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9397发布日期:2019-05-17 20:5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轨道交通中的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内的轨道交通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运输工作;轨道交通在为我们提供安全快捷的出行方案时,也会因为振动和噪音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危及周边建筑的安全,同时,较大的振动也会加速轨道交通自身的磨损速度,降低其使用寿命,所以为轨道交通提供减振措施显得尤其必要;

为此,现行的轨道交通中,一般都采用在浮置板下方铺设隔振元件、在其侧部铺设缓冲垫等方式进行减振降噪,这些方式确实能够取得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缺陷,现有的隔振元件和缓冲垫多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由于工作环境及工作强度等方面的原因,其使用寿命较短,一般来说隔振元件和缓冲垫在工作十年左右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甚至可能粘连到其上方的浮置板或者其下方的基床上,导致弹性减弱,减振、缓冲效果降低,需要更换隔振元件;

另外,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浮置板和隔振元件下方的基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沉降,从而出现空吊现象,需要在浮置板和下方填充混凝土、砂浆等材料进行维修,以使得浮置板受力均匀,延长其使用寿命;

上述维修、维护方案都需要较大的作业空间和较长的作业时间,但是现在的轨道交通大部分位于地下的隧道中,其上方和两侧的空间有限,大型起吊设备无法进入隧道工作,如何将几吨重甚至十几吨重的浮置板抬起来,以便给维修工人提供足够的作业空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稳定性、安全性,保证浮置板受力均匀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轨道交通每天只有凌晨时段的三至四个小时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有限,需要维修更换的路段长度较长,在考虑解决维修空间的问题时也要兼顾维修效率,否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目前有些专利文献中给出了相关的维修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20569920.X,名称为应用于浮置板的自动调高隔振装置的专利文献,虽然记载了维修方案,但是并未涉及如何将浮置板顶升到预定高度的具体方案,又如申请号为200910019752.1,名称为内置式浮置基床及其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的专利文献,虽然记载了带有隔振器的浮置板抬升方案,但是对于通过隔振元件减振的轨道交通来说仍然是难以借鉴,而且该方案效果较低,工艺过程有待改进,所以在隧道中执行浮置板顶升作业所面临的困难仍然难以解决。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用浮置板做了深入研究,以期待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便维修的浮置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该浮置板包括浮置板本体,在浮置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浮置板本体的顶升部,所述顶升部可以是预埋在浮置板本体内,也可以现场安装,在所述浮置板本体上还开设有通孔,与所述千斤顶相配合,即能够在千斤顶顶升起浮置板以后进行隔振元件的维护更换作业,还能够为千斤顶的放置提供传递空间,从而可以现场安装千斤顶,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

所述浮置板包括浮置板本体1,所述浮置板本体1放置在基床11上,在浮置板本体1的底面上预埋固定有抽屉上板12,在所述基床11上设置有可沿着水平方向往复滑动的抽屉下板13,在抽屉上板12和抽屉下板13之间设置有隔振元件2,且所述隔振元件2粘贴在所述抽屉下板13上;

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放顶升部3的预留空间4。

其中,所述顶升部用于顶升浮置板本体1。

其中,所述顶升部预埋/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4中,或者

在执行顶升作业前,将所述顶升部3安放到所述预留空间4内。

其中,所述顶升部3包括千斤顶。

其中,在浮置板本体1上,在所述预留空间的顶部预埋有金属板6;

当所述顶升部预埋在所述预留空间中时,所述顶升部3固接在位于预留空间顶部的金属板6上。

其中,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上开设有用于维修作业的贯穿浮置板本体1的通孔5。

其中,当该通孔5开设在浮置板本体1的两侧时,所述预留空间4设置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的两侧底部,并与通孔5连通;或者

当该通孔5开设在浮置板本体1的中部时;所述预留空间4设置在所述通孔5的两侧,并与通孔5连通。

其中,当该通孔5开设在浮置板本体1的中部时,所述通孔5与浮置板本体1下方的排水沟9相连通;

