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防撞钢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910发布日期:2019-02-22 22:3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式防撞钢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可移动式防撞钢护栏。



背景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兴建高速公路,发展至今通车里程已突破13万公里,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技术标准的持续提高、受道路设计寿命影响,我国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改扩建的高峰期。

大中修及改扩建过程中,大部分道路无法实现全封闭,须在保通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随着国家对安全重视程度地不断加大,在道路施工区域的安全防护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从早期的无防护到设置隔离水马,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钢结构可移动临时防撞护栏,施工道路区域的安全情况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为此, 近几年改扩建施工中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了具备一定防护等级的钢结构可移动护栏,但是这种护栏存在护栏碰撞过程中横向动态变形较大的问题,变形基本在2.5-3.5m,如此大的动态变形极易导致碰撞车辆驶入对向车道或是施工区域内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单纯通过增大护栏自身重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横向动态变形,但重量增加量较大,经济性不理想;而通过增加护栏对地面的锚固数量来减少横向变形的话,一是道路维修完工后,锚固破坏一定路面并且难以拆除拆除,二是锚固太多的话,护栏横向位移过少,车辆硬撞护栏造成车辆的损坏加重,严重威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钢结构可移动护栏在碰撞过程中横向动态变形较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将护栏的横向变形量控制在设定范围内,且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可移动临时防撞护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移动式防撞钢护栏,包括标准段和或锚固段和或端头,所述标准段包括由钢板制成的护栏本体,护栏本体沿延伸方向的截面为下不封口的空心等腰梯形,护栏本体下沿设置有内高外低的翻边,翻边外侧与地面接触,翻边的横向宽度大于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前轮与汽车头部撞击点的横向距离,使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上,护栏本体内设置有横隔板加强护栏整体强度,护栏本体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使多个护栏本体能够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翻边的横向宽度为240-500mm。

所述翻边的外端设置有向上翻起的卷边。

所述翻边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处设置有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摩擦层或者凸点。

所述护栏本体侧面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护栏本体延伸方向相同,所有凸起的最外端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护栏本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的辊压成型钢板焊接而成,每个辊压钢板包括上面设置的凸起和翻边。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护栏本体伸出的公连接板和固定在护栏本体内的母连接板,公连接板和母连接板上均开有销孔,相邻护栏本体通过公连接板和母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连接状态所有销孔在同一竖直轴上,通过销钉连接。

所述护栏本体两端设置有端盖板,与公连接板连接的端盖板上开有与公连接板插装配合的连接槽,公连接板一部分插入连接槽中与护栏本体和端盖板焊接牢固;与母连接板连接的端盖板上开有与一个公连接板和两个母连接板插装配合的连接槽,连接槽上下各焊接有一个母连接板。

所述护栏本体上方设置有加高护栏的横梁,横梁通过间隔设置的立柱与护栏本体上端面连接,横梁的截面为横向宽度大于竖向高度的长圆形或者椭圆形;横梁一端水平方向上伸出护栏本体,伸出段采用缩口工艺使该段外形小于横梁的内部形状,使伸出段能够插入相邻护栏单元的横梁内。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护栏本体伸出的公连接板和固定在护栏本体内的母连接板,护栏本体上端、公连接板和母连接板上均开有销孔,横梁的伸出段和与伸出段配合的插入段上均开有横梁销孔,相邻护栏本体和横梁在连接状态时销孔和横梁销孔在同一竖直轴上,通过销钉连接。

所述锚固段包括由钢板制成的护栏本体,护栏本体沿延伸方向的截面为下不封口的空心等腰梯形,护栏本体下沿设置有内高外低的翻边,翻边外侧与地面接触,翻边的横向宽度大于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前轮与汽车头部撞击点的横向距离,使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上,护栏本体内设置有横隔板加强护栏整体强度,护栏本体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使多个护栏本体能够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护栏本体下方设置有锚固板,锚固板与横隔板和翻边下端面连接,锚固板上开有锚固孔,翻边上开有让锚固孔漏出的豁口。

