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250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范围本发明涉及将住宅用空间层并设以及层叠起来而形成的公寓大楼型的高层建筑物,特别是关于由每个住宅用空间层的高度为通常高度2倍所形成的公寓大楼型住宅的构造形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寓大楼型式的高层构造体一般为如图8所示的构造体。即,例如,在全高H=28m的范围内形成10层楼(10层居住空间)。各层的高度约2.8m左右。而用于人住所需要的最低高度2.5m。图9示出了图8各层构造的概要。如图所示,各层由具有阳台部4a与共用通道部5a的地板10a、和用于支承地板10a的梁8a与间隔开居住空间部3a的壁7a所构成。且,在本例中,阳台部4a与共用通道部5a宽约1.5m;它们之间的居住空间部3a横宽约为10m。另外,如图所示,地板10a的两端与梁8a的上部连接,在居住空间部3a内梁8a的几乎全侧面成暴露状态配置着。还有,作为图8、图9所示构造体的居住空间部3a,横宽为10m,高为2.8m,纵向宽度例如为8m左右。在这样的居住空间部3a内只不过形成了平房式的间壁房间。
图8、图9所示的构造体,是由壁7a、地板10a以及梁8a等围成的混凝土构造体构成;但,各层的房间配置大都是预先确定的,而施工后要改变模样是很困难的,同时,由于楼层被限定,要在一层楼中做出2层居住空间、或做出竖井也不可能。另外,还有使用混凝土量多、整体重量重、造价高等问题。由于楼层多、也未必外观美。
另一方面,作为组合构架梁、构架柱等构架形成高层构造体的公知技术可举出特开平5-239933号公报。这种公知的技术与后边所述的本发明有相似点,但这种“人工土地型住宅”的各层的房间配置也是固定的,不是自由设计,构造形式也是使用了钢管混凝土柱与钢骨钢筋混凝土梁的大规模构造形式。
另外,作为有关可收纳双层楼的建筑物的“人工台地住宅”的公知技术,例如可举出特公昭52-48725号公报、特公昭52-48726号公报;作为使用吊装式箱形居住单元形成双层楼建筑物的公知技术,可举出特公昭53-10371号公报。但是,特公昭52-48725号公报与特公昭52-48726号公报中所表示的结构是示出了收纳了已设双层楼住宅的超强构架(ス-パ-フレ-ム)构造体,并非本发明那样,将自由设计的住宅形成于居住空间部内。另外,特公昭53-10371号公报所示的结构,由于可将箱形居住单元形成于内部,自由设计成为可能,但构造体的整个构造仍不能像本发明那样将阳台部与共用通道部综合地、并紧凑地集合起来。主要只不过是其箱形居住单元的支承构造具有特点而矣。
本发明是有鉴于以上事实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对含有竖井部的双层建住宅进行自由设计、用于施工的混凝土量少、重量轻、造价低、工期短、相对构架壁的贯穿通道的开口率低、抗震性强、且外观美观、由倒梁形成、从室内看视野开阔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复式)公寓大楼的构造形成。
发明展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乃是将构架柱、构架梁、构架壁、构架地板所围成的住宅用空间层多层并设、层叠形成的公寓大楼型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住宅用空间层分割成居住空间部、开口出贯穿通道的共用通道部、和阳台部;前述居住空间部的高度为居住上必须的最低高度的2倍,由这些构成公寓大楼型住宅的构造形式。更具体一点,前述构架地板的两端连接于前述构架梁的侧面的大致中间部。连接处形成阶梯状倒梁。
另外,前述构造形式还有如下特征要将前述居住空间部高度方向分割、后施工的中间地板,支承于前述构架壁、或吊装支承于前述构架地板;前述中间地板由轻体材料形成;在前述居住空间部内形成竖井部;共用通道部对构架壁的开口率小于8%。
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复式)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为,以构架柱、构架梁、构架壁、构架板形成住宅用空间层,由在空间层内部可收纳整个居住空间部、阳台部、以及共用通道部的构造体形成。具有前述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型构造形式的构造体的各层空间部简单由空间部形成,其高度为通常高度的2倍,在该空间部内,可在施工后自由形成合适的房间与竖井。构造体的住宅空间层,由于高度高,整体上混凝土用量少,故重量轻。另外,由于在各层空间部内形成的间隔与中间地板以轻体材料制成,施工简单,可缩短工期。另外,像前述那样,阳台部与共用通道部作为具有公寓大楼型住宅的构造形式构造体的一部分形成,共用通道部的贯穿开口率低,抗震性增高。另外,就全高而言,层数比现有技术的层数减少,可望提高外观的美观度。还有,由于是倒梁,从居住空间部内部看,视野变得开阔。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的概要构造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构造形式的骨架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居住空间部里形成的中间地板的支承构造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居住空间部里形成的中间地板的吊装构造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居住空间部里形成的由自由设计形成的间壁房间、竖井部等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表示现有高层构造体的概要构造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图7的住宅用空间层的构造的局部剖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下边,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全高30m的构造体中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的概要。