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972发布日期:2019-04-30 19:10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模板制作及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



背景技术:

桥面板通常是通过搭建模板再浇混凝土制作,常规采用分体式侧模板的方式,这种分体式侧模板通常存在弊端:1、由于模板分为上下两层,其制作类型单一,占地面积大;2、拼装时,上下两层容易产生错位,从而影响模板侧面平整度;3、上下两层通过螺栓连接,工程量较大,容易形成一道水平缝;4、安装时,先安装下层模板,待钢筋骨架入模后,再安装上层模板,上下层模板通过两侧的连接板钻孔栓接,拆除时,先拆除上层模板,由于下层模板紧贴桥面板混凝土表面,拆除时比较困难,只能等预制板起吊的时候通过敲击下层模板的翼缘才能拆除,采用传统分体式侧钢模不仅多增加一套下层钢模,而且增加上下两层模板的连接板,调整上下两层模板垂直度还需花费一些人工,不经济。因此,如果要满足多种类型的桥面板同时制作,模板的数量及型号就非常多,故传统分体式模板不在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上下两层错位、生产效率高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其包括:

底模板,其用于承载钢筋骨架;

多个侧腹模板,所述侧腹模板包括与所述底模板相连的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挡板;所述挡板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多个梳齿模板,所述梳齿模板包括顶板和竖直固定在所述顶板下表面的多个齿板,所述齿板用于竖直插接于所述钢筋骨架上且位于所述挡板内侧并抵持于该挡板,各所述齿板沿所述顶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体系还包括多个外模板,所述外模板包括连接板、加强板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加强板的端面相连的第一筋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加强板的端面通过第二筋板连接于所述顶板下表面远离所述齿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筋板沿顶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筋板沿顶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筋板厚度为10mm,相邻两所述第二筋板之间距离为400mm。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下表面还竖直固定有两个第三筋板,两所述第三筋板位于所述顶板两侧,且各所述齿板位于两所述第三筋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筋板上开设有用于相邻两所述梳齿模板连接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吊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模板螺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板体系,底模板、侧腹模板和梳齿模板都是标准块,整体拼装使用,安装时,挡板和齿板都是插接在钢筋骨架的钢筋之间,并且齿板位于挡板内侧并抵持于挡板,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形成对梳齿模板的挤压,防止梳齿模板往外位移,避免了侧腹模板和梳齿模板之间的错位,保证了梳齿模板的垂直度。

(2)本实用新型侧腹模板和梳齿模板是通过齿板和挡板的作用实现的,即齿板位于挡板内侧并抵持于挡板,二者之间的受力不需要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大大降低了用螺栓连接的工程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出现如同传统分体式方式带来的水平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腹模板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梳齿模板主视图;

图5为图4俯视图;

图6为图4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面板及钢筋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模板;10、第一定位孔;2、侧腹模板;20、固定板;200、第二定位孔;21、挡板;3、梳齿模板;30、顶板;300、吊装孔;31、齿板;32、第三筋板;320、连接孔;4、外模板;40、连接板;41、加强板;42、第一筋板;43、第二筋板;5、钢筋骨架;6、桥面板;60、外露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其包括用于承载钢筋骨架5(参见图7所示)的底模板1、多个侧腹模板2和多个梳齿模板3;参见图2和图3所示,侧腹模板2包括与底模板1相连的固定板20和设于固定板20上的多个挡板21;挡板21沿固定板2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参见图4所示,梳齿模板3包括顶板30和竖直固定在顶板30下表面的多个齿板31,使用时,齿板31竖直插接于钢筋骨架5上,并且齿板31位于挡板21内侧并抵持于挡板21,各齿板31沿顶板3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板体系,底模板1、侧腹模板2和梳齿模板3都是标准块,整体拼装使用,安装时,挡板21和齿板31都是插接在钢筋骨架5的钢筋之间,并且齿板31位于挡板21内侧并抵持于挡板21,挡板21在浇筑混凝土时形成对梳齿模板3的挤压,防止梳齿模板3往外位移,避免了侧腹模板2和梳齿模板3之间的错位,保证了梳齿模板3的垂直度。

本实用新型侧腹模板2和梳齿模板3是通过齿板31和挡板21的作用实现的,即齿板31位于挡板21内侧并抵持于挡板21,二者之间的受力不需要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大大降低了用螺栓连接的工程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出现如同传统分体式方式带来的水平缝。

本实用新型采用梳齿模板3,工人安装时只需将梳齿模板3的齿板31紧靠挡板21,可以做到整体安装与拆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梳齿模板3在拆除和吊运时变形,顶板30采用20mm厚钢板;本实施例中挡板21采用10mm厚钢板。

参见图5和图6所示,为了提高梳齿模板3的周转次数,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撞击、摔打变形,模板体系还包括多个外模板4,外模板4包括连接板40、加强板41以及两端分别与连接板40和加强板41的端面相连的第一筋板42,连接板40远离加强板41的端面通过第二筋板43连接于顶板30下表面远离齿板3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0、加强板41与第一筋板42焊接成箱体结构,再与梳齿模板3通过焊接成箱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底模板1、侧腹模板2、梳齿模板3和外模板4表面均涂刷有防腐材料,比如油漆。

参见图5所示,第一筋板42沿顶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筋板42厚度为6mm,相邻两第一筋板42之间距离为100mm。

第二筋板43沿顶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筋板43厚度为10mm,相邻两第二筋板43之间距离为400mm,第二筋板43宽度大于挡板21厚度,使挡板21可以插在齿板31与连接板40之间。

参见图5所示,顶板30下表面还竖直固定有两个第三筋板32,两个第三筋板32位于顶板30两侧,且各齿板31位于两个第三筋板32之间。第二筋板43和第三筋板32采用相同的筋板,且靠近第三筋板32的第二筋板43与该第三筋板32之间的距离为400mm。

参见图6所示,第三筋板32上开设有用于相邻两梳齿模板3连接的连接孔320,相邻两梳齿模板3通过穿设于连接孔320的螺栓连接,安装与拆卸方便。

参见图5所示,顶板30上开设有吊装孔300,吊装孔300在顶板30两边各设一个,方便梳齿模板3的吊装作业,利用门机进行转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底模板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固定板20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10匹配的第二定位孔200,固定板20与底模板1通过穿设在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200的螺栓固定。

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用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侧腹模板2的固定板20上的第二定位孔200对准底模板1上的第一定位孔10,用螺栓固定,沿底模板1的边缘,将侧腹模板2安装在底模板1四周;

S2:将钢筋骨架5吊装至底模板1上,使挡板21插接于钢筋骨架5的钢筋之间;

S3:沿钢筋骨架5的边缘,将梳齿模板3插接于钢筋骨架5四周,使齿板31位于挡板21内侧并抵持于挡板21,梳齿模板3插接时,在钢筋骨架5上预留出一段作为外露钢筋60,相邻两个梳齿模板3紧挨着,通过螺栓穿过相邻两个梳齿模板3的连接孔320,并用螺钉连接固定;

S4:浇筑混凝土,形成桥面板6;

S5:拆除梳齿模板3,拆除侧腹模板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