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自动爬升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277发布日期:2018-10-23 15:57阅读:1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桥梁主塔、烟囱、大坝等高耸建筑物施工模架领域的液压自动爬升模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桥梁主塔、高墩等异形高耸混凝土建筑物施工中大多数的模板系统以钢翻模居多,翻模系统由三节大块钢模板与支架、钢管脚手架工作平台组合而成(施工中随着墩柱高度的增加将支架与已浇墩柱相连接,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模板高度施工时第一节模板支立于基顶,第二节模板支立于第一节段模板上。当第二节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以上、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 以上时,拆除第一节模板并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上脱模剂后,用吊车和手动葫芦将其翻升至第二节模板上,第三节模板置于第一节模板上。此时全部施工荷载由已硬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墩身混凝土传至基顶。依此循环,形成接升脚手架→钢筋接长绑扎→拆模、清理模板→翻升模板、组拼模板→中线与标高测量→灌注混凝土和养生的循环作业,直至达到设计高度。翻模系统工作时需要借助塔吊拼装、拆除、提升,其效率低、通用性差,可重复利用的部件少,并对塔吊吊重有限制,而且高空作业时安全隐患较大;在我国桥梁主塔、高墩等竖向混凝土工程也采用滑模工程技术施工,目前主要以液压穿心千斤顶为滑升动力,在成组千斤顶的同步作用下,带动1米多高的模板或滑框沿着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滑动,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灌,每层一般不超过30cm厚,当模板内最下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模板套槽依靠提升机具的作用,沿着已浇灌的混凝土表面滑动或是滑框沿着模板外表面滑动,向上再滑动约30cm左右,这样如此连续循环作业,直到达到设计高度,完成整个施工。

滑模施工需要连续作业,对施工前期准备,各个部门配合等有严格要求。(如混凝土要供应及时,施工人员也需要连续作业,三班倒交接班要无缝对接);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初凝就要爬升,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并混凝土表面效果差,不能达到清水要求;滑模只适用于竖向垂直混凝土结构,并不适用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耸异形建筑领域。异形建筑物的倾斜角度大,特别是桥梁中主塔形式各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桥梁主塔、高墩等异形高耸混凝土建筑物施工的液压自动爬升模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液压自动爬升模架,包括附墙装置、爬升装置、及设置在所述爬升装置上部的模板操作系统;所述爬升装置包括导轨和爬升机构;所述导轨通过附墙装置与墙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导轨的外侧翼板间隔设置承力孔;所述爬升机构包括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所述上、下换向盒之间连接有液压缸,所述上、下换向盒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均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承力孔适配的承重舌以及控制承重舌转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承重舌通过承重轴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换向手柄和滑杆,所述换向手柄与所述承重轴垂直固接,所述换向手柄设置有与所述滑杆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换向手柄滑动连接,所述换向手柄对应所述滑杆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沿垂直于滑杆的方向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靠近滑杆的端部与滑杆固接;所述盒体上对应所述滑杆的位置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滑动孔沿竖直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附墙装置包括预埋件、附墙座和附墙挂座;所述预埋件包括爬锥、高强螺栓、埋件板,所述爬锥设置在墙体上,所述爬锥的外端通过所述高强螺栓与附墙座固连,所述附墙挂座设置在附墙座上与附墙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附墙挂座设置有承重插销和安全销,所述附墙挂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的外侧翼板边缘相适配的滑动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的立杆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附墙装置匹配的挂钩;所述立杆与所述上换向盒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支架包括横梁、立杆和伸缩斜撑,所述横梁、立杆和伸缩斜撑首尾依次铰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所述三角架立杆下端沿垂直与立杆的方向设置有附墙撑;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横截面呈箱型,所述导轨其中一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承力孔,所述导轨与所述承力孔相邻的侧壁外设置有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翼缘,其第一、第二外两侧翼缘分别由所述附墙挂座和所述挂钩限位;所述导轨的上端迎向承力孔的侧壁设置有承重孔,所述承重孔内设置有可将所述导轨卡在所述附墙挂座上的承重插栓;所述导轨的下端铰接有一用于支撑在已浇筑砼上的导轨尾撑;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内设置有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与所述导轨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附墙撑处设置有抱钩,所述抱钩上设置导向开口,所述导向开口与所述导轨的外侧翼板边缘匹配,所述抱钩内设有限位导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滑杆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连杆和驱动所述连杆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这设置在盒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杆垂直固接,所述连杆沿轴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杆外径相适配。

爬升装置向上爬升,需要交替完成提升导轨、顶升模架操作系统这两个过程,完成这两个过程,就需要使爬升机构的动力推动部件交替改变方向。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承重舌的压簧复位装置,在换向时,可方便地通过调整换向盒上的滑杆位置,达到承重舌的换向目的,即使承重舌的位置与导轨上承力孔的位置错开时,由于滑杆位置的调整,预先设定了复位方向,从而使得当换向盒移动到承重舌与承力孔匹配位置时,承重舌可以在复位压簧作用下,被滑杆推动而弹入承力孔,从而实现承重舌换向的目的。复位弹簧的设置,使承重舌换向的操作具有确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施工安全和劳动效率;由于在导轨上的受力部分采用了承力孔结构,大大提高了导轨的承重能力,并且减少了该部分的检验工作,既提高生产效率,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在换向盒与导轨滑动连接的开槽的位置,由于增设了滚轮,在爬升过程中,能够使导轨能够在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提升,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保护了导轨外侧翼板表面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模架系统需要多次爬升,就需要承重舌多次换向,由于采用了电气控制换向的装置,避免了操作员在高空作业时反复上、下平台调整,从而减小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因具有较小的模块单元、构件结构简单的特点,具有很好的互换性,可根据实际施工对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置,可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侧视示意图;

