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磁助力转体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9563发布日期:2018-09-07 22:4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转体施工方法中使用的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磁悬助力转体座。



背景技术:

桥梁转体法施工是指在偏离设计位置将桥梁浇筑或拼装成形,然后借助动力将桥梁转动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地形限制,施工不影响交通,方便预制,施工迅速,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水平转动施工的桥梁,转体施工法的关键在于桥梁水平转体系统,它包括转铰和平衡系统。各种转铰中,目前钢球铰、钢平板铰和组合铰等三种运用较多,其中钢球铰具有承载力大、加工精度高、安装简便、转动灵活等优点,运用广泛。平衡系统起辅助支撑和平衡调节作用,它一般由撑脚、环道和保险柱组成。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转动体的重量无法精确计算或存在施工误差,转动体重量不平衡导致转动过程中撑脚或保险柱卡住转动体,因而对支撑系统和平衡系统要求很高,特别是当前桥梁转动体吨位大的情况下,对转体系统的承重性能、平衡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尽可能降低转动阻力,而现有技术在这方面还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磁悬助力转体座。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磁悬助力转体座,其关键在于,包括转动配合的上座体和下座体,在所述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分别设有电磁助力组件,所述上座体的电磁助力组件和所述下座体的电磁助力组件上下正对设置且相互排斥。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上座体、下座体上的电磁助力组件之间的排斥力能够承受部分上座体对下座体的压力,从而降低两个座体实际接触面上的压力,减小摩擦力,有利于转动施工操作。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上座体的下表面设有转动球冠,所述下座体上表面设有与所述转动球冠相适应的球冠腔,所述转动球冠落于所述球冠腔内,在所述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设有环状滚动支撑体和环状防偏件;

在所述下座体的上表面围绕所述球冠腔设有环状滚动槽,所述环状滚动支撑体设于该环状滚动槽内,所述上座体的下表面落在所述环状滚动支撑体上。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球冠结构承载力强,使用环状滚动支撑体能够将传统转体座接触面上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环状防偏件起限位作用,防止转动过程中上座体偏移。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所述下座体设有向上凸起的圆柱部,所述球冠腔和环状滚动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圆柱部的上端面,在所述圆柱部的外壁环向设有环状防偏槽,所述环状防偏件位于该环状防偏槽内;

在所述上座体的下表面围绕所述转动球冠设有环状偏移抵靠件,该环状偏移抵靠件呈圆形套筒状,所述下座体上凸的圆柱部位于所述环状偏移抵靠件内;

所述转动球冠和环状偏移抵靠件之间形成环状滚动区,所述环状滚动支撑体位于该环状滚动区内。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对应结构相互配合,结构布局合理。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环状滚动支撑体包括转体辊轮,在所述环状滚动槽内环向铺设有多个所述转体辊轮,所述转体辊轮伸出所述环状滚动槽的槽口,所述转体辊轮的圆周面沿所述环状滚动槽的槽底滚动,所述上座体的下表面落在所述转体辊轮上,所述转体辊轮呈圆台状,所述转体辊轮的小径端朝向所述球冠腔;

所述环状防偏件为防偏辊轮,在所述环状防偏槽内环向分别设有多个所述防偏辊轮,所述防偏辊轮竖向设置,所述防偏辊轮伸出所述环状防偏槽的槽口,所述防偏辊轮的圆周面沿筒状的所述环状偏移抵靠件的内壁滚动。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转体辊轮位置限定在环状滚动槽内,避免滑脱,防偏辊轮与环状偏移抵靠件的内壁之间为滚动摩擦,较滑动摩擦力小,转体辊轮和防偏辊轮共同对座体转动过程起连续引导作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电磁助力组件包括环形安装座,该环形安装座的任一端面环形阵列分布有磁铁插孔,每个所述磁铁插孔内分别插设有电磁铁;

所述电磁助力组件还包括环形盖板,该环形盖板覆盖所有所述磁铁插孔;

在所述环形安装座的任一端面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槽底环形阵列分布有所述磁铁插孔;

所述环形盖板卡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壁粘合;

所述环形安装座包括环形底盘,该环形底盘的任一端面固定有环形座体,所述环形凹槽开设在所述环形座体背向所述环形底盘的端面上,所述环形底盘的内边缘向内侧延伸,所述环形底盘的外边缘向外侧延伸,在所述环形底盘的内延伸部、以及外延伸部上分别设有座体固定孔。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将所有电磁铁组装为一个整体,方便将其一次性安装到上座体或下座体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电磁铁包括外壳体,该外壳体内设有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内插设有铁芯,在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两个浮动电极组件,两个所述浮动电极组件分别与所述线圈绕组的两个导线接头连接。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封装式电磁铁方便安装和管理。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浮动电极组件包括绝缘外套筒,该绝缘外套筒活动穿设在所述外壳体的壁上,该绝缘外套筒的内端伸入所述外壳体内并设有防脱内环,该绝缘外套筒的外端伸出所述外壳体外并设有防脱外环,该防脱外环和所述外壳体外壁之间的绝缘外套筒上套有回位压簧,所述绝缘外套筒内固嵌有导电电极,该导电电极的内端与所述线圈绕组对应的导线接头连接,该导电电极的外端伸出所述绝缘外套筒的外端;