在本例中,由将全高6等分的构造形式构成,各层的高度约5m。将此高度定为5m,是由于,作为居住所必需的层高必须是2.5m左右,因为建成双层构造,这一2倍的高度也是必要的。当然了,也并不是限定为恰好5m的高度,考虑到经济性等来决定高度,最好是5-5.1m左右。如设计这样的高度,就不再需要将钢管混凝土那样刚强的构造体用于柱上,比较经济;而且,由于可采用倒梁构造,可以很简便地形成从室内看眺望性良好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大型构架。
具有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的构造体的各楼层的构造体空间部2,由大致分为居住空间部3、阳台部4、共用通道部5等所构成;它们之间的间隔在施工时进行。另外,在图1中,虚线表示的是中间地板6,可在构造体施工后自由形成。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1的骨架。上下方向以适当间隔并立着构架柱7。在本例中(如图3、图4所示)构成为纵宽为8m、横宽为13m。在纵向配设的构架柱7、7之间架设着构架梁8;而在横向配设的构架柱7、7之间架设着构架壁9。另外,以高度5m的间隔敷设的构架板10,连接、固设于构架梁8与构架壁9上。
如图2、图4、图5所示,构架梁8与构架板10的两端连接部形成倒梁状。所谓倒梁,就像图示的那样,是指在构架梁8的侧面大致中间部连接着构架板10的两端而阶梯状地结合着的状态。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例如,假定构架梁8的尺寸宽为700mm,高度为1200mm,构架板10连接于从构架梁8的下面起的500mm的位置,当然也不限定于此。上述这样阶梯状地连接起来的状态叫作倒梁。由于做成为倒梁,如图4,图5所示,在从居住空间部3一侧或从中间阳台部6b看构架梁8与构架板10的连接部时,与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构造相比,构架梁8自身露出的少了,因此在视觉上提高了开阔视野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由构架梁8、构架壁9等分隔出来的横宽13m、纵宽8m的构造体空间部2内,在本例中,形成了10m×8m面积的居住空间部3、1.5m×8m面积的阳台部4,和1.5m×8m的共用通道部5。这种间隔以点划线表示,由间隔壁11实施。而且,这种间隔壁11可以在施工时形成,另外,也可以在整个构造体施工后形成。特别是,在本例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楼的构造形式1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由于是由构架柱7与构架梁8等支承着阳台部4与共用通道部5,支承强度提高了。
在与相邻接的构造体空间部2的共用通道部5相对应的构架壁9的部分,如图4所示,开口形成贯穿通道12。如图4所示,在本例中,该贯穿通道12横宽为1.5m,高为2.5m。该贯穿通道12是公用走廊;由于形成开口,构造体的强度与抗震性只相应于此地降低。因此开口率越低越好。为将该构架壁9能做成抗震壁,开口率必须在16%以下。
下边,对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1中的建蔽率(建筑面积比)、容积率与开口率加以说明。按建筑标准法,所谓建蔽率是建筑面积对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所谓容积率是指延伸地板面积对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建筑物总面积与地段面积之比)。另外,一般所说开口率,是指在以构架梁8与构架柱7围出的壁面积中贯穿的通道面积所占比例。为便于理解上述定义,举例如设居住空间部3的地板面积为10m×8m=80m2,建筑用地面积为100m2,比如建蔽率为80%,如其土地容积率定为500%,在本例6层楼(12层)建成的公寓大楼型居住的构造形式1的情况下,建蔽率为80/100=80%,容积率为80%×6=480%,合格。但若假定容积率为400%,本例中仅大80%就成为不合格。在现有技术中,这种情况就没有对策了;但在本例中,由于在居住空间部3内形成了竖井部,因此,地板面积那样程度地减少,就有可能使容积率处在规定值范围内。且,由于是自由设计,也有不想要竖井部的层,但作为整个建筑物对待,可处在基准容积率以内。另外,关于开口率,如图8所示,在现有技术情况下,最大限度也只能小到(2.5×1.5)/(10×2.8)=0.134,而在本发明中,则为(2.5×1.5)/(13×5)=0.058;另外,即使作为两向逃难用在阳台部设有安全出口的情况下,也只为(2.5×1.5)+(1.2×0.8)/(13×5)=0.072,开口率大幅度改善(降低),因此,可望提高其抗震性能,可充分发挥抗震壁的功能。
