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0809发布日期:2018-12-12 00: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路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

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脚手架,如插销式脚手架,crab模块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方塔式脚手架,以及各种类型的爬架。从技术上来讲,我国脚手架企业已具备加工生产各种新型脚手架的能力。但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施工企业对新型脚手架的认识还不足。

随着我国大量现代化大型建筑体系的出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已不能适应建筑施工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是当务之急。实践证明,采用新型脚手架不仅施工安全可靠,装拆速度快,施工成本可明显下降,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脚手架均是使用钢轮连接平衡板,然后再平衡板的顶部连接多个竖杆和横杆,连接到所需高度后抬起刹车片推到指定位置,再按下刹车片即可正常使用,使用钢轮移动起来方便,但可能会出现不稳的现象,如果刹车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某个钢轮无法时刻处于制动状态,之后造成脚手架的某个方向倾斜甚至倒塌,然后导致脚手架的部件损坏和导致建筑工人因掉落而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解决上述提出的脚手架难以固定稳定问题,达到整个脚手架稳定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包括顶板和支撑块,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顶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顶板平行,所述支撑块共设置有六个,三个所述支撑块连接在左侧顶板的底部,且另三个所述支撑块连接在右侧顶板的底部,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外侧连接有限位块,且连接柱的底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连接有卡箍,所述卡箍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卡箍等分竖杆,所述卡箍的侧面连接有横杆,所述竖杆与横杆呈十字形,且竖杆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地面顶部,所述顶板的一侧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呈“l”形,所述夹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夹板分别连接在两个顶板的一端,两个所述顶板之间连接有站立板,所述站立板的底部与三个连接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包括凸起块、凹陷块、左半圆槽、卡孔、卡柱、右半圆槽、松紧孔、横向卡圈、凹槽和螺母,所述凸起块的外侧连接有凹陷块,且凸起块的下方连接有左半圆槽,所述凹陷块的下方连接有右半圆槽,所述左半圆槽的底部连接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右半圆槽的中部设置有松紧孔,且右半圆槽的右侧连接有横向卡圈,所述横向卡圈的左侧设置有凹槽,且横向卡圈的右侧设置有螺母,所述凹槽与螺母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包括外壳、防水层、缓冲圈和钢柱,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通过强力热熔胶粘贴在外壳的内壁,且防水层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的内部设置有钢柱,所述钢柱通过缓冲圈与防水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包括杆体、金属柱、凸起螺纹和柱底,所述杆体的底部中间连接有金属柱,所述金属柱的表面设置有凸起螺纹,且金属柱的底部设置有柱底,所述金属柱与柱底一体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竖杆的内部构件与横杆相同,所述横杆通过竖杆表面设置的卡箍与竖杆固定连接,且横杆与竖杆呈垂直状态,所述横杆的直径为三厘米,所述竖杆的直径为三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块和凹陷块通过长钉穿过凸起块和凹陷块中部的通孔转动连接,所述卡柱共设置有两个,另一个所述卡柱连接在螺母的中间,且另一个卡柱与螺母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厚度为零点五厘米,所述缓冲圈使用橡胶和树脂融化混合制造,所述钢柱使用实心碳钢制造,且钢柱的直径为一厘米,所述缓冲圈通过热熔固定在防水层和钢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柱的直径为两厘米,所述凸起螺纹的宽为零点二厘米,且凸起螺纹的形状呈螺旋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脚手架在竖杆的底部连接有金属柱,金属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螺纹,竖杆的底部连接在底座的内部,树干通过底部金属柱表面的螺纹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的状态会更稳定,脚手架在使用时不会出现翻倒的情况,且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结构图。

图2是卡箍结构图。

图3是横杆内部结构图。

图4是竖杆结构图。

1-顶板;2-支撑块;3-连接柱;4-限位块;5-竖杆;51-杆体;52-金属柱;53-凸起螺纹;54-柱底;6-卡箍;60-凸起块;61-凹陷块;62-左半圆槽;63-卡孔;64-卡柱;65-右半圆槽;66-松紧孔;67-横向卡圈;68-凹槽;69-螺母;7-横杆;71-外壳;72-防水层;73-缓冲圈;74-钢柱;8-底座;9-夹板;10-站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5、51、52、53、54和8为本发明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1、2、3、4、6、7、9和10为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包括顶板1和支撑块2,顶板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2,顶板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顶板1平行,支撑块2共设置有六个,三个支撑块2连接在左侧顶板1的底部,且另三个支撑块2连接在右侧顶板1的底部,支撑块2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底部外侧连接有限位块4,且连接柱3的底部连接有竖杆5,竖杆5的表面连接有卡箍6,卡箍6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卡箍6等分竖杆5,卡箍6的侧面连接有横杆7,竖杆5与横杆7呈十字形,且竖杆5的底部连接有底座8,底座8固定在地面顶部,顶板1的一侧连接有夹板9,夹板9呈“l”形,夹板9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夹板9分别连接在两个顶板1的一端,两个顶板1之间连接有站立板10,站立板10的底部与三个连接柱3连接。

