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4109发布日期:2018-11-07 10:40阅读:2713来源:国知局
盖梁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盖梁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又称帽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山区高速公路越来越多,桥隧占高速公路的比例越来越大,因地势陡峭,相对落差较大,山区桥梁向着大跨、悬臂、高墩方向发展,相继出现几十米高墩,甚至更高。

目前盖梁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为,搭设满堂支架法。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搭设周期较长;耗费人工及钢管周材;城市桥梁施工中,限制地面交通;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场地支架地基处理成本高;场地条件难以满足搭设支架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盖梁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无需搭设满堂支架,实现盖梁的施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盖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墩柱施工过程中,当墩柱滑模滑升至一特定高度时,安装预埋件;

b:墩柱施工完成后,在所述预埋件上安装托架;

c:拆除滑模提升系统并将其中的滑模操作平台安装于所述托架上方;

d:在所述滑模操作平台上方安装楞木;

e:在所述楞木上方安装底模及倒角模板;

f:在所述底模上方安装盖梁的钢筋骨架;

g:安装侧模;

h:浇筑盖梁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c1:拆除所述滑模操作平台与提升架的连接;

c2:将所述滑模操作平台放置到所述托架上方;

c3:将所述滑模操作平台与所述托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所述楞木的布置间距为0.3~0.7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e1:所述楞木安装完成后,画出盖梁的设计中线;

e2:根据所述设计中心线铺设所述底模;

e3: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轴线,并标识于所述底模上;

e4:根据所述轴线定出盖梁的边线;

e5:对底模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的标高和坡度与设计相符;

e6:在所述底模两端安装所述倒角模板,所述倒角模板使用悬臂支撑支撑,所述悬臂支撑的楔形的角度与盖梁端部倒角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h中,盖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成型,分层厚度为25~35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i之后,还包括部i:拆除所述侧模、所述底模、所述倒角模板和所述滑模操作平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盖梁施工装置,包括:

多个预埋件,其固定于墩柱上;

与所述预埋件等量的托架,其与所述预埋件一一对应,并固定于所述预埋件上,其包括一位于其上方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水平,并且,多个所述托架的安装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滑模操作平台,其安装于所述托架上方,并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

多个楞木,铺设于所述滑模操作平台上方;

底模、倒角模板以及侧模,安装于所述楞木上方,用于成型盖梁。

进一步地,还包括悬臂支撑,用于支撑所述倒角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件包括钢板和至少一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钢板并与其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卡钩于所述墩柱中的钢筋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楞木等距排布,所述楞木的布置间距为0.3~0.7m。

本发明提供的盖梁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通过利用墩柱施工中的滑模操作平台,搭设盖梁的模板,从而无需搭设满堂支架,实现了盖梁的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盖梁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盖梁施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预埋件和托架的主视图。

图中,1.预埋件,101.钢板,102.连接杆,102a.弯折部,2.托架,3.滑模操作平台,4.楞木,5.对拉螺栓,6.悬臂支撑,7.底模,8.倒角模板,9.侧模,10.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盖梁施工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

多个预埋件1,其固定于墩柱10上;

与预埋件1等量的托架2,其与预埋件1一一对应,并固定于预埋件1上,其包括一位于其上方的安装面,安装面水平,并且,多个托架2的安装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滑模操作平台3,其安装于托架2上方,并与托架2固定连接;

多个楞木4,铺设于滑模操作平台3上方;

底模7、倒角模板8以及侧模9,安装于楞木4上方,用于成型盖梁。

其中,倒角模板8使用悬臂支撑6支撑。

具体地,预埋件1包括钢板101和至少一根连接杆102,连接杆102垂直于钢板101并与其焊接固定,连接杆102的自由端设置有弯折部102a,弯折部102卡钩于墩柱10中的钢筋上。

一种盖梁施工方法,如图1~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a:墩柱10施工过程中,当墩柱10滑模滑升至一特定高度时,安装预埋件1;