图5与图6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居住空间部3中的中间地板6的支承构造。中间地板6是第二层用地板;本发明的中间地板6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施工时用混凝土形成。即,中间地板6是由轻体材料、如木材或发泡轻体混凝土板形成,是在施工后后继作成的。这种中间地板6的支承构造是任意的。作为一例,如图5与图6所示,可以用从上层构架地板10内起穿过隔壁11或隔壁13内的吊装螺栓13a来支承。具体而言,可将其顶端具有钢筋承受件13b(该承受件13b用于在成为间隔壁的壁内部固定中间地板6)的吊装螺栓13a的头部固定于构架板10的内部而固定中间地板6。这时,中间地板6的水平调整可通过将松紧螺丝扣(图中未示出)用于吊装螺栓13a中间而可简单地进行。其他办法,可举出图5所示的由固定于分割壁11上的托架14支承中间地板6的办法等。
图7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1的各部居住空间部3的自由设计而形成的间隔房间。关于第一楼层的间隔,在一层楼的居住空间部3中设置中间地板6,在中间地板6的上方由后装的隔壁15形成第二层房间a、b,在第一层形成了房间c。这时,可设中间阳台部6b。另外,第二层楼的间隔则是由在二层的居住空间部3中设中间地板6a而分割成一层、二层居住空间,形成房间a、e,由后装的中间隔壁16形成了竖井17。像上述这样,对中间地板6、6a和隔壁15、中间隔壁16等进行后装施工,可在居住空间部3内装出所希望的房间。当然,也可以自由地装出庭院与台面等。另外,整个构造体的外观是由图2所示的构造构成,紧凑并可提高外观的美观程度。
在以上说明中,建筑物全高设计为30m、6层楼(分12层居住空间),当然,也不限于此。另外,虽然各居住空间部3的高度设定成5m,但也不限于此,在考虑经济性等后可作适当的设计。还有,前述之居住空间部3内的各间隔房间的内容、形状也完全是自由的,当然也不限于前述内容。
如前所述,在实际容积率进入不了指定的容积率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构造体其建筑构造必须做大幅度变更。但在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1的情况下,由于因形成竖井部17可减少地板面积,故可使容积率进入指定值以内。在前述实际例子中,当将建筑用地面积设定为100m2,指定容积率设定为400%,当初地板面积设定为80m2,设定为6层楼(12层居住空间)建筑物时,容积率变成480%,超过了80%,因此,在各层制作了80/6、即14m2左右的竖井部17。由此减少了地板面积,故可保持标准的容积率。且,对不希望有竖井部17的居住空间部3,必须使其他居住空间部3负担这14m2部分。通过明确该情况下的相互之间的实施契约,即可由居住者之间的调整解决这一容积率超标的问题。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采用本发明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可减少混凝土用量,缩短工期,减轻结构重量,并可根据由包含了2层房间与竖井部等的房间构成的自由设计进行后续施工;而且由于借助轻体材料其施工很容易被进行。根据以上这些,可将构造体空间部内从平面结构做成为立体结构。另外,还可望提高其外观美、扩大视野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它是将构架柱、构架梁、构架壁、构架地板所围成的住宅用空间层多层并设、并层叠起来而成的公寓大楼型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住宅用空间层分隔成居住空间部、开口成贯穿通道的共用通道部、以及阳台部;前述居住空间部的高度为居住所必须的最低高度的大约2倍。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前述构架地板的两端连接于前述构架梁的侧面之基本中间部,连接处形成为阶梯状倒梁。
3.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分割前述居住空间部的高度用的后施工的中间地板被支承于前述构架壁上或被垂吊支承于前述构架板上。
4.按权利要求3所记述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前述中间地板是用轻体材料形成的。
5.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居住空间部中形成竖井部。
6.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形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公寓大楼的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前述共用通道部的、对构架壁的开口率小于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由自由设计构成的任意间隔房间与竖井部,并可减少混凝土用量、缩短工期、减轻重量、提高外观美观性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1层楼2层居住型(复式)公寓大楼构造形式,由构架柱2、构架梁7、构架壁8、构架地板10围成构造体空间部2,其高度为通常住宅所必要的最低高度(约2.5m)的2倍。将构造体空间部并设、层叠而形成本发明的公寓大楼型居住的构造形式。将该构造体空间部分划分成阳台4、居住空间部3、共用通道部5;在居住空间部3中形成由在以后由自由设计形成的间隔房间与竖井部。并在构架梁8与构架地板的连接部形成倒梁,以便扩大视野。
文档编号E04H1/04GK1275183SQ99801320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3日
发明者塚田定保, 向井幸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盟建筑设计事务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