当排水沟9的宽度尺寸比所述通孔5的宽度尺寸大100mm以上时,所述预留空间4位于所述排水沟9内,即在需要顶升浮置板本体1时,能够将顶升部3放置在排水沟9内,并使得顶升部3靠近排水沟9的壁面。

其中,在排水沟中还设置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安放在排水沟的底部,并且靠近排水沟的侧壁;

在执行顶升作业前,将所述顶升部3安放到所述垫板10上。

其中,在浮置板本体1上,在所述预留空间的侧部也预埋有金属板,所述侧部的金属板和顶部的金属板围成金属套筒7,所述顶升部3通过预埋至金属套筒7内来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4中;

其中,所述抽屉上板12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弯折的上侧向挡板121,所述抽屉下板13的两侧设置有向上弯折的下侧向挡板131;

在所述上侧向挡板121的底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板122,在所述下侧向挡板131的顶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板132,且所述第二横板132位于第一横板122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上设置有顶升部,能够在需要维修、更换时顶起浮置板本体,为维修、更换作业提供作业空间;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上开设有通孔,能够允许作业人员或者作业设备伸入至浮置板本体与基床之间,方便于维修基床或者更换隔振元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预埋在两侧的横向截面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通孔位于两侧的俯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预留空间中只有一个顶升部的纵向截面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预留空间中有多个顶升部的纵向截面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需现场安装在两侧的横向截面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位于两侧且预埋在金属套筒内的横向截面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位于中部且预留空间位于排水沟内的横向截面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通孔位于中部的俯视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预埋在中部的横向截面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需现场安装在中部的横向截面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顶升部位于中部且预埋在金属套筒内的横向截面图;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抽屉上板包覆抽屉下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抽屉下板包覆抽屉上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中在抽屉下板的底部和基床之间、在抽屉上板和隔振元件之间都放置调高垫片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浮置板本体

2-隔振元件

3-顶升部

4-预留空间

5-通孔

6-金属板

7-金属套筒

8-油管

9-排水沟

10-垫板

11-基床

12-抽屉上板

121-上侧向挡板

122-第一横板

13-抽屉下板

131-下侧向挡板

132-第二横板

14-限位块

15-调高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维修更换隔振元件的浮置板,如图1、图5、图6、图7中所示,所述浮置板包括浮置板本体1,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顶部铺设有两条彼此平行的钢轨,各钢轨都通过扣件固定在该浮置板本体上;所述浮置板本体1放置在基床11上,且在基床和浮置板本体1之间设置有隔振元件,通过隔振元件为所述浮置板本体1减振,避免浮置板本体1和基床之间硬碰硬接触。进一步地,该隔振元件是点铺式的隔振元件,各个隔振元件彼此之间保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隔振元件可以是条状的隔振元件2,也可以是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的隔振元件。

本发明中所述的隔振元件可以是减振垫,如橡胶减振垫或者聚酯减振垫,还可以是其他减振隔振器件。

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放顶升部3的预留空间4;所述顶升部用于顶升浮置板本体1。所述顶升部预埋/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中,或者在执行顶升作业前,将所述顶升部安放到所述预留空间内;优选地,所述顶升部用于在维修基床和/或更换隔振元件时顶升浮置板本体1;顶起/顶升浮置板本体1为维修基床、更换隔振元件提供作业空间;所述维修基床包括填充基床上的沉降区域,即填充空吊和更换隔振元件,在更换隔振元件或者维修/填充空吊时,通过该顶升部将浮置板本体1顶起,使得浮置板本体1与基床之间脱离接触,使得二者之间具有至少100mm的距离,从而维修者可以抽出、剥离失效的隔振元件,并将新的隔振元件放置在预定位置,还可以在隔振元件或者浮置板本体1下方放置砂浆带,并灌注砂浆,以便于填平空吊区域;另外,还可以在浮置板本体1和基床之间安放支撑件,以起到临时辅助支撑作用,进一步确保浮置板本体1顶升状态的稳定性,所述支撑件可以是垫木、钢条等等。

