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紧固点和用于制造该类型的轨道紧固点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985发布日期:2019-05-24 20:5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轨道紧固点和用于制造该类型的轨道紧固点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刚性基座(festen Untergrund)上的轨道车辆的轨道紧固点(Schienenbefestigungspunkt)。

在这里,由固体材料构成的基座称作“刚性基座”,固体材料诸如为由混凝土或者同等结实的材料制成的轨枕或板,并且轨枕或板上设置有相应的支撑面,该支撑面支撑待紧固的轨道。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的轨道通常具有:轨足,轨道通过轨足竖立在相应的基座上;较薄厚度的轨腹,其构筑在轨足上;以及轨头,其由轨腹支撑,并且轨头的上侧形成用于轨道车辆的车轮的滚动表面。当驶过这种类型的轨道时,不仅由于轨道车辆的重量而产生高应力,而且轨道也受到由于轨道车辆驶过轨道的速度而产生的高动态力。由于驶过轨道时作用在轨道上的力导致在驶过轨道时轨道发生显著变形,因此轨道的形成过程和材料构造为使得轨道即使长期使用也可以吸收这些变形。然而,为此目的,当车辆驶过轨道时,轨道必须能够在其紧固件的区域中变形和移动。

为此,一方面,需要这样的紧固系统:其保持轨道在竖直方向上的弹性,从而确保轨道牢固地保持在轨枕上,并且同时提供足够的柔性。另一方面,相应的使用的紧固系统必须能够吸收当轨道车辆驶过轨道时由轨道车辆转移到轨道上的高侧向力。

例如,在申请人2015年2月发布的手册“System 300New Generation”(在URL https://www.vossloh.com/01product finder/VFS/Svstem-300-NG/Vos Produktbroschuere Sys-300NG EN.pdf提供下载)中描述了这样的系统的实例:其允许在由混凝土轨枕形成的刚性基座上产生轨道紧固点并且满足这些要求。

由这种类型的系统组装而成的紧固点包括两个相同地形成的引导板,引导板构造为所谓的角度引导板。由结实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引导板均具有支承面,引导板通过该支承面分别抵靠肩部中的一个,肩部在布置为:在其布置为沿横向于紧固在紧固点处的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偏移的窄边处,限定了形成在刚性基座中的支承面。同时,引导板通过在与支承面相反一侧的相应的接触面而抵靠相关联的轨足的纵向边缘。在这里,引导板具有从其上侧通至其下侧的通道口,并且常规轨枕螺钉形式的相应的张紧元件引导穿过通道口。引导板的下侧在过渡到支承面的相应的区域中与肩部形成为一体,肩部为楔形截面并且肩部位于在基座的支撑面的通道中,通道形成为基座的支撑面的与相应的肩部邻接的横向端部分。

螺钉型张紧元件通过其螺纹轴拧入相应的销钉中,从而被引入到刚性基座中,并且张紧元件的螺钉头置于相应的张力夹的中间环上,张力夹支撑在相关联的引导板上。

张力夹构造为W形形状,并且除了其弯曲成U形形状的中间环外,还具有两个向外弯曲的扭转部分,两扭转部分分别与中间环的两侧的端部接合,并且张力夹具有两个保持臂,这两个保持臂与扭转部分的远离中间环的端部接合,并且形成为使得保持臂从扭转部分沿着轨足的方向延伸,保持臂的自由端部分支撑在轨足的不受约束的上侧。

为了保证在紧固点中轨道在重力的竖直方向上的确定的顺应性,以及将轨道的高度位置调整到规定的水平,在这里描述的已知类型的紧固点中,通常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板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板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具有确定的弹性顺性(柔性),而其他的板部件可以用于调节高度或者在紧固点处使基座承载的力均匀分布。

引入到基座中的销钉布置为其纵轴线相对于设置在基座上的用于轨道的平坦支撑面成大于90°的角度,例如95°,从而使得销钉纵轴线的假想延长线在位于紧固在紧固点的轨道下方的交叉点处相互交叉。这种倾斜取向的优点在于,当轨道车辆驶过紧固点时,被张紧元件吸收的载荷以相应的角度指向基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销钉由于作用在其上的张力而被拉出基座的风险。被相应的张紧元件张紧的张力夹的中间环倾斜地取向,使得张力夹的主轴线与张紧元件的纵轴线之间包括90°的角度。这确保了力以最优方式被引入到张紧元件中。

