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723发布日期:2018-12-07 23: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隔声屏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声屏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市逐步扩大,为满足生产与生活,变电站越建越多。许多原先的郊区,随着城市的发展,渐渐变为城区,许多变电站已被居民小区包围。电力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变电站噪声扰民就是其中一项,变电站内的高噪声设备(主要为变压器)已成为环保投诉的焦点,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

声屏障由于技术成熟,施工方便,效果明显等优点,在变电站降噪改造中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使用的声屏障主要为固定式声屏障,但是由于声屏障一般布置于变压器的检修通道上,对变压器的日常巡检造成了一定的干扰,甚至在变压器移出工位大修时,声屏障必须拆除。

固定式声屏障的拆装存在以下不足:1、固定式声屏障一般离设备较近,在拆装时需要停电以保证安全,而拆卸和安装均需要几天时间,造成停电及设备检修工期较长;2、固定式声屏障在拆装时容易损坏,会造成比较大的浪费;3、固定式声屏障的拆装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同样也会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克服固定式声屏障拆除困难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框架、数块吸隔声屏板、下轨道和上轨道,所述数块吸隔声屏板竖直嵌设于钢结构框架中,钢结构框架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下轨道相配置,沿下轨道水平移动,钢结构框架的顶部均匀间隔设有数组轴承,所述轴承沿上轨道滚动。

按上述方案,所述上轨道为开口向下设置的槽钢,所述轴承沿槽钢两侧板滚动。

按上述方案,所述轴承与槽钢侧边的间距为2~3cm。

按上述方案,所述下轨道顶面中心设有框架槽,下轨道顶面以所述框架槽为中心左右对称设有左、右滚轮槽,钢结构框架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滚轮支杆,所述滚轮支杆两端分别与滚轮相连,滚轮与左、右滚轮槽相配置,钢结构框架底部与所述框架槽相配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左、右滚轮槽深度大于所述框架槽,所述钢结构框架底部与框架槽槽底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移动式声屏障,滚轮可以在下轨道上滚动,操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将声屏障沿上、下轨道移开,从而使电气设备顺利移出工位;2、上轨道为槽钢,轴承在槽钢内移动,槽钢两侧板可对轴承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无需另设置斜支撑杆件,可以更大的节省巡检空间,同时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钢结构框架,2.吸隔声屏板,3.下轨道,4.上轨道,5.滚轮,6.轴承,7.框架槽,8.左滚轮槽,9.右滚轮槽,10.滚轮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包括钢结构框架1、数块吸隔声屏板2、下轨道3和上轨道4,数块吸隔声屏板竖直嵌设于钢结构框架中,钢结构框架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滚轮5,滚轮与下轨道相配置,沿下轨道水平移动,钢结构框架的顶部均匀间隔设有数组轴承6,轴承沿上轨道滚动,使整个声屏障沿轨道方向水平移动。

上轨道为开口向下设置的槽钢,轴承沿槽钢两侧板滚动,轴承与槽钢侧边的间距为2~3cm。在大风天气情况下,声屏障上部可能会有一定的风偏,上轨道将对轴承进行有效支撑,同时轴承能正常转动,不影响声屏障的移动。

下轨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下轨道顶面中心设有框架槽7,下轨道顶面以所述框架槽为中心左右对称设有左滚轮槽8和右滚轮槽9,钢结构框架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滚轮支杆10,滚轮支杆两端分别与滚轮相连,滚轮与左、右滚轮槽相配置,钢结构框架底部与框架槽相配置,左、右滚轮槽深度大于框架槽,钢结构框架底部与框架槽槽底不接触。

钢结构框架底部安装两组滚轮,滚轮可以在下轨道上滚动,使声屏障方便地移动。下轨道必须完全水平,在设备大修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将声屏障沿轨道移开,从而使电气设备顺利移出工位。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声屏障能降低厂界噪声和敏感点噪声。

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声屏障端部钢结构框架与两端地基上固定设置钢立柱采用插销固定,避免移动式声屏障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因外部因素滑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