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双肢薄壁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1058发布日期:2019-02-19 19:23阅读:28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双肢薄壁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双肢薄壁墩是现阶段大、中跨径公路桥梁比较常用的桥墩形式,其构造特点是在墩位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墩壁与主梁铰接或刚接的桥墩。钢筋混凝土双肢薄壁墩可增加桥墩刚度,减小主梁支反力峰值,增加桥梁美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采用墩梁固结体系,这里双薄壁高墩是一种理想的柔性墩,它既能支承上部结构、保持桥墩稳定,又有一定柔性,适应上部结构位移的需要,其抗推力刚度是单肢薄壁墩抗推力刚度的1/4,抗推力小,纵向柔性功能好,对跨中内力约束条件较小,受力条件好。

但是现有的双肢薄壁墩施工时普遍存在施工速度慢、工期长,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的桥梁双肢薄壁墩施工方法。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墩身钢筋安装:

墩身主筋根部伸入承台部分,主筋在地面加工场地采用墩粗机将连接端进行直螺纹套丝,套丝连接端采用套筒连接,墩身钢筋每9.0米安装一次,安装前需在墩身顶口搭设临时内外脚手架,以便支撑主筋,方便箍筋、联结筋的绑扎及其他预埋件的安装;

每节主筋采用塔吊提升,人工在墩柱顶口及时套入螺母安装就位;

翻模组装:

模板采用塔吊设备提升,人工安装,内外模水平节缝及竖向拼缝均做成平口,安装时填3~5㎜橡胶止浆,以防多次周转使用变形、翘曲;

(1)墩身根部首节模板安装;

首节模板安装前在承台顶精确测放出各墩柱中心桩和十字线、轮廓线,沿轮廓线做一层3~5㎝厚的砂浆水平带,以保证立模基准面的水平度,并届时凿出砂浆带使根部脱空,方便模板拆除;

(2)正常翻转时模板的安装;

模板拼装之前先前将模板磨光清除干净,涂抹脱模剂,模板拼装时,首先检查模板的接缝及错胎,模板的接缝控制在1㎜以内,模板的错台控制在2㎜以内;用钢尺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拉线检查模板的顺直度,用铅球检查模板的垂直度,用全站仪校核中线,施工中严格控制轴线偏位在1㎝以内,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用手拉葫芦和千斤顶进行调整,调整好中线、几何尺寸及垂直度后,拧紧水平螺栓,拧紧拉杆螺帽;

安装内外作业平台;

内侧施工平台是在内模支架上安设方木,方木上满铺木板;外侧施工平台在顶面牛腿上满铺方木,施工平台上铺设5㎝厚木板或竹胶板,供操作人员作业、行走,存放小型机具;

安装安全防护系统;

在外侧施工平台牛腿外缘周边设立防护栏杆,栏杆外侧至模板底部设封闭按安全网;

灌注砼;

墩身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塔吊吊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混凝土浇筑时,按30㎝/层水平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布料,尽量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或能重塑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在内外操作平台上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捣棒作业半径1.5倍,与侧模保持5~10㎝的距离;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振动棒插入下层砼5~10㎝;每一点应振捣至混凝土不下沉,不冒气泡平坦泛浆为止,振完后徐徐拔出振动棒;

混凝土养生;

墩身混凝土采用在墩身周边包裹土工布洒水的方法进行养生,养生不少于7天;

拆除模板,翻升循环至墩顶;

第一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拆除第一节段的底节模板,拆除后的底节模板利用塔吊吊装翻升至第二节段,前一循环中的上节模板起到支撑作用;

完成第一循环施工后,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即绑扎钢筋、翻升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

模板拼装后应平整圆顺,接缝严密、光滑,不漏浆。支立模板时应支撑坚实牢固,锚系拉力平衡均匀,保证模板支立稳固,不位移、不倾斜。

本发明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拆模容易、工期短、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墩身钢筋安装:

墩身主筋根部伸入承台部分,主筋在地面加工场地采用墩粗机将连接端进行直螺纹套丝,套丝连接端采用套筒连接,墩身钢筋每9.0米安装一次,安装前需在墩身顶口搭设临时内外脚手架,以便支撑主筋,方便箍筋、联结筋的绑扎及其他预埋件的安装;

每节主筋采用塔吊提升,人工在墩柱顶口及时套入螺母安装就位;

翻模组装:

模板采用塔吊设备提升,人工安装,内外模水平节缝及竖向拼缝均做成平口,安装时填3~5㎜橡胶止浆,以防多次周转使用变形、翘曲;

(1)墩身根部首节模板安装;

首节模板安装前在承台顶精确测放出各墩柱中心桩和十字线、轮廓线,沿轮廓线做一层3~5㎝厚的砂浆水平带,以保证立模基准面的水平度,并届时凿出砂浆带使根部脱空,方便模板拆除;

(2)正常翻转时模板的安装;

模板拼装之前先前将模板磨光清除干净,涂抹脱模剂,模板拼装时,首先检查模板的接缝及错胎,模板的接缝控制在1㎜以内,模板的错台控制在2㎜以内;用钢尺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拉线检查模板的顺直度,用铅球检查模板的垂直度,用全站仪校核中线,施工中严格控制轴线偏位在1㎝以内,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用手拉葫芦和千斤顶进行调整,调整好中线、几何尺寸及垂直度后,拧紧水平螺栓,拧紧拉杆螺帽;

安装内外作业平台;

内侧施工平台是在内模支架上安设方木,方木上满铺木板;外侧施工平台在顶面牛腿上满铺方木,施工平台上铺设5㎝厚木板或竹胶板,供操作人员作业、行走,存放小型机具;

安装安全防护系统;

在外侧施工平台牛腿外缘周边设立防护栏杆,栏杆外侧至模板底部设封闭按安全网;

灌注砼;

墩身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塔吊吊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混凝土浇筑时,按30㎝/层水平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布料,尽量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或能重塑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在内外操作平台上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捣棒作业半径1.5倍,与侧模保持5~10㎝的距离;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振动棒插入下层砼5~10㎝;每一点应振捣至混凝土不下沉,不冒气泡平坦泛浆为止,振完后徐徐拔出振动棒;

混凝土养生;

墩身混凝土采用在墩身周边包裹土工布洒水的方法进行养生,养生不少于7天;

拆除模板,翻升循环至墩顶;

第一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拆除第一节段的底节模板,拆除后的底节模板利用塔吊吊装翻升至第二节段,前一循环中的上节模板起到支撑作用;

完成第一循环施工后,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即绑扎钢筋、翻升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

模板拼装后应平整圆顺,接缝严密、光滑,不漏浆。支立模板时应支撑坚实牢固,锚系拉力平衡均匀,保证模板支立稳固,不位移、不倾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桥梁双肢薄壁墩施工方法涉及桥梁双肢薄壁墩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的双肢薄壁墩施工时存在施工速度慢的问题而发明的。墩身钢筋安装:墩身主筋根部伸入承台部分,主筋在地面加工场地采用墩粗机将连接端进行直螺纹套丝,套丝连接端采用套筒连接;翻模组装:模板采用塔吊设备提升,内外模水平节缝及竖向拼缝均做成平口,安装时填橡胶止浆;安装内外作业平台、防护系统;墩身混凝土吊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混凝土浇筑时,水平分层进行布料;混凝土养生;拆除模板,翻升循环至墩顶;完成第一循环施工后,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即绑扎钢筋、翻升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优点是施工速度快。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明;崔志成;司伟峰;白君才;全宗坤;李润双;刘福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6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