上述描述的系统已经在相应的适于施工条件的环境下进行了试验和测试,诸如基座的支撑面的形状和位置的可靠再现以及限定支撑面形状和位置的肩部的形状和位置的可靠再现,以及待紧固的轨道的均匀尺寸。

然而,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当地条件或可用装配方法的特殊性而可能出现特殊困难,或者由于待紧固的轨道的异常或不规则的尺寸,可能产生传统的用于制造轨道紧固点的系统所不能满足的特殊要求。因此,已知的是,例如使用附加的垫片,所谓的小轨道板或轨道条,来桥接由于引导板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轨足之间的不规则性而可能导致的距离。然而,在经常出现的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这些措施在许多地方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提出了提供这样的轨道紧固点的目的:即使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且牢固的方式安装在施工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适应要分别紧固的各轨道的尺寸偏差或分别设置在基座上的各支撑面的尺寸偏差。

还提供了特别适用于制造这种类型的紧固点的系统。

关于紧固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下述特征的轨道紧固点已实现了该目的。

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紧固点,在所述轨道紧固点处轨道被支撑在刚性基座上,所述轨道具有轨足、竖立在所述轨足上的轨腹以及由所述轨腹支撑的轨头,所述轨道紧固点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刚性基座上设置有平坦的支撑面,所述轨道由所述支撑面支撑,

-所述支撑面由相应的支撑肩限定,所述相应的支撑肩在横向于所述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上横向偏移,

-相应的销钉在所述支撑面的与所述支撑肩横向邻接的部分中被引入到所述刚性基座中,

-所述销钉的纵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撑面垂直(竖直)取向,

-设置有两个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具有:支承面,相应的引导板通过所述支承面分别支靠在所述支撑肩中的相应一个上;以及接触面,所述轨道的所述轨足的与相应的引导板相关联的纵向边缘沿横向于所述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支靠在所述接触面上,

-一个引导板的支承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在横向于所述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上测得的距离不同于另一个引导板的支承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在横向于所述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上测得的距离,

-设置有两个张力夹,所述张力夹构造为具有中央中间环和两个保持臂的W形形状,所述两个保持臂分别通过相应的弯曲扭转部分与所述中间环接合,

-所述张力夹的所述保持臂通过其自由端支撑在所述轨足的上侧并对所述轨道施加弹性压紧力,通过所述弹性压紧力,保持了所述轨道在所述刚性基座上沿重力方向的弹性,

-所述张力夹通过其扭转部分支撑在所述引导板上,

-每个张力夹与一螺钉型张紧元件相关联,所述螺钉型张紧元件具有:头元件,其支撑在相应的相关联的张力夹的中间环上;以及螺纹轴,其拧入与相应的引导板相关联的销钉中,并且

-所述张力夹的所述中间环在其上侧具有用于所述张紧元件的所述头元件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取向为相对于与放置有相应的张力夹的引导板相关联的销钉的纵轴线成90°的角度。

下面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允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类型的紧固点容易且牢固地安装的系统。

所述系统是用于将根据本实用新型而构造的紧固点安装在刚性基座上的系统,其中为了对轨道进行支撑在所述刚性基座上设置有平坦的支撑面,所述轨道具有轨足、竖立在所述轨足上的轨腹和由所述轨腹支撑的轨头,所述平坦支撑面由在横向于所述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上横向偏移的相应的支撑肩限定,其中,在所述支撑面的与所述支撑肩横向邻接的部分中,相应的销钉被引入到所述基座中,所述销钉的纵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取向,所述系统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引导板,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引导板彼此的差别在于它们的支承面与它们的接触面之间的不同间距,

-此外

-两个张力夹,其用于产生作用在所述轨足上的弹性压紧力,

-两个螺钉型张紧元件,其均具有螺纹轴和头元件,所述两个螺钉型张紧元件适于通过其螺纹轴拧入相应的所述销钉中,

并且

-任选地,至少一个板部件适于放置在待紧固的所述轨道的轨足与所述刚性基座的所述支撑面之间。

因此,在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紧固点的情况下,引入混凝土轨枕中的销钉构造为使得其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为轨道设置的支撑面。销钉的这种取向与通常设置的销钉的倾斜取向相比的优势在于,可以特别容易地对拧入销钉中的螺纹形式的夹紧装置进行安装,而无需特殊的工具。在这方面,已经意外地发现,即使在销钉相对于支撑面成直角的这种取向类型的情况下,也可确保在实践中受载荷时销钉的永久牢固的定位,同时考虑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的进一步的构造特征。

