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结构增大截面的压灌结合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04250发布日期:2018-09-11 18:3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结构增大截面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建筑加固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在既有结构上安装自旋转螺杆的无残留吊模、模板上安装浇筑阀门、压灌相结合浇筑混凝土、模板内压力可控的结构增大截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建设了大量建筑及桥梁,使用至今大部分建筑与桥梁都面临加固的问题,结构增大截面是最为常用的加固方式,可有效提高原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施工内容包括在原有结构上植筋、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等。因考虑到结构美观、新加结构的自重荷载,一般在增大截面的尺寸上有所限制,从而导致浇筑混凝土时面临小空间施工的困难。

目前最常用的结构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浇筑方法为在模板上开孔、人工灌注或设置溜槽。混凝土罐车设置在浇筑孔上方的结构物上,在结构物两侧设置溜槽或者在结构上开孔形成管道,利用混凝土自重填充密实。该方法以人工为主、浇筑效率低,灌注压力仅为混凝土湿重压力,混凝土填充不密实,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新建工程领域中的钢管拱桥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充分利用钢管拱形成的劲性骨架,采用在底部位置设置混凝土入口,从拱脚往拱顶直接压注混凝土的工艺。但由于直接压注混凝土,对钢管内部形成较大的压力,对钢管的强度要求较高。该方法可提供借鉴意义,但针对结构增大截面工程中,模板与既有结构间仅处于接触状态,存在一定的缝隙,过大的混凝土灌注压力,将导致漏浆现象,影响施工质量。

鉴于上述施工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既有结构上安装自旋转螺杆的无残留吊模、模板上安装多个浇筑阀门、压灌相结合浇筑混凝土、模板内压力可控的结构增大截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既有结构上安装自旋转螺杆的无残留吊模、模板上安装多个浇筑阀门、压灌相结合浇筑混凝土、模板内压力可控的结构增大截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旧结构上安装带有混凝土阀门的无残留吊模结构,并利用混凝土泵送系统对旧结构与吊模结构围成的空腔进行分节段浇筑施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混凝土阀门下部分利用混凝土自重进行自流平灌注浇筑,混凝土阀门以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压力压注浇筑(通过该方法可将模板内的混凝土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残留吊模结构包括内螺栓组、外螺栓组、螺杆、套筒和模板,所述模板设置于所述旧结构内侧,所述螺杆一端通过所述内螺栓组与所述旧结构的预埋钢筋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通过所述外螺栓组与所述模板连接,所述套筒套装于所述螺杆外侧且位于所述旧结构的预埋钢筋与所述模板之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旋转拆除螺杆,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孔洞)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模板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混凝土阀门(混凝土阀门安装在加固厚度较大的模板一侧),相邻两个混凝土阀门之间的间距根据模板陡峭情况进行布设。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安装在所述模板的陡峭区域上的混凝土阀门间距大、安装在所述模板的平缓区域上的混凝土阀门间距小。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混凝土阀门的安装间距为6m~12m。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混凝土阀门设置于模板内障碍物附近。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变节奏控制混凝土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底层陡峭区域浇筑速度快、顶层平缓区域浇筑速度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浇筑底层陡峭区域时辅助一定的锤击;顶层浇筑完成静置2min~5min后,及时检查混凝土空鼓情况,根据需要补充泵送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在旧结构上安装无残留吊模;(2)在无残留吊模上安装混凝土阀门;(3)

布置混凝土泵送系统;(4)分段分次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的有意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结构增大截面的压灌结合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具有提高结构耐久性、浇筑质量好、施工效率高、应用前景好等优点,

提高结构耐久性:模板采用无残留模板的吊模结构形式,吊筋采用可旋转拆除的外套pvc套管螺杆,旋转拆除螺杆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孔洞,混凝土表面无残留钢筋头,提高了待加固结构的耐久性。

浇筑质量好:采用合理布设灌注阀门,分段、压灌结合的混凝土浇筑工艺,调节浇筑速度,使得混凝土浇筑连续,浇筑压力适中,混凝土浇筑密实,提高了混凝土外观质量和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

施工效率高:采用压灌结合的混凝土浇筑工艺,采用机械化施工,减少人员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

应用前景好:采用旋转螺杆吊模、压灌相结合的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结构增大截面施工,施工简单、效率高,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和结构耐久性;不仅能用于小空间结构增大截面混凝土施工,也能用于其他不易振捣密实的混凝土结构增大截面施工,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各系统布置立面示意图;

图2是无残留吊模剖面示意图;

图3是无残留吊模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阀门安装位置立面示意图;

图5是分段分次浇筑混凝土立面示意图;

图6是顶段补充浇筑混凝土立面示意图。

图中:1—无残留吊模、2—混凝土阀门、3—旧结构、4—混凝土泵送系统;1-1—内螺栓组、1-2—外螺栓组、1-3—螺杆、1-4—套筒、1-5—模板、2-1—模板中的障碍物、4-1—阀门以下混凝土、4-2—阀门以上混凝土、4-3—混凝土空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包括以下步骤:在旧结构3上安装无残留吊模1→安装混凝土阀门2→布置混凝土泵送系统4→分段分次浇筑混凝土。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无残留吊模1由内螺栓组1-1、外螺栓组1-2、螺杆1-3、套筒1-4和模板1-5组成。内螺栓组1-1埋置在待浇筑混凝土内部、外螺栓组1-2在模板1-5外部,中间通过螺杆1-3连接,pvc套筒1-4包在螺杆1-3外部。通过固定在旧结构钢筋上的螺杆1-3为模板1-5提供支撑,螺杆1-3外套pvc套管1-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旋转拆除螺杆,最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孔洞。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混凝土阀门2根据加固结构的陡峭情况进行布设,陡峭区域(底部)安装阀门2间距大、平缓区域(顶层)安装阀门2间距小;为防止混凝土流动距离过远而离析,要求阀门2安装间距6m~12m;阀门2尽量安装在模板内障碍物2-1附近,减少泵注口混凝土压力,缓冲模板压力;阀门安装在加固厚度较大的模板一侧。

如图4、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混凝土浇筑采用压灌相结合浇筑方法,单个阀门2负责浇筑阀门上下两段距离,阀门2以下部分4-1利用混凝土自重进行自流平灌注浇筑,阀门2以上部分4-2利用混凝土泵机的压力压注浇筑,减少对模板的压力;变节奏控制模板内压力,浇筑底层陡峭区域浇筑速度快、顶层平缓区域浇筑速度慢,并在浇筑底层时辅助一定的锤击;顶层浇筑完成静置2min~5min后,及时检查混凝土空鼓情况,根据需要补充泵送混凝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