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457发布日期:2019-06-26 00:3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材料摊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在长时间通车使用后,表面磨损大,抗滑性能下降,需在路面上铺撒金刚砂或石英砂等来提高其抗滑性能,流体粘结剂在二者间起粘结作用。现有的流体粘结剂摊铺采用:1、纯人工使用带齿馒刀或带齿耙涂刮摊平,劳动力投入多,摊铺费时长,工作效率低;2、使用如专利号为CN105133469的推车装料倾倒,再由推车上装置的刷板进行涂刷摊平,但该推车的刮板装置不可拆卸,在特殊情况下,摊铺不可控,特殊地段不可按实际要求进行局部人工涂刷,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在正常地段摊铺时,可以减少劳动量、提高摊铺效率、缩短摊铺时间,在特殊地段摊铺时,刮板装置可以拆卸进行局部人工涂刷,使摊铺在省时高效的情况下适用于多样化的路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旨在使摊铺在省时高效的情况下还能适应多样化的路段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包括摊铺车本体和两用式涂刮装置,所述涂刮装置设置于摊铺车本体车尾并与摊铺车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摊铺车本体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涂刮装置包括料斗和齿条刮板,所述料斗的斗口与排料口对合匹配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下料孔,所述齿条刮板固定于料斗底部并位于下料孔远离摊铺车本体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包括L形卡扣件Ⅰ和与卡扣件Ⅰ配合的卡舌,所述卡扣件Ⅰ固定于摊铺车本体靠近车尾一侧的底部外侧壁上并位于排料口下方,所述卡扣件Ⅰ与摊铺车本体靠近车尾一侧的底部外侧壁共同形成开口朝向车尾方向的卡槽Ⅰ,所述卡扣件Ⅰ包括连接板、底板、拉簧和锁杆,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摊铺车本体底部外侧壁上,所述底板一端与连接板远离所述摊铺车本体底部外侧壁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摊铺车本体底部外侧壁平行,所述底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拉簧设置于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同轴,所述锁杆的一端沿轴线方向穿过拉簧并伸入卡槽Ⅰ内,所述拉簧的顶端与安装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底端与锁杆杆身固定连接,所述锁杆伸入卡槽Ⅰ内的一端具有驱动斜面,所述卡舌固定设置于料斗的斗口的下侧且前端设置有与具有驱动斜面的锁杆相配合的倒齿。

进一步,所述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包括L形卡扣件Ⅱ和与卡扣件Ⅱ配合L形长条板,所述卡扣件Ⅱ与摊铺车本体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外侧壁固定连接并位于排料口上方,所述卡扣件Ⅱ与摊铺车本体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外侧壁共同形成开口向上的卡槽Ⅱ,所述L形长条板一端与斗口的上侧铰接且另一端适形嵌入卡槽Ⅱ。

进一步,所述下料孔包括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料斗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涂刮装置包括移动滑轮,所述移动滑轮固定于料斗底部并位于下料孔靠近摊铺车本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滑轮的轮轴一端外延并固定套接有主动带轮。

进一步,所述涂刮装置包括设置于料斗内并位于斗口处的螺旋输料装置,所述螺旋输料装置包括转轴和输料螺旋叶片,所述转轴两端贯穿两侧斗壁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排料口平行设置,所述输料螺旋叶片固定连接于转轴轴身上,所述转轴一端外延并固定套接有与主动带轮同侧并相互配合的从动带轮。

进一步,所述齿条刮板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通过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不仅使摊铺更加省时、省力和高效,而且在特殊地段摊铺时,刮板装置可以拆卸进行局部人工涂刷,使摊铺在省时高效的情况下适用于多样化的路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合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合页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包括摊铺车本体1和两用式涂刮装置2,所述涂刮装置2设置于摊铺车本体 1车尾并与摊铺车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摊铺车本体1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排料口3,所述涂刮装置2包括料斗4和齿条刮板5,所述料斗4的斗口与排料口3对合匹配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料斗4的底部设有下料孔6,所述齿条刮板5固定于料斗4底部并位于下料孔6远离摊铺车本体1的一侧,所述摊铺车本体1包括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排料口3的箱体7、固定于箱体7外侧壁并位于箱体7底部的行走装置8和设置于靠近车头一侧端面上且与箱体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的推拉部9,所述箱体7用于装填流体材料,例如自流平地面涂料或自流平水泥,所述行走装置8包括设置于靠近车头一侧的万向前轮10和固定于车尾一侧的滑动后轮11,万向前轮10在滑动的同时还可以用来改变摊铺方向,所述推拉部9与行走装置8配合用于操作人员推拉箱体7,从而节省力气,如专利号为CN105133469所述排料口3处还可以设置于可升降的下料调节板12,下料调节板12可以通过上下移动调节排料口3的大小,从而可以实现流体材料流量大小的控制,在正常地段摊铺时,相较于传统人工摊铺,本实施方式可以减少劳动量、提高摊铺效率、缩短摊铺时间,在特殊地段摊铺时,涂刮装置2 可以拆卸进行局部人工涂刷,使摊铺在省时高效的情况下适用于多样化的路段。