优选地,所述顶升部3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有多个,均布在浮置板本体1内部下方,当需要工作时,一端抵接在基床上,一端抵接在浮置板本体1下方,多个千斤顶同时工作,从而顶起浮置板本体1,使得浮置板本体1与其下方的基床之间脱离接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7、图8、图9、图10中所示,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上开设有用于维修作业的贯穿浮置板本体1的通孔5;该通孔5为维修作业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得维修人员及维修设备能够接触到浮置板底面,从而为维修/更换隔振元件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即维修者可以通过该通孔进入到浮置板底部位置,或者维修者的头部和手臂能够进入到浮置板底部位置,或者维修者的维修工具能够进入到浮置板底部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通孔5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能够承载足够的重量,允许人员在其上方行走,且该盖板可以方便快速地开启和关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中所示,该通孔开设在浮置板本体1的两侧,用于存放/安置千斤顶的预留空间相应地也设置在浮置板本体1的两侧,所述顶升部包括千斤顶;所述通孔5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其尺寸为200mm*300mm至400mm~600mm。

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的两侧底部开设有存放/安置千斤顶的预留空间,该预留空间的形状呈圆柱状或者半圆柱状或者六面体形状;该预留空间的底部穿过浮置板本体1,与浮置板本体1的外部连通;该预留空间的一个侧部与所述通孔连通,使得千斤顶上的油管8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轨道外部。

优选地,如图4、图5中所示,在所述预留空间的顶部预埋有金属板6;优选地,在所述预留空间的顶部和至少一个侧部预埋有金属板6;位于顶部的金属板为平板状,水平设置,该板称之为顶板;位于侧部的金属板可以为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可以根据该预留空间的空间形状进行设置,该板称之为侧板。

优选地,同一个预留空间上的多个金属板彼此是一体化的,更优选地,同一个预留空间上的多个金属板彼此焊接为一体后再预埋浇筑在浮置板本体1中;通过设置上述金属板能够确保浮置板本体1的浇筑强度,也为千斤顶的预埋固定提供基础,还能够使得在千斤顶工作顶升时,浮置板本体1上的受力面积较大,降低因应力集中而损坏浮置板本体1的风险。

优选地,如图1、图3、图4中所示,当所述顶升部预埋/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中时,所述顶升部(千斤顶)固接在位于预留空间顶部的金属板上;更优选地,在千斤顶与该金属板固接完成后再进行浮置板本体1的浇筑工作。其中,该顶升部(千斤顶)是倒置的,即千斤顶的底部固结在位于顶部的金属板上。

优选地,如图1、图4中所示,所述预留空间设置成长条状,其上的顶板也是长条状,其内部的千斤顶可以安装在任意位置,可以选择预埋在该预留空间4内,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安装,每块浮置板本体1中只设置两个所述预留空间,每个预留空间中安放多个千斤顶。

优选地,如图6中所示,所述位于侧部的金属板围成完整的筒状,并与顶部的顶板固接为一体结构,形成一端开口的倒置桶状结构,称之为金属套筒7,该金属套筒可预埋在浮置板本体1中,进一步地,首先将千斤顶预埋/固定在该金属套筒内,再将千斤顶及金属套筒一并预埋浇筑在浮置板本体1中靠近通孔的位置处,以便于通过该通孔导出千斤顶的油管8;

优选地,如图5中所示,当所述顶升部没有预埋/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中,而是需要在执行顶升作业前,将所述顶升部安放到所述预留空间内时,所述顶升部仍然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在维修者的控制下,能够从所述通孔5深入至浮置板本体底部,并进一步进入到预留空间中;进一步地,千斤顶在预留空间内竖直设置,底部安放在基床上,顶部位于顶板下方,且该千斤顶加压顶升后,千斤顶的顶部能够与所述顶板良好对接,即此时千斤顶的顶面与所述顶板平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中所示,所述通孔5开设在浮置板本体1的中部,用于存放/安置千斤顶的预留空间相应地也设置在所述通孔5的两侧,即该预留空间位于浮置板本体1中靠近中部的区域;所述顶升部包括千斤顶,千斤顶上连接有油管8;

