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3299发布日期:2019-03-27 10:1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砼式护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通车里程及车辆保有量有了较大增长,其中大型车比例不断增加,行车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在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翻越道路护栏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件比例相对较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而防撞护栏作为一种安全设施,在道路行车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防护作用。

现有的护栏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的翻越,但是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其具有可以防止车辆翻越和减小撞击车辆损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包括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的迎撞面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所述第二阻爬挡坎设于所述第一阻爬挡坎的上方,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护栏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支撑件和第三阻爬挡坎,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护栏本体上端,所述第三阻爬挡坎搭设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三阻爬挡坎相较于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道路,所述第三阻爬挡坎与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平行。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护栏本体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支撑件中相邻两支撑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阻爬挡坎搭设于多个所述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件呈块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部向道路所在方向延伸形成延伸体,所述第三阻爬挡坎搭设于所述延伸体上。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30-60cm。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阻爬挡坎和第三阻爬挡坎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10-30cm。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端部的表面为弧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阻爬挡坎的竖直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向对方所在方向相互倾斜。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阻爬挡坎的端部比第一阻爬挡坎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道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其设置的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形成轨道,当失控车辆撞到护栏上时,车辆沿轨道方向滑行,从而实现导向功能,避免车辆的刚性碰撞,减小车辆损伤;同时,在滑行过程中,失控车辆与轨道以及失控车辆与护栏本体之间均发生摩擦,且不会产生绊阻,从而可以使得失控车辆逐渐减速直至停下;除此之外,所述第一阻爬挡坎和第二阻爬挡坎可以对车辆的翻越形成阻挡,防止车辆翻越护栏,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的第一种构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的第二种构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的第三种构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护栏本体-1;第一阻爬挡坎-2;第二阻爬挡坎-3;

第三阻爬挡坎-4;支撑件-5;延伸体-5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述,一种可导向和摩擦减速的砼式护栏的第一种构型,包括护栏本体1,所述护栏本体1的迎撞面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所述第二阻爬挡坎3设于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的上方,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护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形成轨道,当失控车辆撞到护栏上时,车辆沿轨道方向滑行,从而实现导向功能,避免车辆的刚性碰撞,减小车辆损伤;同时,在滑行过程中,失控车辆与轨道以及失控车辆与护栏本体1之间均发生摩擦,且不会产生绊阻,从而可以使得失控车辆逐渐减速直至停下;除此之外,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可以对车辆的翻越形成阻挡,防止车辆翻越护栏,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述护栏本体1的底部应当设置得较宽,设置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的部分最优设置为竖直平面。

进一步,还提供第二种构型,如图2所示,第二种构型在第一种构型的基础上还包括支撑件5和第三阻爬挡坎4,所述支撑件5设于所述护栏本体1上端,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搭设于所述支撑件5上,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相较于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道路,此处在水平方向更靠近道路指的是向道路所在方向偏移得更多,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与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平行,从而当车辆越过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的高度后能够被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阻挡,防止失控车辆继续上升,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失控车辆翻越护栏的可能性。

具体的,所述支撑件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5沿护栏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支撑件5中相邻两支撑件5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搭设于多个所述支撑件5上,所述支撑件5呈块状,所述支撑件5的一侧部向道路所在方向延伸形成延伸体51,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搭设于所述延伸体51上,所述延伸体51具体可以设置为三棱柱型且凸出设置。所述支撑体可以与所述护栏本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制作后固定安装与所述护栏本体1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30-60cm,最优设置为50cm,所述第二阻爬挡坎3和第三阻爬挡坎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10-30cm,最优设置为20cm。

具体的,为了避免对失控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坏,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端部的表面为弧面,此处的端部为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远离所述护栏本体1的一端,这样设置以后发生事故时,失控车辆的表面与弧面接触,损伤较小,当车辆越过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后其动能大量损失,此时应当及时让其停止翻越过程,所以设置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的竖直截面为矩形,即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实际上为一根矩形条,其与失控车辆接触后阻止车辆的翻越过程,所述竖直截面为与所述第三阻爬挡坎4垂直的平面截面。

进一步,还提供第三种构型,如图3所示,在第二种构型的基础上有如下设置: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向对方所在方向相互倾斜,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与护栏本体1表面的角度为β,所述第二阻爬挡坎3与护栏本体1表面的角度为α,α、β的角度范围在70度至85度之间,所述第二阻爬挡坎3的端部比第一阻爬挡坎2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道路,换一种说法即所述第二阻爬挡坎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此处的端部是指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远离护栏本体1的一端,通过这样的设置,失控车辆容易被限制在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之间,进一步提升防止失控车辆翻越的能力。应当指出的是:所述第一阻爬挡坎2和第二阻爬挡坎3的构型并不限于所述第三种构型中的设置,其也可以简单设置为竖直截面为半球形的凸条或者其他形式。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