当墩柱10滑模滑升至一特定高度时,预留60cm左右,停止混凝土浇筑,开始进行预埋件1施工,预埋件1固定形式为:钢板101预埋在空心墩内侧,一个空心墩内预埋六块钢板101,两侧对称预埋,钢板101尺寸50*50cm,厚度3cm;连接杆102的弯折部102a卡勾于墩身主筋上并焊接固定,其另一端与钢板101焊接固定。连接杆102可以为直径25mm的钢筋,每一个钢板101上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杆102。预埋时用三角高程对钢板101高度进行控制,用仪器放样出预埋点位,做好标记线,把加工好的钢板101放置内模平面上,连接杆102与墩身主筋进行焊接,固定过程用水平尺进行顶面找平,用钢尺控制好间距,固定完成浇筑混凝土。

b:墩柱施工完成后,在预埋件1上安装托架2;

具体地,当滑模滑至墩柱10顶标高时,停止滑模,把预埋件1表面浮浆清理干净,用水平尺控制好托架2顶面水平,用钢尺量出每个托架2之间距离,用记号笔或者墨线在预埋件1上刻画好标记,托架2与预埋件1进行点焊连接,点焊连接完成在进行满焊加固。每个预埋件1上焊接1个托架2,托架2形状可以为边长50cm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用于与预埋件1固定连接,另一直角边用于安装滑模操作平台3。

c:拆除滑模提升系统并将其中的滑模操作平台3安装于所述托架2上方;

具体地,拆除滑模提升系统,清理滑模操作平台3上杂物,拆除千斤顶与f型提升架,将滑模操作平台3放置到托架2上,将滑模操作平台3与托架2连接。

d:在滑模操作平台3上方安装楞木4;

具体地,楞木4均匀地铺设在滑模操作平台3上方以及盖梁两边悬空部分,楞木4的布置间距为0.3~0.7m,优选地,间距为0.5m。长度要能满足外作业平台搭设宽度不小于0.8m的要求。在楞木4上放置悬臂支撑6,以便于倒角模板8的安装。

e:在楞木4上方安装底模7及倒角模板8;

具体地,楞木4铺设完成后,测量出墩柱10的设计中心点和各控制点高程,用细绳拉出盖梁的设计中线,根据设计中心线在槽钢上铺设底模7;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轴线,并在底模7上作出标示,根据放样出的中线定出盖梁的边线,并对底模7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7的标高和坡度与设计相符。两端的倒角模板8用定型的悬臂支撑6作为支撑,楔形的角度与盖梁端部倒角相同。要求模板安装圆顺,相邻两板高差不大于2mm,模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模板接缝处安装前侧面贴双面胶防止砼浇注过程漏浆,底模7与墩身交接处缝隙塞填密实,防止发生漏浆污染墩柱10。

f:在底模7上方安装盖梁的钢筋骨架;

具体地,盖梁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间制作完毕,用汽车运至施工位置,用吊车进行垂直运输。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安装。钢筋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或双面搭接焊,焊缝饱满、无焊渣,焊接不得烧伤主筋。

g:安装侧模9;

具体地,侧模9采用定型钢模,将侧模9清洗并刨光,刷脱模剂,用汽车吊将侧模9就位,采用对拉螺栓5加固,横向间距1m布设。

h:浇筑盖梁混凝土。

具体地,浇筑砼前,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浇筑盖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保证拌和时间不小于1.5分钟,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间断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到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入模或吊车或提升架配备吊斗入模,振动棒振捣,分层逐层浇筑成型,分层厚度宜为25~35cm,优选30cm。

i:拆除侧模9、底模7、倒角模板8和滑模操作平台3。

具体地,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一般应先松对拉螺栓5,在分节分片拆除;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在拆除用小钢模板支撑的顶板模板时,严禁将支柱全部拆除后,一次性拉拽拆除。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滑模操作平台拆除顺序:滑模平台清理,滑模脱空,拆除内外平台与吊篮架板,塔吊吊卸至地面分隔区,分割滑模装置,材料整理堆放。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