优选地,所述通孔5与浮置板本体1下方的排水沟9相连通,该通孔5可以是圆孔、矩形孔等多种形式,优选为矩形孔,其尺寸优选为600mm*600mm至800mm*800mm;该尺寸能够允许维修者通过该通孔进入到浮置板下方的排水沟处,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浮置板本体1、基床和隔振元件,当浮置板本体1被顶起时,能够直接取出浮置板本体1下方的隔振元件,从而方便地完成隔振元件的更换工作,如果发现基床空吊,可以在相应位置放置砂浆袋,以便于填充空隙,使得浮置板本体1受力均匀,延长其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预留空间可以设置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内部,即在浮置板本体1的特定区域设置豁槽作为该预留空间;所述预留空间也可以位于所述浮置板本体1外部,即该预留空间不影响浮置板本体1的正常结构及外形;

优选地,如图7、图8中所示,当所述排水沟的宽度尺寸较大时,即排水沟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通孔5的宽度尺寸时,所述预留空间位于所述浮置板本体1外部,即所述预留空间位于所述排水沟9内;更进一步地,当排水沟9的宽度尺寸比所述通孔5的宽度尺寸大100mm以上时,所述预留空间位于所述浮置板本体1外部,即所述预留空间位于所述排水沟9内;在需要顶升浮置板本体1时,通过所述通孔5,将千斤顶放置在排水沟内,使得千斤顶底部抵接在排水沟的底面上,千斤顶的顶部位于浮置板本体1的下方,千斤顶的侧部靠近排水沟的壁面,从而能够通过千斤顶顶升起浮置板本体1;

更优选地,在放置千斤顶之前,通过所述通孔5,向排水沟中安放垫板10,所述垫板安放在排水沟的底部,并且靠近排水沟的侧壁;垫板为金属块或者混凝土块或者木块,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将千斤顶放置在垫板上,从而增大千斤顶与排水沟底部的接触面积,使得顶升作业更为平稳,也缩小了千斤顶底部与顶部之间的高度要求,使得千斤顶的高度尺寸和体积都可以更小,从而使得千斤更容易被通过通孔安放至预定的顶升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图10、图11中所示,当所述排水沟的宽度尺寸较小时,即排水沟的宽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通孔5的宽度尺寸时,在所述浮置板本体1的中部底面上开设有存放/安置千斤顶的预留空间,该预留空间的形状呈圆柱状或者半圆柱状或者六面体形状;该预留空间的底部穿过浮置板本体1,与浮置板本体1的外部连通;该预留空间的一个侧部与所述通孔连通,使得千斤顶上的油管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轨道外部。

优选地,在所述预留空间的顶部预埋有金属板6;优选地,在所述预留空间的顶部和至少一个侧部预埋有金属板6;位于顶部的金属板为平板状,水平设置,该板称之为顶板;位于侧部的金属板可以为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可以根据该预留空间的空间形状进行设置,该板称之为侧板。

优选地,同一个预留空间上的多个金属板彼此是一体化的,更优选地,同一个预留空间上的多个金属板彼此焊接为一体后再预埋浇筑在浮置板本体1中;通过设置上述金属板能够确保浮置板本体1的浇筑强度,也为千斤顶的预埋固定提供基础,还能够使得在千斤顶工作顶升时,浮置板本体1上的受力面积较大,降低因应力集中而损坏浮置板本体1的风险。

优选地,如图9中所示,当所述顶升部预埋/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中时,所述千斤顶的顶部固接在位于预留空间顶部的金属板上;更优选地,在千斤顶与该金属板固接完成后再进行浮置板本体1的浇筑工作。