在本实施中,所述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包括L形卡扣件Ⅰ13和与卡扣件Ⅰ13配合的卡舌14,所述卡扣件Ⅰ13固定于摊铺车本体1靠近车尾一侧的底部外侧壁上并位于排料口3下方,所述卡扣件Ⅰ13与摊铺车本体1靠近车尾一侧的底部外侧壁共同形成开口朝向车尾方向的卡槽Ⅰ15,所述卡扣件Ⅰ13包括连接板16、底板17、拉簧18和锁杆19,所述连接板16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摊铺车本体1底部外侧壁上,所述底板17一端与连接板16远离所述摊铺车本体1 底部外侧壁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7与摊铺车本体1底部外侧壁平行,所述底板17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安装孔20,所述拉簧18设置于安装孔20内且与安装孔20同轴,所述锁杆19的一端沿轴线方向穿过拉簧18并伸入卡槽Ⅰ15内,所述拉簧18的顶端与安装孔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底端与锁杆19杆身固定连接,所述锁杆19伸入卡槽Ⅰ15内的一端具有驱动斜面21,所述卡舌14固定设置于料斗4的斗口的下侧且前端设置有与具有驱动斜面21的锁杆19相配合的倒齿22,所述料斗4的两侧外侧壁设有推拉把手23,所述驱动斜面21的朝向涂刮装置2的一侧。所述倒齿22的斜面与驱动斜面21配合,当需要对特殊路段进行人工摊铺时,操作人员下拉锁杆19将涂刮装置2推出,然后通过推拉把手23即可进行人工摊铺,而当摊铺结束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复位移动涂刮装置2的同时将卡舌14对准卡槽Ⅰ15轻轻推入,锁杆19自然会在拉簧18的作用下对卡舌14进行锁紧卡持,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传统可拆卸连接操作繁琐的弊端,使人工摊铺和设备摊铺可以灵活自由切换,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中,所述组合式流体材料摊铺装置包括L形卡扣件Ⅱ24和与卡扣件Ⅱ24配合L形长条板25,所述卡扣件Ⅱ24与摊铺车本体1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外侧壁固定连接并位于排料口3上方,所述卡扣件Ⅱ24与摊铺车本体1靠近车尾一侧的端面外侧壁共同形成开口向上的卡槽Ⅱ26,所述L形长条板25一端与斗口的上侧铰接且另一端适形嵌入卡槽Ⅱ26,操作人员从卡槽Ⅱ26中将L形长条板25拔出将涂刮装置2推出,然后通过推拉把手23即可进行人工摊铺,而当摊铺结束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复位移动将L形长条板25插入卡槽Ⅱ26内就完成了对涂刮装置2的复位固定,所述卡扣件Ⅱ24、L形长条板25和卡扣件Ⅰ13、卡舌14这两种装置还可以配合使用,这样涂刮装置2复位固定时稳定性更高,所述L形长条板25与斗口的上侧的铰接方式可以采用合页27连接的形式,从而可以起到控制涂刮角度的作用。本实施例采用四角合页27的形式,但合页27形式不能限制本发明,只要合理即可。

在本实施中,所述下料孔6包括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料斗4的底部,流体材料经排料口3流出,流入料斗4内,经料斗4底部的下料孔6流出,由齿条刮板5进行涂刮。

在本实施中,所述涂刮装置2包括移动滑轮28,所述移动滑轮28固定于料斗4底部并位于下料孔6靠近摊铺车本体1的一侧,所述移动滑轮28的轮轴一端外延并固定套接有主动带轮29,所述移动滑轮28用于操作人员进行人工摊铺时方便移动,节省力气,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中,所述涂刮装置2包括设置于料斗4内并位于斗口处的螺旋输料装置30,所述螺旋输料装置30包括转轴31和输料螺旋叶片32,所述转轴31 两端贯穿两侧斗壁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1与排料口3平行设置,所述输料螺旋叶片32固定连接于转轴31轴身上,所述转轴31一端外延并固定套接有与主动带轮29同侧并相互配合的从动带轮33,所述主动带轮29与从动带轮3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由于某些流体材料中的粘度过大,常常会在流出的过程很难均匀向两侧流动,为了保证摊铺的均匀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滑轮28在滑动的同时依次带动从动带轮33、转轴31和输料螺旋叶片32转动,从而输料螺旋叶片32将流体材料均匀输送至两侧,从而使流体材料均匀流入料斗4槽,保证摊铺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中,所述齿条刮板5可拆卸连接,齿条刮板5可进行拆卸更换,只要其连接形式合理且齿条刮板5可拆卸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