其中,卡箍6包括凸起块60、凹陷块61、左半圆槽62、卡孔63、卡柱64、右半圆槽65、松紧孔66、横向卡圈67、凹槽68和螺母69,凸起块60的外侧连接有凹陷块61,且凸起块60的下方连接有左半圆槽62,凹陷块61的下方连接有右半圆槽65,左半圆槽62和右半圆槽65闭合后能够组成一个圆形,横杆7可以卡紧在左半圆槽62和右半圆槽65之间,左半圆槽62的底部连接有卡孔63,卡孔63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卡柱64,通过卡柱64的松紧可以将左半圆槽62和右半圆槽65闭合,从而卡紧横杆7,右半圆槽65的中部设置有松紧孔66,且右半圆槽65的右侧连接有横向卡圈67,横向卡圈67的左侧设置有凹槽68,且横向卡圈67的右侧设置有螺母69,通过对螺母69的松紧可以将横向卡圈67卡尽在竖杆5表面,凹槽68与螺母69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其中,横杆7包括外壳71、防水层72、缓冲圈73和钢柱74,外壳71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72,防水层72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把横杆7腐蚀生锈,对于横杆7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水层72通过强力热熔胶粘贴在外壳71的内壁,且防水层7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73,缓冲圈73有着很好的减震缓冲功能,可以减小震动,防止脚手架坍塌,缓冲圈73的内部设置有钢柱74,钢柱74通过缓冲圈73与防水层72连接。

其中,竖杆5包括杆体51、金属柱52、凸起螺纹53和柱底54,杆体51的底部中间连接有金属柱52,金属柱52的强度较高不易损坏,对于脚手架的稳定有着一定帮助,金属柱52的表面设置有凸起螺纹53,使用凸起螺纹53固定连接更方便,且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且金属柱52的底部设置有柱底54,金属柱52与柱底54一体制造,柱底54的直径较窄,更容易深入底座8并和底座8固定连接。

其中,竖杆5的内部构件与横杆7相同,横杆7通过竖杆5表面设置的卡箍6与竖杆5固定连接,这样只需将卡箍6松开就可以把横杆7从竖杆5上拆下,安装起来较为简单,且横杆7与竖杆5呈垂直状态,多个横杆7与多个竖杆5支撑和稳固的效果会更好,横杆7的直径为三厘米,竖杆5的直径为三厘米,三厘米直径的横杆7和竖杆5重量不会很重,且具有较好的强度。

其中,凸起块60和凹陷块61通过长钉穿过凸起块60和凹陷块61中部的通孔转动连接,这种方式连接较为简单,拆除长钉就能够将凸起块60与凹陷块61分开,检修起来较为方便,卡柱64共设置有两个,另一个卡柱64连接在螺母69的中间,且另一个卡柱64与螺母69转动连接,转动卡柱64就能够调紧或调松卡箍6,从而对竖杆5和横杆7进行安装或拆卸。

其中,外壳71的厚度为零点五厘米,缓冲圈73使用橡胶和树脂融化混合制造,橡胶和树脂混合的材料具有很好的防震缓冲的功能,可以减小脚手架因震动倒塌的可能性,钢柱74使用实心碳钢制造,实心碳钢的强度高,防变形的能力较好,且碳钢的重量较轻,搬运和安装时不会很麻烦,且钢柱74的直径为一厘米,缓冲圈73通过热熔固定在防水层72和钢柱74之间,当脚手架受到震动时,缓冲圈73可以把震感降低,对于钢柱74具有保护的功能。

其中,金属柱52的直径为两厘米,金属柱52可以很好的与底座8固定,凸起螺纹53的宽为零点二厘米,且凸起螺纹53的形状呈螺旋形,通过螺旋形螺纹与底座8连接拆装也很方便。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公路桥梁用脚手架,首先先将脚手架的各个部件搬运到公路桥梁建设的指定地点,再把底座8按照计算好的距离固定在地表上,竖杆5的底部与底座8固定连接,通过金属柱52外表面的凸起螺纹53与底座8内部的内螺纹转动连接,因为柱底54的直径较小,更容易深入底座8的内部,建筑工人安装起来较为简单,然后再转动卡箍6上左侧的卡柱64,使得卡柱64从右半圆槽65脱离,通过凸起块60和凹陷块61转动左半圆槽62和右半圆槽65,使得左半圆槽62和右半圆槽65打开,并固定在竖杆5的侧面,然后将横杆7固定在横向卡圈67的内部,经过多次连接固定,直到所需要的高度,再将限位块4安装在顶部竖杆5的上方,并把连接柱3固定连接在顶部竖杆5的顶部,接着在连接柱3的顶部连接支撑块2,最后将顶板1安装在多个支撑块2的顶部,然后在两块顶板1之间固定连接夹板9,最后通过两个夹板9夹紧站立板10,同时站立板10的底部要与多个支撑块2和多个连接柱3固定连接,防止站立板10禁受不住建筑工人的体重而导致塌陷。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在每个连接部位滴入润滑油进行保养,防止连接部位因摩擦生锈,而导致难以进行拆卸和难以二次安装。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