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939发布日期:2019-03-15 23:4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施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已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可以将垃圾回收并合理利用,能变废为宝。通过研究,这种无害化的垃圾焚烧渣能够在建材、道路、桥梁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城市垃圾焚烧灰的化学分析表明:底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cao、fe2o3和未燃尽的炭,其中主要组成为sio2=34.32%~49.53%,cao=15.66%~35.23%,al2o3=8.59%~13.54%,fe2o3=5.28%~10.23%;其次还含有na2o,k2o,mgo等。在美国和荷兰,底灰(或混合灰渣)被用作混凝土中的部分替代骨料。最常见的是将底灰、水、水泥及其它骨料按一定比例制成混凝土砖,相关技术在美国已有商业化应用。

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人口极大膨胀,自然资源日趋枯竭,而由工业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随之与日俱增。特别是建筑业发展十分迅猛,其生产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众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目标之一,资源化垃圾建材(又称绿色建材)已经成为各发达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大大推动了绿色建材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陶粒和矿渣作为原材料,在一定配合比下拌和压实,形成节能蓄水型地基。不仅实现废旧资源重复利用,缓解了环保压力,还实现了人行道及园林景观区域的透水蓄水功能,为海绵城市的推进增加了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配置:将废弃建筑混凝土及砖石材料过筛;选用合适粒径的陶粒和矿渣,并经检测符合环保及放射性技术要求;废弃建筑材料作为粗集料形成骨架,陶粒和矿渣作为填充材料,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保持拌和设备顶部加水并从底部流出对填充料进行冲洗,时间不少于5min;

(2)基面处理:在道路人行道或绿化施工区域开挖或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清理表面浮土铺一层土工格栅;

(3)填筑施工:在透水混凝土初凝前铺设第一层填筑料,使用小型滚轮进行碾压使得第一层集料嵌入混凝土表面,随后每层虚铺厚度保持25-30cm,进行一遍静压和一遍振压,以沉降差控制压实效果;

(4)顶面处理:控制填筑料总厚度,达到设计标高后浇筑一层顶面c25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cm;在透水混凝土上铺设土工布,其上绿化培土或铺设透水人行道。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废弃建筑混凝土及砖石材料尺寸大于45mm的部分进行打碎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陶粒和矿渣粒径范围4.75-20cm。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废弃建筑材料:陶粒:矿渣的质量比为1:0.12:0.25。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清理表面浮土铺一层土工格栅后,并浇筑底面c30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25cm。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填筑料厚度为5cm。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填筑料总厚度控制在1.2~2.5米。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陶粒和矿渣作为原材料,在一定配合比下拌和压实,形成节能蓄水型地基。不仅实现废旧资源重复利用,缓解了环保压力,还实现了人行道及园林景观区域的透水蓄水功能,为海绵城市的推进增加了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配置:将废弃建筑混凝土及砖石材料过筛,尺寸大于45mm的部分进行打碎处理;选用陶粒和矿渣粒径范围4.75-20cm,并经检测符合环保及放射性技术要求。废弃建筑材料作为粗集料形成骨架,陶粒和矿渣作为填充材料,按照1:0.12:0.25配合比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保持拌和设备顶部加水并从底部流出对填充料进行冲洗,时间不少于5min;

(2)基面处理:在道路人行道或绿化施工区域开挖或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清理表面浮土铺一层土工格栅,并浇筑底面c30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cm。

(3)填筑施工:在透水混凝土初凝前铺设第一层5cm填筑料,使用小型滚轮进行碾压使得第一层集料嵌入混凝土表面。随后每层虚铺厚度保持25cm,进行一遍静压和一遍振压,以沉降差控制压实效果。

(4)顶面处理:填筑料总厚度宜控制在1.2米,达到设计标高后浇筑一层顶面c25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cm。在透水混凝土上铺设土工布,其上绿化培土或铺设透水人行道。

实施例2

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配置:将废弃建筑混凝土及砖石材料过筛,尺寸大于45mm的部分进行打碎处理。选用陶粒和矿渣粒径范围4.75-20cm,并经检测符合环保及放射性技术要求。废弃建筑材料作为粗集料形成骨架,陶粒和矿渣作为填充材料,按照1:0.12:0.25配合比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保持拌和设备顶部加水并从底部流出对填充料进行冲洗,时间不少于5min。

(2)基面处理:在道路人行道或绿化施工区域开挖或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清理表面浮土铺一层土工格栅,并浇筑底面c30透水混凝土,厚度为25cm。

(3)填筑施工:在透水混凝土初凝前铺设第一层5cm填筑料,使用小型滚轮进行碾压使得第一层集料嵌入混凝土表面。随后每层虚铺厚度保持30cm,进行一遍静压和一遍振压,以沉降差控制压实效果。

(4)顶面处理:填筑料总厚度宜控制在2.5米,达到设计标高后浇筑一层顶面c25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cm。在透水混凝土上铺设土工布,其上绿化培土或铺设透水人行道。

实施例3

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配置:将废弃建筑混凝土及砖石材料过筛,尺寸大于45mm的部分进行打碎处理。选用陶粒和矿渣粒径范围4.75-20cm,并经检测符合环保及放射性技术要求。废弃建筑材料作为粗集料形成骨架,陶粒和矿渣作为填充材料,按照1:0.12:0.25配合比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保持拌和设备顶部加水并从底部流出对填充料进行冲洗,时间不少于5min。

(2)基面处理:在道路人行道或绿化施工区域开挖或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清理表面浮土铺一层土工格栅,并浇筑底面c30透水混凝土,厚度为20cm。

(3)填筑施工:在透水混凝土初凝前铺设第一层5cm填筑料,使用小型滚轮进行碾压使得第一层集料嵌入混凝土表面。随后每层虚铺厚度保持28cm,进行一遍静压和一遍振压,以沉降差控制压实效果。

(4)顶面处理:填筑料总厚度宜控制在2米,达到设计标高后浇筑一层顶面c25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cm。在透水混凝土上铺设土工布,其上绿化培土或铺设透水人行道。

本发明的一种节能蓄水型绿化或人行道地基施工工艺,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陶粒和矿渣作为原材料,在一定配合比下拌和压实,形成节能蓄水型地基。不仅实现废旧资源重复利用,缓解了环保压力,还实现了人行道及园林景观区域的透水蓄水功能,为海绵城市的推进增加了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