钢5,所述第一贝雷桁架3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4的底部通过支撑单元6支持在所述抱箍2上。抱箍采用两块1.5m高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4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每个抱箍采用28根高强螺栓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但施工简便,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受力要求。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6为砂箱或机械千斤顶。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贝雷桁架3及相邻的所述第二贝雷桁架4之间设置有剪刀撑。

优选地,所述剪刀撑的个数不少于三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贝雷桁架3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4的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字钢5通过u型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贝雷桁架3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4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5之间的间距为50cm。

优选地,所述剪刀撑采用槽钢制成。

抱箍施工过程需要人与机械的紧密配合,为了保证盖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必须按照既定的施工顺序,层层把关。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验证抱箍支撑体系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因盖梁底膜面积较小,采用钢筋原材预压的方法,检验抱箍体系支撑的牢固性,并观测盖梁抱箍支撑体系的弹性形变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梁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墩柱,每个墩柱上各设置有一个抱箍,所述两个墩柱的中心连线的第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贝雷桁架,所述两个墩柱的中心连线的第二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贝雷桁架,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底部及顶部均通过螺纹钢拉杆及槽钢连接,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顶部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连线的方向铺设有多个工字钢,所述第一贝雷桁架及所述第二贝雷桁架的底部通过支撑单元支持在所述抱箍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但施工简便,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受力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强;刘继鹏;汤贵海;刘小东;庞前凤;邢立军;徐小燕;肖春春;张金龙;谢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24
技术公布日:2018.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