在使用引导板,且各引导板的和轨足相关联的接触面与支撑在基座的支撑肩上的支承面之间的距离不相同,即,各引导板相对于轨道的支撑的有效宽度不相同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的情况下,实施对设置在相应的基座上的支撑面的不精确取向、对待紧固的轨道的位置或对轨道本身的特定形状(例如,对特别窄或非对称形式的轨足)的调整。各引导板的接触面与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的不同使得即使轨道坐落在与支撑面的基于宽度的中央不同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引导板,在由支撑面固定并由肩部限定的空间内实施轨道的横向支撑。

在这方面至关重要的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处结合在一起的引导板的有效宽度(包括轨足的宽度)始终对应于由基座的支撑肩所限定的空间的内部宽度,这里提到的宽度和宽度测量值是横向于待紧固的轨道的纵向范围测得的。由于具有不同有效宽度的引导板分别用在轨道的右手侧和左手侧,因此也可以支撑这样的轨道:该轨道在支撑面上的位置与支撑面的基于其宽度的中央相差很大。这使得具有非常窄的轨足的轨道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处能以可靠的方式在两个引导板之间被横向地引导。

相应地,特别简化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的安装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引导板,引导板组合成对并且各引导板的支承面与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互不相同,对于所有的引导板对而言,组合成相应的对的引导板的支承面与接触面的间距之和是相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本身已知的W形张力夹产生将轨道牢固地保持在紧固点处所需的压紧力。这种张力夹的形状通常在技术文献中也被描述为ω,并且其特征在于中间环,中间环通常具有彼此平行取向并通过半圆形基底接合在一起的侧边。向外弯曲的扭转部分与侧边邻接并远离基底,向外弯曲的扭转部分过渡成相应的保持臂。保持臂沿待紧固的轨道的方向延伸,并且通常成向上弓状地弯曲。保持臂通过其端部支撑在轨足的上侧并因此将所需的弹性压紧力传递至轨道。张力夹借助于螺旋形张紧元件相对于基座张紧,该张紧元件作用在中间环上并因此沿基座的方向张紧中间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中,张力夹的中间环在每种情况下取向为使得当其准备张紧时,中间被环取向为平行于支撑面并且由此与引入基座中的销钉的纵轴线成直角,并因此与拧入销钉中的张紧元件的螺纹轴的纵轴线成直角。这样,一方面,向张紧元件中引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载荷,使得张紧元件向其最大载荷能力加载并且因此可以可靠地吸收所产生的载荷。另一方面,由于中间环根据本实用新型而设置取向的缘故,减小了张紧张力夹所需的拧紧力矩,这是因为经由中间环实现了相对于中间环的旋转轴线的、由张力夹的扭转部分限定的最大杠杆。同时,可以容易地计算中间环的长度,从而确保张力夹的正确张紧,而不考虑分别支撑张力夹的引导板的有效宽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紧固点和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类型的轨道紧固点的系统,其特点在于:就使紧固点适应各施工条件而言的特定可变性(“轨道调节”);以及特定适应性,其用于在困难的地点或气候条件下以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安装具有异常形状或异常不规则形式的轨道时可能出现的使用情况。

如果要确保轨道紧固点的电绝缘,则出于该目的可以将引入到基座中的销钉构造为塑料销钉。这种类型的销钉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其特点是同时具有经济可生产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下述手段来辅助引导板在刚性基座上的支撑和精确定位:在支撑面的沿横向于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向外偏移的两侧边缘的区域中形成有相应的通道,通道沿轨道的纵向延伸,并且在通道中引导板构造为具有肩部的成角度的引导板,肩部与引导板的下侧形成为一体并与引导板的支承面邻接且位于相应的相关联的通道中。

引导板在引导板的接触面与引导板的下侧之间的边缘区域中具有突出部,突出部接合在轨道的轨足的分别与相应的引导板相关联的纵向侧的下方,这使得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也可以提供对轨道的最佳支撑。由于当轨道车辆驶过轨道时轨道围绕其纵轴线倾斜而产生横向力载荷,因此轨道被定位在该突出部上。引导板的接合在轨道下方的突出部将该倾斜运动限制在允许的水平。这被证明是有利的,尤其是当轨道被支撑在这样的弹性板上时:该弹性板定位于轨足与基座的支撑面之间并且在重力方向上产生轨道紧固点的确定的弹性顺性。在这方面,已经证明当接合在轨道下方的突出部形成为条状物时,能成功地实现对轨道的最大程度的支撑可能性。

