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7070发布日期:2019-05-15 23:4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压印式混凝土砖(包含压印式水泥混凝土砖和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作为一种常见的路面铺筑材料,在人行道、绿道、公园、广场等场合广泛应用,在提供良好的路面铺筑效果的同时,还能提供多色彩、多样式、多图案的应用效果,是一种兼顾实用与美观的砖体路面材料。

目前常见的压印式混凝土砖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材料,其具有刚度大、易塑性、价格便宜等特点;与之相对的沥青混合料压印砖则具有舒适性好、生产快无需养护等优点。

压印式水泥混凝土砖由于采用水泥基材料的缘故,需要进行养护,养护期最长达到28天之久,专利CN201710471095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加压成型后就需要养护的时间为7到10天;而以热拌沥青混合料为原材料的制备方法,虽然免去了养护的工序、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然而却需要将沥青和集料等原材料进行加热至160℃以上(集料比沥青需高10-30℃),耗能严重且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该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主要由常温沥青混合料制成,制备时无需加热、长时间养护,有利于获得高的制备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主要由第一常温沥青和第一集料的混合料压制而成,所述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主要由第二常温沥青和第二集料的混合料压制而成,所述第一集料的平均粒径小于第二集料的平均粒径。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常温沥青、第一集料、第二常温沥青、第二集料均为现有材料。

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设有压印层。优选地,所述压印层与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一体连接,制作时,可通过压印的方式获得。如此,压印图案样式可以是单块图案、多块组合图案,图案可为: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可满足外观等个性化需求,同时,增大混合料砖表面的摩擦力,提升混合料砖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由6-8重量份第一常温沥青和100重量份第一集料组成的混合料压制而成;所述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由4-6重量份第二常温沥青、100重量份第二集料和0.5-1重量份的外掺剂组成的混合料压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掺剂为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等纤维稳定剂。

所述第一常温沥青为彩色乳化沥青;所述第二常温沥青为乳化沥青。

进一步地,彩色乳化沥青的颜色可根据需要选用。

进一步地,所述集料满足《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的级配要求,可采用AC-20、AC-16、AC-13、SMA-20、SMA-16、SMA-13、SMA-10等型号的集料。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料为AC-5级配集料;所述第二集料为AC-20级配集料。

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之比为1-2: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所用原材料主要由常温沥青和集料组成,成型时无需再进行加热处理,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益;

2)采用“常温沥青混合料”+“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的组合形式,常温沥青混合料厚度和彩色沥青混合料厚度之比为10:1-2,如此设计既可保障混合料砖的整体性能,具有足够的初始稳定度和成型稳定度,并可提供色彩、图形多变的装饰效果,满足个性化需求;

3)位于上层的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采用细粒式集料,有助于压印层压印成型更清晰与美观;选用彩色沥青作为原材料可增加色彩的多样性,可以选择设计不同颜色的图案,更加美观;

4)位于下层的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采用较粗的集料,这样能更好的保证砖体的整体性能;

5)为双层结构,韧性较单层结构混合料砖强,抗震性较好,有利于提升使用寿命;

6)脱模后即可使用,无需养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2-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3-压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本实施方式以制备人行道用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展开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主要由第一常温沥青和第一集料的混合料压制而成,所述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主要由第二常温沥青和第二集料的混合料压制而成。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设有压印层。所述第一常温沥青为彩色乳化沥青;所述第二常温沥青为乳化沥青。所述第一集料为AC-5级配集料;所述第二集料为AC-20级配集料。

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之比为2:10。

其制备过程如下:

1)原材料的准备

用于制备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混合料由以下材料和重量份组成(A料):乳化沥青5重量份、AC-20级配集料100重量份、玄武岩纤维0.8重量份;

用于制备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混合料由以下材料和重量份组成(B料):

所述彩色常温沥青浆体材料由以下材料和重量份组成:彩色乳化沥青8重量份、AC-5级配集料100份。

2)应用于人行道,确定常温沥青混合料砖的尺寸为300×300×60mm,所述第一常温沥青混合料层和第二常温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之比为2:10,表层颜色选红色和黄色,并准备相应的砖模具及压印模具;

3)混合料制备

(1)按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原材料,备用;

(2)A料的制备:

先将乳化沥青预搅拌,采用振动搅拌,搅拌的时间为2min,搅拌转速为80r/min,振动频率为1100Hz;将AC-20级配集料和玄武岩纤维进行搅拌40s;最后将预搅拌后的乳化沥青放入一起搅拌1 min,即得常温沥青混合料。

(3)B料的制备

先将彩色乳化沥青预搅拌,采用振动搅拌,搅拌的时间为2min,搅拌转速为80r/min,振动频率为1100Hz;将AC-5级配集料进行搅拌40s;最后将预搅拌后的彩色乳化沥青放入一起搅拌1 min,即得彩色常温沥青混合料。

其中,振动搅拌能够加常温沥青的强度形成过程(如加快乳化沥青破乳),使拌合的常温/彩色常温沥青混合料具有足够的初始强度和成型强度。

4)浇筑并压印

模具准备:在已选择好的模具内涂刷脱模剂;

浇筑A料,先浇筑30mm,采用挤压应力为5MPa的静压5s,按同样的方法再浇筑20mm;再浇筑上层B料10mm,采用选定图案的压印模具,采用压力为10MPa的压力静压10s。

5)脱模,外观与质量检查

3小时后进行脱模,并对砖体进行质量检查,外观无破损、图案清晰、其抗压强度为3.8MPa。

6)存放备用

将检查验收合格的压印式沥青混合料砖堆放在仓库备用,应保持干燥通风,堆放层数不超过15层且不高于1.5m。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