所述外壳体包括圆桶,该圆桶的底部嵌有下垫板,该下垫板上设有铁芯插孔,所述铁芯的底部嵌在该铁芯插孔内,所述圆桶的开口处覆盖有桶盖,该桶盖的边缘与所述圆桶粘合,该桶盖的内壁设有压块,该压块与所述线圈绕组和铁芯接触,所述桶盖上设有两个电极插孔,两个所述电极插孔内分别插设有所述绝缘外套筒。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封装式电磁铁结构牢固,而浮动式电极的设计有利于电极与供电构件之间自适应性接触,既能避免转动过程中电极损坏,又能保证良好接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圆桶的外壁设有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的连线经过所述圆桶的中心,两个所述电极插孔分别靠近两个所述定位块;

所述磁铁插孔的孔壁上对应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设有定位块插槽,所述定位块插槽向外穿出,两个所述定位块落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块插槽内;

所述圆桶和下垫板均为绝缘材料;两个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圆桶一体成型。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防止电磁铁自身的转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环形盖板的内端面设有两个导电铜环,两个所述导电铜环内外间隔设置;

同一个所述电磁铁的两个所述浮动电极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铜环对应,所述导电铜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电极的外端接触;

两个所述导电铜环分别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穿出所述环形盖板。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环形盖板将所有电磁铁封盖在环形凹槽内,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内侧的导电铜环抵靠所有电磁铁靠近环形安装座圆心的导电电极,外侧的导电铜环抵靠所有电磁铁远离环形安装座圆心的导电电极,从而将所有电磁铁并联到一个电路上,方便通过导线为所有电磁铁供电;此外,浮动电极组件的设计,使得导电铜环与导电电极之间形成自适应接触,导电效果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上座体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下座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电磁助力组件,其中上方所述电磁助力组件为上助力组件,下方的所述电磁助力组件为下助力组件;

其中上助力组件的环形安装座围绕所述偏移抵靠件设置,其环形底盘通过穿过所述座体固定孔内的螺栓与所述上座体连接固定,其磁铁插孔开口朝下;

所述下助力组件的环形安装座围绕所述圆柱部设置,其环形底盘通过穿过所述座体固定孔内的螺栓与所述下座体连接固定,其磁铁插孔开口朝上;

所述上助力组件的磁铁插孔和所述下助力组件的磁铁插孔上下一一对应。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上述安装方式使得上助力组件和下助力组件通电后,二者之间的排斥作用最强,且电磁助力组件与上座体或下座体的连接稳固,有利于电磁斥力的传导。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减小下座体与上座体接触面上的压力,在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能够整体上降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摩擦力,下座体对其上的上座体和桥梁转动体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提高转体系统的稳定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座体的仰视图;

图4为下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座体的俯视图;

图6为电磁助力组件移除环形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m的放大图;

图8为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b’剖视图;

图10为带环形盖板的电磁助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n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磁悬助力转体座,包括转动配合的上座体a9和下座体a1,在所述上座体a9和下座体a1上分别设有电磁助力组件,所述上座体a9的电磁助力组件和所述下座体a1的电磁助力组件上下正对设置且相互排斥。

如图1、2和3所示,所述上座体a9的下表面设有转动球冠a10,所述下座体a1设有向上凸起的圆柱部,在所述圆柱部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转动球冠a10相适应的球冠腔a2,所述转动球冠a10落于所述球冠腔a2内。为降低摩擦力,所述球冠腔a2内设有一层聚四氟乙烯板。

在所述上座体a9的下表面围绕所述转动球冠a10设有环状偏移抵靠件a8,该环状偏移抵靠件a8呈圆形套筒状,所述下座体a1上凸的圆柱部位于所述环状偏移抵靠件a8内。

所述转动球冠a10和环状偏移抵靠件a8之间形成环状滚动区,在该环状滚动区内设有环状滚动支撑体,该环状滚动支撑体夹设在所述上座体a9和下座体a1之间。具体地,在所述圆柱部的上端面上围绕所述球冠腔a2设有环状滚动槽a5,所述环状滚动支撑体设于该环状滚动槽a5内,所述上座体a9的下表面落在所述环状滚动支撑体上。

如图1、4和5所示,所述环状滚动支撑体包括转体辊轮a3,还包括保持架a7,该保持架a7包括内圈骨架和外圈骨架,所述转体辊轮a3位于所述内圈骨架和外圈骨架之间,所述转体辊轮a3的两端分别通过辊轮轴与所述内圈骨架和外圈骨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转体辊轮a3之间设有加强骨架,该加强骨架与所述内圈骨架和外圈骨架连接,在所述环状滚动槽a5内环向铺设有多个所述转体辊轮a3,所述转体辊轮a3伸出所述环状滚动槽a5的槽口,所述转体辊轮a3的圆周面沿所述环状滚动槽a5的槽底滚动,所述上座体a9的下表面落在所述转体辊轮a3上,所述转体辊轮a3呈圆台状,所述转体辊轮a3的小径端朝向所述球冠腔a2。