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通过用塑料材料制造引导板,还可以实现良好的绝缘效果,同时具有经济可生产性、低重量以及引导板成形过程中的充分的自由性,其中塑料材料已针对上述目的经过试验和测试。

正如已经提到的,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可以在轨足与支撑面之间布置至少一个板部件。这种类型的板部件可以由弹性顺性材料组成,以便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为轨足提供在重力方向上的确定的弹性顺性。然而,还可以提供板部件,以使在驶过紧固点时被轨道吸收的载荷以均匀的方式分布在基座上或另外设置的弹性板部件上。

如果在至少一个引导板上设置有接合在轨道下方的突出部,则可以:有利于对可用表面的最佳利用;并且如果板部件延伸跨过轨足的宽度(轨足的宽度沿横向于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方向取向),且如果板部件的与引导板相关联的窄侧具有接合相应的相关联的引导板的突出部的凹部,则有利于相应的板部件最佳效果。

可以使用布置在轨足与基座的支撑面之间的板部件来调节轨道的高度位置。

如果需要,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板部件,两个或更多个板部件能够堆叠在轨足的与刚性基座的支撑面相关联的下侧以及支撑面之间,以调节轨足的高度。在EP 2 369 057 A1中描述了特别适合于调节轨足高度并且适合于调节高度位置的板部件的实例。

为了能够容易地将相应的张紧元件引入与其相关联的销钉,引导板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相应的通道口,相应的通道口从引导板的上侧通向引导板的下侧,并且与相应的引导板相关联的张紧元件由张紧元件的螺纹轴引导而穿过通道口,在这种情况下,为适应引导板的不同有效宽度,一个引导板的通道口的纵轴线到相应的接触面的距离比另一个引导板的通道口的纵轴线到相应的接触面的距离更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使用的张紧元件可以是常规轨枕螺钉,其中,头元件和螺纹轴分别形成整体单元。为防止肆意破坏和盗窃,头元件,例如轨枕螺钉的螺钉头在俯视图中可以具有星形形状,并带有至少三个止挡肋板,至少三个止挡肋板以均匀的角度间隔围绕张紧元件的纵轴线分布,并且在这三个止挡肋板上能够附接与头元件的星形形状相适应的工具以用于使张紧元件绕其纵轴线旋转。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成形保证了张紧装置只能由特定的工具松开。另一方面,所提供的成形件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以传递紧固张紧元件所需的拧紧扭矩。

当安装轨道紧固点的刚性基座由混凝土轨枕形成时,轨道紧固点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被证明是特别有效的。在具有挑战性的当地条件下,枕木或支撑在枕木上的轨道的位置偏差屡次发生,这可以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紧固点可靠地补偿。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附图的各图中:

图1示出了在横向于紧固在轨道紧固点处的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截面中的第一轨道紧固点;

图2示出了在横向于紧固在轨道紧固点处的轨道的纵向范围的截面中的第二轨道紧固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示出的用于紧固轨道S的轨道紧固点P1、P2分别安装在相同地形成的轨枕1上,轨枕1在此示出细节,且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轨枕1形成刚性基座,轨道紧固点P1、P2构建在此刚性基座上。

待紧固在紧固点P1、P2处的轨道S具有轨足SF,轨腹ST竖立在该轨足上进而支撑轨头SK。

在轨枕1的上侧形成有平坦的支撑面(supporting surface)2,该支撑面的在横向于轨道S的纵长的方向Q上偏移的横向端部分别由形成在轨枕1中的支撑肩3、4限定。在这里,支撑肩3、4各自在与支撑面2相关联的一侧具有支承面(support surface)。在支撑面2与相应的支撑肩3、4的支承面相接的端部区域中分别形成有沿相应的支撑肩3、4延伸的通道5、6。

除此之外,轨枕1中引入销钉7、8,销钉7、8分别由塑料材料以常规方式制成,并且相对于在轨道S的纵向上测量的支撑面2 的深度而居中地布置。在这里,一个销钉7通过其开在支撑面2上的销钉开口与和支撑肩3相关联的通道5邻接,而另一个销钉8通过其开在支撑面2上的销钉开口与和支撑肩4相关联的通道6邻接。

在图1的实施例中,一对引导板9a、10a置于支撑面2上,而在图2的实施例中,一对引导板9b、10b置于支撑面2上。引导板 9a至10b分别在与轨足SF相关联的端面上具有接触面11,并通过该接触面11抵靠轨足SF的与接触面11相关联的纵向边缘。引导板 9a至10b各自还在与接触面11相反的背面具有支承面12,并且引导板9a至10b分别通过支承面12平齐地紧密贴靠在相关联的支撑肩3、4的支承面上。