所述端头包括由钢板制成的护栏本体,护栏本体沿延伸方向的截面为下不封口的空心等腰梯形,护栏本体下沿设置有内高外低的翻边,翻边外侧与地面接触,翻边的横向宽度大于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前轮与汽车头部撞击点的横向距离,使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上,护栏本体内设置有横隔板加强护栏整体强度,护栏本体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使多个护栏本体能够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护栏本体下方设置有锚固板,锚固板与横隔板和翻边下端面连接,锚固板上开有锚固孔,翻边上开有让锚固孔漏出的豁口;护栏本体在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端头锚板,端头锚板上开有锚固孔;护栏本体上方设置有加高护栏的横梁,横梁通过间隔设置的立柱与护栏本体上端面连接,横梁靠近端头锚板侧向下折弯使横梁一端与倾斜并与端头锚板连接;护栏本体两端设置有端盖板,靠近端头锚板侧的端盖板外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与端盖板和端头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护栏本体下沿设置有翻边,翻边的横向宽度大于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前轮与汽车头部撞击点的横向距离,使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上,将车辆碰撞防护设施向外的外倾推力通过车辆自身重力转化为护栏对路面的压力,进而借助护栏与路面的摩擦力消除部分碰撞能量,同时车辆轮胎压在翻边上能够有效防止护栏受弯矩倾覆,从而实现护栏向外平推,通过护栏自身结构的变形实现阻挡、缓冲及导向功能,起到有效防护的作用和效果;翻边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处设置有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摩擦层或者凸起,增大摩擦力能够大大减少护栏的横向位移,最终将位移限制在1.5m以内,防止碰撞车辆驶入对向车道或是施工区域内部引起更大的事故;护栏上还设置有在同一竖直面上的凸起,能够同时接收汽车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将力分散在多个凸起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降,降低车辆的损失,最大程度保护驾驶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护栏由标准段和锚固段间隔连接而成,根据当前路段的防护要求,通过调节锚固段的间距调节护栏整体的拦截横向距离,拦截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标准段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标准段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标准段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标准段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标准段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锚固段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端头立体图;

图8是汽车碰撞护栏时的示意图。

图中:1-标准段、2-锚固段、3-端头、4-护栏本体、5-翻边、6-横隔板、7-连接组件、701-公连接板、702-母连接板、703-销孔、8-卷边、9-凸起、10-端盖板、11-连接槽、12-横梁、13-立柱、14-横梁销孔、15-锚固板、16-端头锚板、1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5所示,可移动式防撞钢护栏,包括标准段1和或锚固段2和或端头3,每段长度为2、4、6m等标准长度,根据需要防护路段的长度,选取合适数量的标准段1和或锚固段2和或端头3组成整个防护栏;所述标准段1包括由钢板制成的护栏本体4,护栏本体4沿延伸方向的截面为下不封口的空心等腰梯形,护栏本体4下沿设置有内高外低的翻边5,翻边5外侧与地面接触,翻边5的横向宽度大于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前轮与汽车头部撞击点的横向距离,使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5上,如图8所示,汽车左前车头在撞击护栏瞬间的示意图,假设汽车车头与护栏的夹角为20°,小客车、中型客车和中型货车前轮距离左前车头的距离为700mm、1400mm和900mm,该距离乘以sin20°,便可以计算出左前轮与撞击点的横向距离h为240mm、480mm和308mm,为了保证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5上,翻边的横向宽度为240-500mm,可根据实地情况设计不同宽度的翻边适应市场需求;护栏本体4内设置有横隔板6加强护栏整体强度,护栏本体4两端设置有连接组件7使多个护栏本体4能够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汽车侧向撞击护栏时撞击侧前轮压在翻边5上,将车辆碰撞防护设施向外的外倾推力通过车辆自身重力转化为护栏对路面的压力,进而借助护栏与路面的摩擦力消除部分碰撞能量,同时车辆轮胎压在翻边上能够有效防止护栏受弯矩倾覆,从而实现护栏向外平推,通过护栏自身结构的变形实现阻挡、缓冲及导向功能,起到有效防护的作用和效果。

进一步地,翻边5的外端设置有向上翻起的卷边8,使护栏在撞击平移时,不会因为地面的缝隙而卡住影响平移。

进一步地,翻边5下表面与地面接触处设置有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摩擦层或者凸点,增大摩擦力能够大大减少护栏的横向位移,最终将位移限制在1.5m以内。

