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路车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266发布日期:2019-02-19 19:2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扫路车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卫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路车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扫路车是针对路面垃圾清扫的专用车辆,是一种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和运输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清扫设备。可广泛适用于城市街道,市政广场以及机场道面、城市住宅区、公园等道路清扫作业。

扫路车采用吸嘴结合垃圾箱重力除尘进行垃圾清扫,路面粉尘因水凝聚与空气分离同垃圾混合沉降于垃圾箱里,干净空气经垃圾箱顶部的网孔进入风机排放,从而达到除尘净化的效果,是行业传统的除尘方式,当前使用较为普遍。因垃圾箱顶部的网孔并不能完全将粉尘过滤,从风机排放出的气体中还是会含有少量粉尘,且现有大型扫路车(总质量≥10吨)由于风机吸力不够强,作业速度通常在8~10km/h,而车身宽度、高度及装载量又限制了风机的选择,因此作业速度一直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路车降尘系统,以提高现有大型扫路车的作业速度,同时降低能耗,有效避免二次扬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扫路车降尘系统,包括风机,垃圾箱和吸嘴,风机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连接垃圾箱,垃圾箱与吸嘴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上设有吸筒和吹气管,所述垃圾箱包括前罩、排风部、箱体和后门,所述前罩、排风部和箱体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排风部设置在前罩和箱体之间,与前罩和箱体之间有隔板相隔开,排风部是风机的排气通道,包括排气口、上排风口和引风口,所述排气口对接风机的出风口,所述上排风口设置在排气口之上,同前后隔板和箱体的侧封板一起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排风部还设有引风口,从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在空腔中被分成两路,一路从上排风口排出,一路从引风口排出至吸嘴的吹气管;

所述排风部后部为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吸风口,均设置在排气口的下方,所述进气口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吸风口与吸嘴的吸筒相连;

所述箱体内部上方设有带滤网的隔板,将箱体分成上进风腔和下容置腔两部分,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穿过引风腔进入上进风腔内,所述吸风口通过管路穿过引风腔进入到下容置腔。

优选的,所述上排风口上设有调节装置调节上排风口的开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上排风口为方形口,所述调节装置为多个可调叶片,可调叶片通过转轴固定在上排风口的侧框边上,转轴连接外部控制系统,通过旋转转轴即可调节叶片的倾斜角度,控制排风量。

优选的,所述垃圾箱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在前罩、排风部和箱体上方,在垃圾箱的顶部形成排风腔,所述上盖的后端面设有若干排气孔供气流排出。

优选的,所述在上排风口上方还设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开口向后,将上排风口排出的气流引向后部。

优选的,所述引风口设置在排风部与箱体之间的隔板上;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上还开设有下排风口,所述下排风口与吸嘴的吹气管相连,所述箱体内部前端设有引风腔,引风口和下排风口均设置在引风腔的腔体上,形成气流联通,风机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分流至引风口后,经由引风腔从下排风口吹出,流入吸嘴的吹气管。

优选的,所述吸嘴是由左右两个浮动连接的吸嘴铰接组合而成,每个吸嘴上均设有吸筒和吹气管。

优选的,所述后门设置在箱体后部,设有后门启闭油缸和后门锁紧油缸。

优选的,所述前罩是扫路车动力系统的保护罩,所述前罩上方设有多个散热孔用于散热。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带滤网的隔板下方正对吸风口处设有斜向后上凹的弧形导槽做为惯性降尘装置,使得从吸嘴吸上来的含尘气流冲击到弧形导槽上,使尘粒被顺利引入下容置腔内,与气流分离。

本发明通过在垃圾箱内设置气流回路,将风机排出的空气分流一路引至吸嘴吹出,以吹起地表垃圾,方便吸筒吸入,增强洁净率,重力除尘结合惯性降尘和空气循环技术,可提高作业速度并降低扬尘,还可减少风机排出的空气,降低粉尘排放。同时在上排风口设置调节装置,针对不同路况控制吸嘴的补风大小,最大可能提高吸嘴的吸入率。本发明将大型扫路车的作业速度提高至30km/h,大大提高了扫路车的作业速度和扫净率,非常适用于快速干道或高速路面的清扫保洁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垃圾箱的剖视图。

