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多功能抑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1906发布日期:2019-04-17 00:1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式多功能抑尘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式多功能抑尘车。



背景技术:

抑尘技术,又叫粉尘治理技术,目前主要分为散发控制技术和源头控制技术两大流派,包括密闭式除尘、过滤式除尘、电除尘、喷水或喷雾除尘、生物纳膜抑尘等解决方法,目前抑尘车大多采用喷洒固体抑尘剂或者是洒水等方式来进行抑尘,而城市中的抑尘工作大多由洒水车完成,然而目前随着车辆的增加、车辆使用率的增高以及环境被破坏等因素,导致了传统洒水车已经无法满足抑尘工作的需要,因此抑尘车随之产生。

普通的抑尘车通过高射水炮将蓄水罐内的水通过压力喷出来达到抑尘的目的,这种方式在抑尘工作中由于喷洒的水属于较大的水滴,因而导致抑尘工作的效率低下,而且抑尘车的水管都暴露在外面,每天承受日晒风吹,很容易出现裂口或者风化现象,使得水管需要经常性更换,增加了成本,同时,在蓄水罐内部由于水管无法触及整个底部,导致会有水残余在蓄水罐内,时间一长会导致水体内出现各种杂质,在抑尘工作中喷洒水流不仅仅无法达到抑尘目的,反而还会污染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连接线头容易脱落,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除,且移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式多功能抑尘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式多功能抑尘车,包括抑尘车,所述抑尘车通过承重板表面焊接连接有洒水罐和蓄水罐,所述洒水罐两侧焊接连接有洒水管,且洒水管一侧表面镶嵌连接有花洒,所述蓄水罐通过承重杆和转动轴与抑尘炮连接,所述抑尘炮一侧设置有喷洒室,且喷洒室一侧开口处套接有扩散罩,所述抑尘炮另一侧开设有散热口,所述喷洒室另一侧焊接有出水环,且出水环另一侧焊接有风室,所述风室内部架设有风扇,且风扇通过连接轴与电机连接。

其中,所述出水环内测开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环通过软管接口与连接软管连接,且连接软管通过T型管和加压室内部的加压水泵与蓄水罐内的耐腐蚀橡胶软管连接。

其中,所述蓄水罐内部下方焊接有半球形底座。

其中,所述连接软管和T型管均设置在承重杆内部。

其中,所述软管接口设置在转动轴内部,紧贴抑尘炮表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蓄水罐内部设置半球形底座可以使得蓄水罐内部的水始终会向中心流动,通过一根直接插入接触半球形底座最深处位置的耐腐蚀橡胶软管来保证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取蓄水罐内部的剩余水,既确保了蓄水罐内部水的充分利用,又保证了蓄水罐内部的水不会因为长时间没有抽干净从而衍生细菌或者是腐蚀蓄水罐,导致抑尘用的水内部出现杂质,影响抑尘工作的进展。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风室前方设置出水环以及在出水环内侧开设多个细小的出水口来保证从蓄水罐中吸取上来的水可以均匀的撒在风室内部风扇前方,使得水分被喷洒出去时可以行程雾状而不是较小的水滴状,更加有效的达到抑尘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水管隐藏在承重杆和转动轴内部来延长水管的使用寿命,和暴露在外的水管相比,隐藏的水管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风吹日晒,同时采用软管设计,在抑尘炮转动时可以有效的伸缩,而暴露的水管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如果抑尘炮需要进行转动,则有可能拉坏水管,导致设备出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抑尘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抑尘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抑尘车;11、承重板;2、洒水罐;21、洒水管;22、花洒;3、抑尘炮;31、扩散罩;32、喷洒室;33、出水环;34、风室;35、风扇;36、连接轴;37、电机;38、散热口;39、出水口;4、蓄水罐;41、加压室;42、加压水泵;43、半球形底座;44、耐腐蚀橡胶软管;5、转动轴;51、软管接口;52、连接软管;53、T型管;6、承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车载式多功能抑尘车,包括抑尘车1,抑尘车1通过承重板11表面焊接连接有洒水罐2和蓄水罐4,洒水罐2两侧焊接连接有洒水管21,且洒水管21一侧表面镶嵌连接有花洒22,蓄水罐4通过承重杆6和转动轴5与抑尘炮3连接,抑尘炮3一侧设置有喷洒室32,且喷洒室32一侧开口处套接有扩散罩31,抑尘炮3另一侧开设有散热口38,喷洒室32另一侧焊接有出水环33,且出水环33另一侧焊接有风室34,风室34内部架设有风扇35,且风扇35通过连接轴36与电机37连接。

出水环33通过软管接口51与连接软管52连接,且连接软管52通过T型管53和加压室41内部的加压水泵42与蓄水罐4内的耐腐蚀橡胶软管44连接,蓄水罐4内部下方焊接有半球形底座43,连接软管52和T型管53均设置在承重杆6内部,软管接口51设置在转动轴5内部,紧贴抑尘炮3表面。

作为优选,通过在蓄水罐4内部设置半球形底座43可以使得蓄水罐4内部的水始终会向中心流动,通过一根直接插入接触半球形底座43最深处位置的耐腐蚀橡胶软管44来保证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取蓄水罐4内部的剩余水,既确保了蓄水罐4内部水的充分利用,又保证了蓄水罐4内部的水不会因为长时间没有抽干净从而衍生细菌或者是腐蚀蓄水罐4,导致抑尘用的水内部出现杂质,影响抑尘工作的进展。

通过在风室34前方设置出水环33以及在出水环33内侧开设多个细小的出水口39来保证从蓄水罐4中吸取上来的水可以均匀的撒在风室34内部风扇35前方,使得水分被喷洒出去时可以行程雾状而不是较小的水滴状,更加有效的达到抑尘的目的。

通过将水管隐藏在承重杆6和转动轴5内部来延长水管的使用寿命,和暴露在外的水管相比,隐藏的水管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风吹日晒,同时采用软管设计,在抑尘炮3转动时可以有效的伸缩,而暴露的水管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如果抑尘炮3需要进行转动,则有可能拉坏水管,导致设备出现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