优选地,如图11中所示,所述位于侧部的金属板围成完整的筒状,并与顶部的顶板固接为一体结构,形成一端开口的倒置桶状结构,称之为金属套筒7,该金属套筒可预埋在浮置板本体1中,进一步地,首先将千斤顶预埋/固定在该金属套筒内,再将千斤顶及金属套筒一并预埋浇筑在浮置板本体1中靠近通孔的位置处,以便于通过该通孔导出千斤顶的油管;

优选地,如图10中所示,当所述顶升部没有预埋/固定在所述预留空间中,而是需要在执行顶升作业前,将所述顶升部安放到所述预留空间内时,所述顶升部仍然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在维修者的控制下,能够从所述通孔5深入至浮置板本体底部,并进一步进入到预留空间中;进一步地,千斤顶在预留空间内竖直设置,底部安放在基床上,顶部位于顶板下方,且该千斤顶加压顶升后,千斤顶的顶部能够与所述顶板良好对接,即此时千斤顶的顶面与所述顶板平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浮置板本体1上都设置有多个顶升部,优选地为偶数个,均匀分布在浮置板本体1的两侧,且两侧彼此对称分布,当需要顶升起浮置板本体1时,浮置板本体1上的多个顶升部同时工作,以使得浮置板本体1受力均匀,避免因局部受力不均而损坏基床或者浮置板本体1。更优选地,在横截面尺寸为2.6m*4.7m的浮置板本体1上设置8-10个顶升部即可为浮置板本体1提供足够的顶升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隔振元件可能因为长时间的高压工作而破损,在更换隔振元件时可能难以一次性取出完整的隔振元件,尤其是当隔振元件因老化变性而粘贴在基底或者浮置板上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将隔振元件取出,为此,本发明中的浮置板上设置有如图12、图13中所示的抽屉式结构,具体来说,在浮置板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抽屉上板12,在所述基床11上设置有抽屉下板13,所述隔振元件2设置在抽屉上板12和抽屉下板13之间;

优选地,所述抽屉上板12预埋固定在浮置板本体1上,所述抽屉下板13安放在基床11上,且可以在基床11上沿着水平方向往复滑动;所述隔振元件粘贴在所述抽屉下板13上,且所述隔振元件可随着抽屉下板13一同往复滑动;优选地,如图12、图13中所示,所述抽屉上板12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弯折的上侧向挡板121,所述抽屉下板13的两侧设置有向上弯折的下侧向挡板131;

所述两个上侧向挡板121都位于所述两个下侧向挡板131的外侧,或者所述两个上侧向挡板121都位于所述两个下侧向挡板131的内侧,从而使得抽屉下板13在水平方向上,只能沿着上侧向挡板121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起到侧向限位的作用。

更优选地,在所述抽屉下板13的上表面上,在所述隔振元件的两侧还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用于进一步固定、限位所述隔振元件,限制隔振元件的横向移动,也能够进一步固定隔振元件,确保在抽拉抽屉下板13时,隔振元件能够随着抽屉下板13一同移动,从而为更换隔振元件提供便利,减化隔振元件更换的工序,提高更换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在所述上侧向挡板121的底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板122,在所述下侧向挡板131的顶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板132,且所述第二横板132位于第一横板122的上方,第一横板122和第二横板132之间保留有预定的高度差,从而使得抽屉上板12和抽屉下板13之间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相对移动,以适应不同弹力状况的隔振元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图13和图14中所示,当需要调整隔振元件或者浮置板的高度时,尤其是需要少量地调整隔振元件或者浮置板的高度时,可以在抽屉下板13的底部和基床11之间放置调高垫片15,还可以在抽屉上板12和隔振元件2之间放置调高垫片15;根据需要调整的高度尺寸选择放入调高垫片的厚度及数量;其中,图12和图13中示出了在抽屉下板13的底部和基床11之间放置调高垫片15的示意图,图14中示出了在抽屉下板13的底部和基床11之间放置调高垫片15的同时,在抽屉上板12和隔振元件2之间也放置调高垫片15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