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梁的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675发布日期:2018-08-31 20:3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的维修加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T梁的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预应力技术已在桥梁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预应力钢束合理地施加体外预应力,是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转向装置作为体外预应力体系的重要组件之一,其设计是否合理、安装施工是否简便,直接影响到体外预应力的施加效果。

目前,体外预应力钢束的转向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混凝土转向块,一种是钢结构转向装置。混凝土转向块主要是通过在梁体上钻孔植筋,配设转向块钢筋,然后立模浇筑转向块混凝土,等混凝土养护期到后即可成型转向块。钢结构转向装置主要是通过工厂加工组件,然后在现场安装成型,钢结构的转向装置一般通过植筋锚固与混凝土梁体连接。

混凝土转向装置由于需要立模浇筑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且对原梁体的自重增加影响大,所以逐渐被钢结构转向装置所取代。

现有的钢结构体外预应力钢束转向装置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拼装组合不方便、成本较高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钢结构转向装置中,设置有转向套管,套管在工厂预制中其弧度难以与现场钢束的转向弧度相匹配,导致体外预应力的转向摩擦损失较大,同时对钢束也有一定的摩擦损坏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梁的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以解决现有钢结构体外预应力钢束转向装置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拼装组合不方便、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梁的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转向杆,支撑架设置在T梁侧面上,转向杆设置在T梁底部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侧锚固板、加劲板、加劲肋和加劲底板;所述侧锚固板固定设置在T梁侧面上,所述加劲板固定设置在侧锚固板上,加劲肋设置在加劲板上,所述加劲底板设置在加劲板底部与转向杆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杆包括底锚固板、限位挡板、转向弧杆和转向横杆,底锚固板固定设置在T梁上,转向弧杆和转向横杆一体设置并与底锚固板连接,限位挡板设置在转向弧杆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侧锚固板设置有螺栓孔和直筋螺栓,侧锚固板通过直筋螺栓穿过螺栓孔与T梁固定设置。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直筋螺栓通过旋转打孔或者预先留孔嵌入T梁内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转向弧杆和转向横杆为一根整体的实心方钢,转向弧杆上设置有弧角和转向弧面。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弧角和转向弧面外表面设置一层四氟乙烯板层。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转向弧杆底部还设置有钢束,钢束与转向弧杆贴合设置。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转向横杆上设置螺栓孔和直筋螺栓,直筋螺栓通过螺栓孔穿过转向横杆固定设置在T梁底部。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加劲底板与底锚固板通过焊接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为钢结构转向装置,通过在工厂分块制作,再在现场组装焊接,既使得本装置制作简便,又保证了现场的组拼效果,确保了本装置不受不同T梁马蹄的外形误差影响,提高整个体外预应力体系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突出了对体外应力钢束的保护,通过弧角和外贴四氟乙烯板的设置,可防止钢束在施工过程中的摩擦破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向装置构造正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向装置构造侧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转向装置构造的转向弧杆细部图。

图中标号:1—侧锚固板,2—加劲板,3—加劲肋,4—加劲底板,5—底锚固板,6—限位挡板,7—转向弧杆,7-1—弧角,7-2—转向弧面,8—转向横杆,9—螺栓孔,10—四氟乙烯板,11—直筋螺栓,12—钢束,13—T梁马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一种T梁的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支撑架和转向杆,支撑架设置在T梁侧面上,转向杆设置在T梁底部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支撑架和转向杆全部为钢结构,根据现场实测尺寸,在工厂分别加工焊接而成。由于现场多片T梁的实际尺寸不一定完全相同,常会有微小误差,所以,分开制作的支撑架在转向杆上的位置可自由调整,在保证支撑架完全贴紧T梁马蹄的侧面后,再在现场将支撑架和转向杆焊接成整体。

支撑架包括侧锚固板1、加劲板2、加劲肋3和加劲底板4。侧锚固板1固定设置在T梁侧面上,所述加劲板2固定设置在侧锚固板1上,加劲肋3设置在加劲板2上。加劲底板4设置在加劲板2底部与转向杆固定连接。侧锚固板1通过植筋螺栓将支撑架锚固在T梁马蹄13侧面上,加劲板2主要是抵抗转向杆在体外预应力作用下发生向上的弯曲变形,并将部分的体外预应力竖向分力传递至T梁马蹄侧面;加劲肋3将加劲板2承受的部分的体外预应力竖向力分散,保证支撑架的稳定,防止局部受力过大;加劲底板4主要起焊接连接作用,通过现场将加劲底板4和底锚固板5焊接在一起,可将支撑架和转向杆焊接成整体。

转向杆包括底锚固板5、限位挡板6、转向弧杆7和转向横杆8。底锚固板5固定设置在T梁上,转向弧杆7和转向横杆8一体设置并与底锚固板5连接,限位挡板6设置在转向弧杆7上。底锚固板5通过植筋螺栓将转向杆锚固在T梁马蹄13底面上,转向弧杆7和转向横杆8为一根整体的实心方钢,在工厂加工时,将方钢两端一定长度区域(10-20cm,根据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数量而定)进行加工而形成转向弧杆7,转向弧杆7和转向横杆8承受体外预应力钢束转向时的预应力,并将这些预应力传递至T梁马蹄13;在转向弧杆7的外端焊拼限位挡板6,防止体外预应力钢束外滑。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中最重要的细节设计为转向弧杆7的设计,转向弧杆7具有弧角7-1和转向弧面7-2,弧角7-1主要作用是防止体外预应力钢束在张拉施工中,直角会对钢束的PE外套造成刮花或刮破,而做成弧角,则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转向弧面7-2需根据体外预应力的转向位置和转向弧度进行设计加工,确保转向弧面的弧度与体外预应力钢束的转向弧度基本吻合。同时,为减少钢束与转向弧杆7的摩擦,减少体外预应力的摩擦损失和避免钢束PE外套被摩擦损坏,在转向弧杆7的弧角7-1和转向弧面7-2外表面粘贴一层四氟乙烯板10。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在T梁的马蹄底部设置体外预应力钢束转向装置,转向装置采用钢结构,在工厂加工预制成型,然后在现场组拼安装。本转向装置在考虑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久耐用的同时,重点考虑了转向装置的转向弧块的设计,减少体外预应力钢束在转向过程中的摩擦损失和钢束本身的摩擦损坏。

实施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T梁体外预应力钢束的转向装置适用于各类T梁的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同时对类似T梁结构的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有参加价值。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基本不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

支撑架和转向杆分开加工,现场组拼,保证了装置的精确适用。转向弧杆和转向横杆为一根整体实心方钢加工而成,装置牢固可靠,确保了体外预应力能更安全有效地传递至T梁。转向弧杆的弧角和外贴四氟乙烯板,防止钢束在施工过程中的摩擦破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