图3是气路循环示意图。

图中,1风机、2垃圾箱、3吸嘴、21前罩、22排风部、23箱体、24上盖、25后门、26隔板、31吸筒、32吹气管、221排气口、222上排风口、223引风口、224空腔、225调节装置、231进气口、232吸风口、233下排风口、234引风腔、235带滤网的隔板、236上进风腔、237下容置腔、238弧形导向槽、241排风腔、242引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3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包括风机1,垃圾箱2和吸嘴3,风机1是动力部件之一,风机电机连接扫路车副发动机,风机进风口连接垃圾箱2,将垃圾箱2内的空气抽走从出风口排出,使得与垃圾箱2相连的吸嘴3周围产生负压,从而将垃圾吸入垃圾箱2内。本实施例中,风机1的出风口也与垃圾箱2相连。吸嘴3上设有吸筒31和吹气管32,本实施例中,吸嘴3是由左右两个浮动连接的吸嘴铰接组合而成,每个吸嘴上均设有吸筒32和吹气管32。

垃圾箱2包括前罩21、排风部22、箱体23、上盖24和后门25,以车辆行进方向为例,前罩21、排风部22和箱体23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上盖24设置在这三个部分上方。后门25则设置在箱体23后部,设有后门启闭油缸和后门锁紧油缸,打开后门25,即可倾倒垃圾或维护清理垃圾箱。

前罩21是扫路车动力系统的保护罩,前罩21上方设有多个散热孔用于散热;排风部22设置在前罩21和箱体23之间,与前罩21和箱体23之间有隔板26相隔开,排风部22是风机1的排气通道,包括排气口221、上排风口222和引风口223,排气口221对接风机1的出风口,上排风口222设置在排气口221之上,同前后隔板26和箱体的侧封板一起形成一个空腔224,排风部22与箱体23之间的隔板26上开设有引风口223,从风机1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在空腔224中被分成两路,一路从上排风口222排出,一路从引风口223排出。本实施例中,上排风口222为方形孔,口上设有调节装置225调节上排风口222的开口大小,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225为多个可调叶片,可调叶片通过转轴固定在上排风口222的侧框边上,转轴连接外部控制系统,通过旋转转轴即可调节叶片的倾斜角度,控制排风量。也可采用其他调节方式调节上排风口222的开口大小,例如滑动伸缩盖板等。

排风部22后部为箱体23,箱体23主要是承载吸入的垃圾,箱体23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口231、吸风口232和下排风口233,均设置在排气口221的下方,进气口231与风机1的进风口相连,吸风口232与吸嘴3的吸筒31相连,下排风口233与吹气管32相连,为将风机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引至下排风口233,箱体23内部前端设有引风腔234,引风口223和下排风口233均设置在引风腔234的腔体上,形成气流联通,风机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分流至引风口223后,经由引风腔234从下排风口233吹出,流入吸嘴3的吹气管32,即可对吸嘴3进行补风。

引风口223也可直接连至吸嘴3的吹气管32,例如将引风口223设置在排气口221同平面的两侧,直接通过管路与吹气管32相连,即可省去下排风口233和引风腔234。

箱体23内部上方设有带滤网的隔板235,将箱体23分成上进风腔236和下容置腔237两部分,下腔236承装垃圾,滤网则避免垃圾进入上进风腔236,进气口231通过管路穿过引风腔234进入上进风腔236内,吸风口232通过管路穿过引风腔234进入到下容置腔237,从吸嘴3吸入的垃圾则被引至下容置腔237,上进风腔236内为经过带滤网的隔板235过滤后的空气,由进气口231进入风机1后由排气口221排出,完成吸尘作业。带滤网的隔板235下方正对吸风口232处设有斜向后上凹的弧形导槽238做为惯性降尘装置,使得从吸嘴3吸上来的含尘气流冲击到弧形导槽238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尘粒被顺利引入下容置腔237内,与气流分离。

上盖24设置在前罩21、排风部22和箱体23上方,在垃圾箱2的顶部形成排风腔241,在上排风口222上方还设有引流罩242,引流罩242开口向后,将上排风口222排出的气流引向后部,上盖24的后端面设有若干排气孔供气流排出。上排风口222向后排气时,在前罩上部形成负压,带动前罩21上方散热孔排出的热气一起向后流动,从而加快散热。

工作时,风机1从进气口231将垃圾箱2的箱体23内的空气抽走,在吸嘴3的周围形成负压,将垃圾从吸筒31吸入箱体23的下容置腔237内,同时风机1将气流从排气口221排出,排出的气流分为两路,一路从上排风口222排出进入空气,另一路经引风口223从下排风口233排出至吸嘴3的吹气管32内,对吸嘴3进行补风,即可提高吸尘作业效率和扫净率,同时还可根据路面的整洁度(干净还是脏,大颗粒物多还是尘土多)调节上排风口222的开口大小,控制吸嘴3的补风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