进一步地,护栏本体4侧面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凸起9,凸起9的延伸方向与护栏本体4延伸方向相同,凸起9一方面相当于加强筋能够提高护栏本体4的结构强度,在碰撞时,能够凸起9能够通过变形吸收一部分动能;凸起9的最外端在同一竖直面上,能够同时接收汽车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将力分散在多个凸起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降,降低车辆的损失,最大程度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护栏本体4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的辊压成型钢板焊接而成,每个辊压钢板包括上面设置的凸起9和翻边5,一次辊压成型的护栏本体单位重量下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能够减少护栏本体的重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7包括从护栏本体4伸出的公连接板701和固定在护栏本体4内的母连接板702,公连接板701和母连接板702上均开有销孔703,相邻护栏本体4通过公连接板701和母连接板702连接在一起,连接状态所有销孔703在同一竖直轴线上,通过销钉连接;护栏本体4两端设置有端盖板10,与公连接板701连接的端盖板10上开有与公连接板701插装配合的连接槽,公连接板701一部分插入连接槽中与护栏本体4和端盖板10焊接牢固;与母连接板702连接的端盖板10上开有与一个公连接板701和两个母连接板702插装配合的连接槽,连接槽上下各焊接有一个母连接板702,装配时公连接板701插入两个母连接板702之间,然后通过销钉连接,在汽车撞击护栏时,相邻护栏本体4能够互相产生一定错位,使整体护栏发生一定横向变形而不至于被直接扯断。

进一步地,护栏本体4上方设置有加高护栏的横梁12,增高护栏用于提高对中型车辆的防护能力,横梁12通过间隔设置的立柱13与护栏本体4上端面连接,横梁12的截面为横向宽度大于竖向高度的长圆形或者椭圆形,横向长度大于竖向长度的截面设计,能够提高单位重量下横向抗冲击能力,在保证抗冲击力的情况下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横梁12一端水平方向上伸出护栏本体,伸出段采用缩口工艺使该段外形小于横梁12的内部形状,使伸出段能够插入相邻护栏单元的横梁12内,使横梁12能够通过互相插接连接在一起;同时横梁12的伸出段和与伸出段配合的插入段上均开有横梁销孔14,相邻护栏本体4和横梁12在连接状态时销孔703和横梁销孔14在同一竖直轴上,通过销钉连接。

如图6所示,锚固段2包括标准段1,护栏本体4下方设置有锚固板15,锚固板15与横隔板6和翻边5下端面连接,锚固板15上开有锚固孔,翻边5上开有让锚固孔漏出的豁口,锚固段2通过锚固孔与地面锚固连接。

如图7所示,端头3包括标准段1,护栏本体4下方设置有锚固板15,锚固板15与横隔板6和翻边5下端面连接,锚固板15上开有锚固孔,翻边5上开有让锚固孔漏出的豁口;护栏本体4在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端头锚板16,端头锚板16上开有锚固孔;护栏本体4上方设置有加高护栏的横梁12,横梁12通过间隔设置的立柱13与护栏本体4上端面连接,横梁12靠近端头锚板15侧向下折弯使横梁12一端与倾斜并与端头锚板15连接;护栏本体4两端设置有端盖板10,靠近端头锚板15侧的端盖板10外设置有加强筋17,加强筋17与端盖板10和端头锚板15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翻边5的外端设置有向下向内翻起的卷边8。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9的截面可以为横向长度大于竖向高度的长孔型或者椭圆形,能够吸收汽车撞击时产生的动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可以采用搭扣、插接并用螺栓固定、钢丝绳缠绕等其他常用连接方式,将相邻的两个护栏本体4连为一体,同时又没有连接死,在汽车撞击护栏时,相邻护栏本体4能够互相产生一定错位,使整体护栏发生一定横向变形而不至于被直接扯断。

在其他实施例中,横梁12的安装是为了提高对中型车辆的拦截能力,如果该路段没有中型车辆,则仅靠护栏本体4就可以拦截小型车辆。

通过碰撞实验,针对小客车、中型客车和中型货车撞击本实用新型护栏后,护栏的横向位移限制在1.5m、以内,防止碰撞车辆驶入对向车道或是施工区域内部引起更大的事故;护栏上还设置有在同一竖直面上的凸起,能够同时接收汽车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将力分散在多个凸起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降,降低车辆的损失,最大程度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