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隔吸声组合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448发布日期:2018-12-21 19:5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隔吸声组合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隔吸声组合屏,属于公路隔吸声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内、城际交通网络日益繁复,这些四通八达密集的交通网在搭建时难免穿越人口集中的区域,由此带来的交通噪声问题给临近的居民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关于噪声限值,国内目前执行昼间70dB,夜间55dB的标准。结合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国内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夜间噪声超标情况十分严重。且近年来随着车流量的增加,中型车、大型车的比例呈增加的趋势,由此带来的直接辐射噪声,以及车行时空气脉动激励下的声屏障二次声辐射问题,都在日益加重公路附近噪声污染情况。

噪声污染控制主要有三种途径:降低噪声源辐射,控制传播途径,保护接收者。工程中常用的是在传播途径上增设控制措施(如隔声屏、绿化带等),以降低接收者处的噪声值。当噪声源发出的声波遇到声屏障时,它将沿着三条路径传播:一部分越过声屏障顶端绕射到达受声点;一部分穿透声屏障到达受声点;一部分在声屏障壁面上产生反射。声屏障插入损失主要取决于声源发出的声波沿这三条路径传播的声能分配。声屏障除应具备降噪的功效外,由于其使用环境在室外,铺设长度大,还应具有耐候性好、疲劳寿命长、易于维护等特点。此外,声屏障还应满足防火、防老化和景观的要求。传统的声屏障结构形式和功能较为单一,以反射式声屏障为主,这就造成了单侧声压级过大的问题,且对于高车速下风载荷引起的声屏障二次辐射问题很难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侧声压级过大以及公路声屏障在风载荷下的二次声辐射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公路隔吸声组合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公路隔吸声组合屏,包括:桩基基础、桩基顶层钢板、立柱底板、立柱、承力横梁、声屏障幅板、连接螺栓和吸声体,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有立柱底板,桩基基础的上端固定有桩基顶层钢板,桩基顶层钢板与立柱底板之间由连接螺栓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固定有承力横梁,声屏障幅板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立柱的上端为倒J形,立柱的上端设有吸声体。

所述桩基顶层钢板与立柱底板之间设有减震垫。

所述声屏障幅板由多孔面板、吸声层、夹胶隔声板和隔垫组成,吸声层的一侧与多孔面板之间的四周设有隔垫,吸声层的另一侧与夹胶隔声板固定连接,吸声层与多孔面板之间形成空气背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立柱顶部结构为倒“J”形,防止噪声在该部分产生的声衍射,降低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立柱顶端倒“J”形头部内填充吸声材料,减少了声反射的形成,且在结构固定部位和承重部位增设了减震垫,降低了振动传递。利用夹胶隔声板本身的阻尼特性,将声障板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阻尼材料内部的热能耗散掉,从而降低因声屏障幅板振动引发的二次声辐射,有效抵抗风载荷,起到综合降噪的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公路隔吸声组合屏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公路隔声屏无法兼顾消声、隔声和减振的问题,实现了隔吸声和减振的协调兼顾,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公路隔吸声组合屏结构平均隔声量可达35dB。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路隔吸声组合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声屏障幅板300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01为桩基基础,102为桩基顶层钢板,103为立柱底板,201为立柱,202为承力横梁,300为声屏障幅板,301为多孔面板,302为空气背腔,303为吸声层,304为夹胶隔声板,305为隔垫,401为连接螺栓,501为吸声体,601为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公路隔吸声组合屏,包括:桩基基础101、桩基顶层钢板102、立柱底板103、立柱201、承力横梁202、声屏障幅板300、连接螺栓401和吸声体501,所述立柱201的下端固定有立柱底板103,桩基基础101的上端固定有桩基顶层钢板102,桩基顶层钢板102与立柱底板103之间由连接螺栓401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立柱201之间固定有承力横梁202,声屏障幅板300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201之间,立柱201的上端为倒J形,立柱201的上端设有吸声体501。

所述桩基顶层钢板102与立柱底板103之间设有减震垫601。

所述声屏障幅板300由多孔面板301、吸声层303、夹胶隔声板304和隔垫305组成,吸声层303的一侧与多孔面板301之间的四周设有隔垫305,吸声层303的另一侧与夹胶隔声板304固定连接,吸声层303与多孔面板301之间形成空气背腔302。

所述多孔面板301的材质为铝合金、不锈钢的金属材料或玻璃钢的非金属材料,多孔面板301的厚度为1~2mm,优选为1.5mm。

所述吸声层303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岩棉、玻璃丝绵的吸声材料,吸声层303的厚度为10~30mm,优选为10mm。

所述夹胶隔声板304由两侧平板与中间的夹胶层组成,整体厚度为5~10mm。优选为5mm。

所述夹胶隔声板304的中间胶层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离子性中间膜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的多层胶片粘贴而成,复合阻尼损耗因子为0.15~0.3。

所述立柱201和承力横梁20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不锈钢的金属材料或玻璃钢的硬质非金属材料。

所述立柱201的高度为3~7m。优选的高度为5m。

所述立柱201上端的吸声体501的材质为泡沫铝。

所述承力横梁202的横截面为L形,承力横梁202的跨度为2~4m。优选的跨度为3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