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7753发布日期:2019-02-12 21: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风屏,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



背景技术:

在桥梁道路两侧通常设置有挡风屏,特别是山区或者风口峡谷里,是为了防止侧向的横风对高速行驶的列车造成危害,现有的挡风屏大多结构比较固定,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受损,不具备缓冲的功能,稳固性较低,效果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挡风屏大多结构比较固定,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受损,不具备缓冲的功能,稳固性较低,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包括地面、支撑件和挡风板,所述地面的顶部右侧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左侧安装有挡风板,所述支撑件的左侧四角处均通过缓冲件和挡风板的右侧壁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左侧中间处连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贯穿挡风板且连接有拉绳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和地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四角处均连接有支杆,所述固定块下端的支杆固定安装于地面的表面,所述固定块的上端的两组支杆的外端均连接有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左侧壁插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插接于套管的内腔且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壁连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套管的内壁连接,所述缓冲杆的左端和挡风板的右侧壁连接,所述套管的右侧壁和支撑件的左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的外壁开设有斜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的左侧壁中间处开设有孔洞,所述连杆贯穿于孔洞且孔洞的内径大于连杆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桥梁用挡风屏,通过支撑件和挡风板之间设置有缓冲件,利用弹簧的缓冲,可以有效的缓解较强的冲击力,有效的避免了挡风板安装固定,因风力较大而受损。

2.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桥梁用挡风屏,通过连杆利用拉绳和地面进行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桥梁用挡风屏,通过挡风板外壁开设有斜通孔,可以利用将风力导向,避免对车体造成影响,提高了挡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道路桥梁用挡风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道路桥梁用挡风屏的缓冲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道路桥梁用挡风屏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道路桥梁用挡风屏的挡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支撑件;3、孔洞;4、连杆;5、缓冲件;6、挡风板;7、拉绳;8、固定块;9、支杆;10、连接块; 11、套管;12、缓冲杆;13、滑块;14、弹簧;15、斜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道路桥梁用挡风屏,包括地面1、支撑件 2和挡风板6,所述地面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的左侧安装有挡风板6,所述支撑件2的左侧四角处均通过缓冲件5和挡风板6的右侧壁连接,所述支撑件2的左侧中间处连接有连杆4的一端,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贯穿挡风板6且连接有拉绳7的一端,所述拉绳7的另一端和地面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件2包括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外壁四角处均连接有支杆9,所述固定块8下端的支杆9固定安装于地面1 的表面,所述固定块8的上端的两组支杆9的外端均连接有连接块10,通过连接块10可将多组装置进行连接形成整体。

其中,所述缓冲件5包括套管11,所述套管11的左侧壁插接有缓冲杆12,所述缓冲杆12插接于套管11的内腔且连接有滑块 13,所述滑块13的右侧壁连接有弹簧14的一端,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和套管11的内壁连接,所述缓冲杆12的左端和挡风板6 的右侧壁连接,所述套管11的右侧壁和支撑件2的左侧连接。

其中,所述挡风板6的外壁开设有斜通孔15,将风力导向,避免影响车体。

其中,所述挡风板6的左侧壁中间处开设有孔洞3,所述连杆 4贯穿于孔洞3且孔洞3的内径大于连杆4的外径。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支撑件2安装于地面1,然后通过拉绳7 连接连杆4和地面1进行稳固,通过连接块10将多个支撑件2连接在一起使得成为整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风力吹向挡风板6上的时候,风力会压向挡风板6使得挡风板6会压动缓冲杆12从而推动滑块13压缩弹簧14使得冲击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风力通过斜通孔15被减弱,导向一侧,有效的避免了风力对车体的影响,通过具备缓冲的功能,同时也避免了风力对装置本体的影响,使得使用寿命有效延长,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