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709发布日期:2019-03-19 22:2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拱顶拆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



背景技术:

管道修复更新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处理,在不改变管道使用性质的前提下使管道恢复原来的功能。老城区排水管均采用雨污合流管,改造时须进行雨污分流,一般做法是作废合流管,新建雨水管和污水管。

实际工作中,雨污合流管是否可以利用,如何将修复更新技术用活,降低成本值得探索,于此有关的配套技术也是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若施工中需要对原拱涵进行拆除,并在原拱涵底板上部新建管涵,则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将原拱涵拱顶简单快速的拆除。

鉴于此,为了提高原拱涵拱顶拆除的施工质量,亟待发明一种简单有效的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提高原拱涵拱顶拆除施工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

这种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包括原拱涵底板、待拆拱顶、竖向吊杆、缓冲砂层和顶升梁,所述原拱涵底板上设置缓冲砂层,原拱涵底板上方设置待拆拱顶,待拆拱顶上设置拱顶开孔,拱顶开孔内设置竖向吊杆,竖向吊杆端部设置杆底定型化底端,所述竖向吊杆顶部设置杆顶水平套筒,所述水平套筒内设有水平吊杆,水平吊杆置于顶升梁上。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吊杆端部设置杆底定型化底端,杆底定型化底端由铰接后展支板组成,铰接后展支板端部设置弧形过渡端。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吊杆置于顶升梁上,顶升梁两端底部设置顶升千斤顶及顶升卷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原拱涵底板上设置缓冲砂层,防止在拱顶起吊过程中出现砸落意外而破坏原拱涵底板。

(2)拱顶起吊时采用带有定型化底端的竖向吊杆,可提高拱顶拆除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示意图;

图2是杆底定型化底端结构图,

图3是拱顶起吊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原路面结构、15-原拱涵底板、16-待拆拱顶、22-拱顶开孔、23-缓冲砂层、24-竖向吊杆、25-杆顶水平套筒、26-水平吊杆、27-杆底定型化底端、28-铰接后展支板、29-弧形过渡端头、30-顶升梁、31-顶升千斤顶、32-顶升卷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的拱顶拆除后展吊架体系,包括原拱涵底板15、待拆拱顶16、竖向吊杆24、缓冲砂层23和顶升梁30,所述原拱涵底板15上设置缓冲砂层23,原拱涵底板15上方设置待拆拱顶16,待拆拱顶16上设置拱顶开孔22,拱顶开孔22内设置竖向吊杆24,竖向吊杆24端部设置杆底定型化底端27,所述竖向吊杆24顶部设置杆顶水平套筒25,所述水平套筒25内设有水平吊杆26,水平吊杆26置于顶升梁30上。

所述竖向吊杆24端部设置杆底定型化底端27,杆底定型化底端27由两块铰接后展支板28组成,铰接后展支板28端部设置弧形过渡端29。

所述水平吊杆26置于顶升梁30上,顶升梁30两端底部设置顶升千斤顶31及顶升卷扬32。

原拱涵底板15厚度为180mm。待拆拱顶16厚度120mm,拱高500mm,净距1200mm。竖向吊杆24为直径25mm钢管。顶升梁30为直径48mm钢管。拱顶开孔22的开孔为直径12mm圆孔,每隔50cm布置。杆顶水平套筒25的套筒直径为80mm。水平吊杆26直径32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