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1936发布日期:2019-09-13 22:03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面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运动场地的环保要求也日益强烈,IST(国际运动跑道技术协会)早在1994年针对“使用聚氨酯树脂铺设运动跑道”的问题提出“不接受含单体TDI成分的聚氨酯系统的运动跑道”的建议。但国内现有的的塑胶跑道产品基本上都是TDI型的,由于TDI的蒸气压较高(1.33Pa,20°C),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施工和使用中容易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而MDI的蒸气压很低(1.5×10-4Pa,20°C),基本无味,对人体危害小,因而被IST推荐使用。硅PU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设施场地地面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的缓冲性和延展性,粘接力强,对基础有一定的治愈功能,能够自动找平,施工简单,抗老化性优秀,施工后化学性能稳定,不易产生气泡。

传统的塑胶地板表面一般采用PU面层,由于PU面层容易起泡、变色并且长时间使用后会慢慢变光滑,易老化,使用寿命得不到保障,需要大量成本经常更换;当用于室内球场时,如面层变得光滑后会影响运动员比赛;并且现有的硅PU场地存在弹性不足,不能对运动员一个适当的反弹力,容易对运动员的关节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硅PU场地容易起泡、变色并且长时间使用后会慢慢变光滑,易老化,使用寿命得不到保障,需要大量成本经常更换,并且弹性不足,不能对运动员一个适当的反弹力,容易对运动员的关节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包括双组份封闭底漆层、吸震层、硅PU弹性层和耐磨层,所述双组份封闭底漆层的上方设置有吸震层,所述吸震层的上方设置有硅PU弹性层,所述硅PU弹性层的上方设置有EPDM颗粒层,所述耐磨层覆盖在EPDM颗粒层的上方,所述硅PU弹性层的内部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弹性块,两个相邻的所述弹性块之间填充有聚氨酯物料,所述耐磨层包括耐磨硅和EPDM颗粒,且所述EPDM颗粒均匀的分布在耐磨硅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上表面设有外凸或者内凹的细小花纹,该花纹的外凸或者内凹的深度为0.1-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震层为多孔泡沫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组份封闭底漆层为高渗透双组份封闭底漆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通过在弹性层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能够保护弹性层不受损坏,而且耐磨层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不易老化的优点,能够增加硅PU弹性层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硅PU弹性层和EPDM颗粒层,两层均具有很高的弹性,保证了水性硅PU弹性层的弹性,能对运动员产生一个适当的反弹力,有效保护运动员关节及韧带,可减少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减少受伤危险,提高竞技水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组份封闭底漆层;2、吸震层;3、硅PU弹性层;4、耐磨层;5、弹性块;6、聚氨酯物料;7、EPDM颗粒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包括双组份封闭底漆层1、吸震层2、硅PU弹性层3和耐磨层4,双组份封闭底漆层1的上方设置有吸震层2,吸震层2的上方设置有硅PU弹性层3,硅PU弹性层3的上方设置有EPDM颗粒层7,耐磨层4覆盖在EPDM颗粒层7的上方,硅PU弹性层3的内部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弹性块5,两个相邻的弹性块5之间填充有聚氨酯物料6,耐磨层4包括耐磨硅和EPDM颗粒,且EPDM颗粒均匀的分布在耐磨硅上。

耐磨层4上表面设有外凸或者内凹的细小花纹,该花纹的外凸或者内凹的深度为0.1-0.5mm。吸震层2为多孔泡沫结构。双组份封闭底漆层1为高渗透双组份封闭底漆层。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性硅PU弹性层通过在弹性层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能够保护弹性层不受损坏,而且耐磨层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不易老化的优点,能够增加硅PU弹性层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硅PU弹性层和EPDM颗粒层,两层均具有很高的弹性,保证了水性硅PU弹性层的弹性,能对运动员产生一个适当的反弹力,有效保护运动员关节及韧带,可减少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减少受伤危险,提高竞技水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