图2为爬升装置、附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局部轴测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换向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提升导轨过程中,下换向盒的承重舌位置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提升导轨过程中,上换向盒的承重舌位置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控制电动控制滑杆示意图

图中,1—附墙装置、2—爬升装置、3—模板操作系统、4—下操作平台、5 —埋件板、6—高强螺栓A、7—爬锥、8—高强螺栓B 9—附墙座10—附墙挂座、 10a—承重插销10b—安全销11—三角架立杆、12—三角架斜撑、13—三角架横梁,14—挂钩,15—附墙撑16—下换向盒17—上换向盒18—导轨19—导轨尾撑20—液压动力系统21—承重插栓22—承力孔23—限位滚轮24—抱钩25—限位导轮26—承重舌27—承重轴28—换向手柄29—压簧30—滑杆 31—换向盒体32—传动轴3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是液压自动爬升模架,包括附墙装置、爬升装置、模板操作系统下操作平台,见图1。

爬升装置与附墙装置活动连接,见图2,图3,附墙装置包括固定于墙体中的埋件板5、高强螺栓6、爬锥7,通过高强螺栓8将附墙座9连接于爬锥7,附墙挂座10通过其上的卡槽和对应的附墙座9连接,通过螺栓固定;

由三角架立杆11、三角架斜撑12、三角架横梁13组成的三角承重架通过挂钩14连接在附墙挂座10的承重插销10a上,附墙挂座10上插上安全销10b 限制挂钩14的位置,防止脱钩;在挂钩处设置有与导轨18滚动连接的限位滚轮 23;在三角架立杆11下方设置有附墙撑15,在三角架立杆11上端连接上换向盒17,在上换向盒17、下换向盒16之间连接有与液压动力系统20连接的液压缸17a,在上、下换向盒与导轨18滑动连接;

导轨18通过承重插栓21卡在附墙挂座10,在导轨上有承力孔22,导轨通过其外侧翼缘与抱钩24和限位导轮25构成滑动连接,导轨18下端铰接有导轨尾撑19;

见图4和图5,上、下换向盒各设置有换向盒体31、承重轴27、承重舌26,换向手柄28,压簧29,滑杆30,换向手柄28;承重舌26通过承重轴27与所述盒体31转动连接;换向手柄28与所述承重轴27垂直固接,换向手柄28设置与滑杆30相适配的滑动槽,滑杆30穿过滑动槽与换向手柄28滑动连接,换向手柄28对应滑杆30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沿垂直于滑杆30的方向设置有压簧29,压簧29靠近滑杆30的端部与滑杆30固接;盒体31上对应滑杆30的位置设置有滑动孔,滑杆30穿过滑动孔沿竖直方向滑动。

由于采取了上述结构,当需要提升导轨18时,将上换向盒17和下换向盒 16的换向手柄28同时向上拨动,使下换向盒16的承重舌26进入承重孔22,实施提升;如果换向盒16的承重舌不处于承重孔的适配位置,见图6-A2,承重舌 26在承重孔外,换向手柄28带动滑杆30只能够沿滑动孔的a方向偏移,在压簧29的作用下,承重舌只能顶在导轨的外侧翼板上,通过控制液压缸使下换向盒沿b向移动,当下换向抵达盒图6-A3所示位置时,即承重舌26到达承重孔 22的位置,在压簧29的作用下,滑杆30推动换向手柄28,使承重舌26沿c向弹入承重孔22;此时,液压杆收缩并带动下换向盒向上移动,从而通过承重孔22提升导轨18,见图6-A4。在导轨上升的过程中,上换向盒的承重舌26与承重孔位置的位置变化见图7,如图7-B1所示,承重舌26处于承重孔内,当导轨 18被提升时,做d向移动时,承重孔的下沿推动承重舌26做e向转动,直至图 7-B2所示位置转出导轨18之外;导轨18继续上升,抵至图7-B3所示的位置,承重舌26在压簧29的作用下弹入承重孔22,处在图7-B1所示的位置。在当导轨18被提升的过程中,上换向盒的承重舌26的位置如上述循环地发生变化,使得导轨无阻碍地沿附墙挂座的滑槽向上提升到位。

当爬升机构借助导轨18向上顶升整个模板系统时,需要将上换向盒17和下换向盒16的换向手柄28同时向下拨动,使下换向盒16的承重舌26进入承重孔 22,然后液压杆向外顶出,实施顶升模板系统的操作;其过程中承重舌的控制原理与提升导轨时一样,不另做陈述。

本实施例通过对换向盒实施操作改变承重舌的方向,从而实现爬升的目的整个操作过程简易,准确,可靠性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改进

由于本实施例在换向盒的位置增加了电动控制,见图8,在换向盒处增加了带有滑动槽的连杆33,连杆通过传动轴32与盒体转动连接,传动轴32连接电机驱动轴。传动轴带动连杆33转动,从而拨动滑杆30实现换向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在形式和细节上轻易作出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