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透水步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677发布日期:2018-06-19 20:0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海绵城市透水步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步道。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不仅暴雨经常会造成城市内涝严重,而且在小量降水时雨水也不能很好的进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道路系统的吸水排水能力较差。而目前我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修建蓄水池等,而这些措施不仅普遍存在投资大、占用空间大等诸多缺点,而且施工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海绵城市透水步道,主要为了开发一种安装方便,运输便捷、可收集城市雨水循环利用的透水步道,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复杂、雨水资源浪费、城市内涝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预制混凝土砌块(1)、透水砖(8)、集水渠(9),所述预制混凝土砌块(1)包括块中竖向支撑肋(2)、透水砖支撑肋(3)、块侧竖向支撑肋(4)、底板(5)、流水腔(6)、流水孔(7);所述集水渠(9)包括顺水坡(10)、通气孔(11);透水步道上层由预制混凝土砌块(1)的块中竖向支撑肋(2)顶部和透水砖(8)构成,下层为预制混凝土砌块(1)的底板(5),中间层为透水砖支撑肋(3)和流水腔(6),沿紧靠路面的一侧设置集水渠(9),雨水通过透水砖(8)进入流水腔(6),经流流水孔(7),最终流入集水渠(9)。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凝土肋(2)位于预制混凝土砌块(1)横向中心线的两侧,厚度不大于30mm,混凝土肋(2)顶面与预制混凝土砌块(1)顶面的垂直距离为透水砖(7)的厚度。

进一步地,块中竖向支撑肋(2)位于预制混凝土砌块(1)沿长度方向的中央,长为200~300mm,高为120~150mm,厚为30~40mm,透水砖支撑肋(3)紧靠块中竖向支撑肋(2)两侧,长度与块中竖向支撑肋(2)一致,高为70~100mm且底部与块中竖向支撑肋(2)水平,厚为30~40mm,底板(5)在预制混凝土砌块(1)底端,长为260~360mm,宽为150~200mm,厚为30~40mm,沿底板(5)宽度方向设置块侧竖向支撑肋(4),其长度与底板(5)的宽度一致,高度与块中竖向支撑肋(2)一致,厚为30~40mm。

进一步地,流水孔(7)位于块侧竖向支撑肋(4)下端的边角处,长、宽尺寸均为20~30mm,与流水腔(6)贯通。

进一步地,透水砖(8)为长方体,长为200~300mm,宽为120~150mm,厚为50~70mm,沿道路前进方向相邻的两块预制混凝土砌块(1)的异侧透水砖支撑肋(3)上,刚好可布置一块透水砖(8),透水砖(8)顶面与预制混凝土砌块(1)顶面水平,透水砖(8)、透水砖支撑肋(3)、底板(5)三者之间可围成一个矩形桶的流水腔(6)。

进一步地,顺水坡(10)位于集水渠(9)中紧靠路面本体一侧,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通气孔(11)位于集水渠(9)的顶板上,通气孔(11)优先为圆形、双排布置,其直径为10~20mm。

进一步地,集水渠(9)为预制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沿道路前进方向设置坡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方便、高效,运输便捷,可收集城市雨水循环利用,适应海绵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复杂、雨水资源浪费、城市内涝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步道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步道预制混凝土砌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步道预制混凝土砌块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步道预制混凝土砌块的侧视图。

图中,1为预制混凝土砌块;2为块中竖向支撑肋;3为透水砖支撑肋;4为块侧竖向支撑肋;5为底板;6为流水腔;7为流水孔;8为透水砖;9为集水渠;10为顺水坡;11为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预制混凝土砌块1、透水砖8、集水渠9,所述预制混凝土砌块1包括块中竖向支撑肋2、透水砖支撑肋3、块侧竖向支撑肋4、底板5、流水腔6、流水孔7;所述集水渠9包括顺水坡10、通气孔11;透水步道上层由预制混凝土砌块1的块中竖向支撑肋2顶部和透水砖8构成,下层为预制混凝土砌块1的底板5,中间层为透水砖支撑肋3和流水腔6,沿紧靠路面的一侧设置集水渠9,雨水通过透水砖8进入流水腔6,经流流水孔7,最终流入集水渠9,块中竖向支撑肋2位于预制混凝土砌块1沿长度方向的中央,长为200~300mm,高为120~150mm,厚为30~40mm,透水砖支撑肋3紧靠块中竖向支撑肋2两侧,长度与块中竖向支撑肋2一致,高为70~100mm且底部与块中竖向支撑肋2水平,厚为30~40mm,底板5在预制混凝土砌块1底端,长为260~360mm,宽为150~200mm,厚为30~40mm,沿底板5宽度方向设置块侧竖向支撑肋4,其长度与底板5的宽度一致,高度与块中竖向支撑肋2一致,厚为30~40mm,流水孔7位于块侧竖向支撑肋4下端的边角处,长、宽尺寸均为20~30mm,与流水腔6贯通,透水砖8为长方体,长为200~300mm,宽为120~150mm,厚为50~70mm,沿道路前进方向相邻的两块预制混凝土砌块1的异侧透水砖支撑肋3上,刚好可布置一块透水砖8,透水砖8顶面与预制混凝土砌块1顶面水平,透水砖8、透水砖支撑肋3、底板5三者之间可围成一个矩形桶的流水腔6,顺水坡10位于集水渠9中紧靠路面本体一侧,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通气孔11位于集水渠9的顶板上,通气孔11优先为圆形、双排布置,其直径为10~20mm,集水渠9为预制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沿道路前进方向设置坡度。

预制混凝土砌块1为一体结构,施工现场先将预制混凝土砌块1砌筑后,在路面一侧安装好预制的集水渠9,最后在透水砖支撑肋3上铺装透水砖8。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