在所述上座体a9和下座体a1之间还设有环状防偏件a4。具体地,在所述圆柱部的外壁环向设有环状防偏槽a6,所述环状防偏件a4位于该环状防偏槽a6内。具体地,所述环状防偏件a4为防偏辊轮,在所述环状防偏槽a6内环向分别设有多个所述防偏辊轮,所述防偏辊轮竖向设置,所述防偏辊轮伸出所述环状防偏槽a6的槽口,所述防偏辊轮的圆周面沿筒状的所述环状偏移抵靠件a8的内壁滚动。

在所述上座体a9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下座体a1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电磁助力组件,其中上方所述电磁助力组件为上助力组件,下方的所述电磁助力组件为下助力组件。

如图3、5所示,所述电磁助力组件包括环形安装座f1,所述上助力组件的环形安装座f1围绕所述偏移抵靠件a8设置,所述下助力组件的环形安装座f1围绕所述圆柱部设置。

如图6和7所示,所述环形安装座f1包括环形底盘f12,该环形底盘f12的任一端面固定有环形座体f13。在所述环形座体f13背向所述环形底盘f12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f11。所述环形底盘f12的内边缘向内侧延伸,所述环形底盘f12的外边缘向外侧延伸,在所述环形底盘f12的内延伸部、以及外延伸部上分别设有座体固定孔,用于将电磁助力组件安装到所述上座体a9或下座体a1。

所述环形凹槽f11的槽底环形阵列分布有磁铁插孔f2,每个所述磁铁插孔f2内分别插设有电磁铁g。

如图8和9所示,所述电磁铁g包括外壳体g1,该外壳体g1包括圆桶g11,所述圆桶g11的开口处覆盖有桶盖g13,该桶盖g13的边缘与所述圆桶g11粘合。

所述外壳体g1内设有线圈绕组g2,该线圈绕组g2内插设有铁芯g3,为方便安装,所述圆桶g11的底部嵌有下垫板g12,该下垫板g12上设有铁芯插孔,所述铁芯g3的底部嵌在该铁芯插孔内。

所述桶盖g13的内壁设有压块g14,该压块g14与所述线圈绕组g2和铁芯g3接触,所述桶盖g13上设有两个电极插孔,在该电极插孔内穿设有两个浮动电极组件g4,两个所述浮动电极组件g4分别与所述线圈绕组g2的两个导线接头连接。

所述浮动电极组件g4包括绝缘外套筒g41,该绝缘外套筒g41活动穿设在两个所述电极插孔内,该绝缘外套筒g41的内端伸入所述桶盖g13内端面并设有防脱内环g42,该绝缘外套筒g41的外端伸出所述桶盖g13的外端面并设有防脱外环g43,该防脱外环g43和所述桶盖g13的外端面之间的绝缘外套筒g41上套有回位压簧g44,所述绝缘外套筒g41内固嵌有导电电极g45,该导电电极g45的内端与所述线圈绕组g2对应的导线接头连接,该导电电极g45的外端伸出所述绝缘外套筒g41的外端。

如图7和8所示,所述圆桶g11的外壁设有两个定位块g5,两个所述定位块g5的连线经过所述圆桶g11的中心,两个所述电极插孔分别靠近两个所述定位块g5。所述磁铁插孔f2的孔壁上对应两个所述定位块g5分别设有定位块插槽f21,所述定位块插槽f21向外穿出,两个所述定位块g5落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块插槽f21内。

所述圆桶g11和下垫板g12均为绝缘材料;两个所述定位块g5与所述圆桶g11一体成型。

如图10、11和12所示,所述电磁助力组件还包括环形盖板f3,该环形盖板f3覆盖所有所述磁铁插孔f2;所述环形盖板f3卡合在所述环形凹槽f11内,所述环形盖板f3与所述环形凹槽f11的槽壁粘合。

所述环形盖板f3的内端面设有两个导电铜环f4,两个所述导电铜环f4内外间隔设置;同一个所述电磁铁g的两个所述浮动电极组件g4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铜环f4对应,所述导电铜环f4与对应的所述导电电极g45的外端接触。

两个所述导电铜环f4分别连接有导线f5,所述导线f5穿出所述环形盖板f3。

所述上助力组件的环形底盘f12通过穿过所述座体固定孔内的螺栓与所述上座体a9连接固定,其磁铁插孔f2开口朝下;所述下助力组件的环形底盘f12通过穿过所述座体固定孔内的螺栓与所述下座体a1连接固定,其磁铁插孔f2开口朝上;所述上助力组件的磁铁插孔f2和所述下助力组件的磁铁插孔f2上下一一对应。

使用时,通过导线f5为电磁助力组件供电。同一电磁助力组件的两个所述导电铜环f4将所有所述电磁铁g并联,通电时,上助力组件和下助力组件的同名磁极相对,产生的排斥力能够降低上座体和下座体的接触面上的压力,从而减小摩擦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