对于每个引导板9a至10b来说,在横向Q上测量的接触面11 与支承面12之间的距离A9a、A9b、A10a、A10b是不同的。然而,组合成一对的引导板9a、10a的该距离A9a、A10a加上在横向Q上测量的轨足SF的宽度BSF的和对应于支撑肩3、4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A34;并且组合成一对的引导板9b、10b的该距离A9b、A10b 加上轨足SF的宽度BSF的和也对应于支撑肩3、4的支承面之间的距离A34。归因于不同的距离A9a至A10b,可以对与相应的轨道和轨枕1的相对位置对应的、在相应的轨枕1上引导板9a至10b施加于轨道S的支撑进行调节,使得轨道S不依赖于轨枕1的位置而处于由该轨道S与另一轨道(在图中未示出但以相同的方式被固定) 所形成的跨距所规定的轨距SW所需的位置。由于提供了接触面与支承面间的距离彼此不同且与图示的引导板9a至10b不同的相对大量的其他引导板,因此,各轨枕的位置和轨道S的位置之间的偏差可以在较大的容差范围内得到补偿。

在引导板9a至10b的情况下,相应的网状突出部13接合在轨足SF的下方并因此以公知的方式防止轨道S在横向Q上的过度倾斜,网状突出部13与位于引导板的接触面11和引导板的下侧之间的过渡部形成为一体。

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14设置在轨足SF与支撑面2之间。板部件14为相应的紧固点P1、P2提供了竖直方向V上的确定的弹性顺性。

引导板9a至10b上支撑有相应的张力夹15、16。相同地形成的张力夹15、16以常规的W形张力夹的方式形成(例如公知的“Skl 14”),并且相应地具有:U形中间环17;两个扭转部分18、19,其接合到中间环17的侧边的端部;以及两个保持臂20、21,两个保持臂20、21分别与扭转部分18、19连接。保持臂20、21通过其端部支撑在轨足SF的上侧,并由此将所需的弹性压紧力传递至轨道S。

中间环17在其上侧具有接触面,接触面用于相应张紧元件24、 25(其设置为张紧相应的张力夹15、16)的螺钉头23(用作头元件)。接触面与销钉7、8的纵轴线L垂直地取向并且因此平行于平坦的支撑面2。

对于构造为常规轨枕螺钉的张紧元件24、25,在每一个相关联的引导板9a至10b中形成有相应的通道口26、27。通道口26、27 到引导板9a至10b的支承面12的距离对于所有的引导板9a至10b 是相同的,使得不管引导板9a至10b的有效宽度如何,即不管相应的距离A9a至A10b如何,都能确保张力夹15、16正确和无故障的张紧。

从俯视图中看,张紧元件24、25的螺钉头23具有星形形状,其中,三个止挡板28、29、30以均匀的角度间隔围绕张紧元件24、 25的纵轴线分布。在这方面,在螺钉头23的下侧形成有板状支撑部件,螺钉头23通过板状支撑部件置于中间环17的接触面上。同时,螺钉头23沿其上侧的方向呈锥形地渐缩。由于螺钉头23的这种形式,只能通过使用专门适应这种形式的工具来拧紧和松开张紧元件 24、25。

附图标记列表

1 轨枕(刚性基座)

2 支撑面

3、4 支撑肩

5、6 通道

7、8 销钉

9a、10a 引导板

9b、10b 引导板

11 引导板9a至10b的接触面

12 引导板9a至10b的支承面

13 网状突出部

14 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部件

15、16 张力夹

17 U形中间环

18、19 张力夹15、16的扭转部分

20、21 张力夹15、16的保持臂

23 张紧元件24、25的螺钉头(头元件)

24、25 张紧元件(轨枕螺钉)

26、27 通道口

28至30 螺钉头23的止挡肋板

A9a 引导板9a的接触面11与支承面12之间的距离

A9b 引导板9b的接触面11与支承面12之间的距离

A10a 引导板10a的接触面11与支承面12之间的距离

A10b 引导板10b的接触面11与支承面12之间的距离

A34 支撑肩3、4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

BSF 轨足SF的宽度

L 销钉7、8的纵轴线

P1、P2 轨道紧固点

Q 横向于轨道S的纵向范围的方向

S 轨道

SF 轨足

SK 轨头

ST 轨腹

SW 轨距

V 竖直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