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用路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0887发布日期:2019-06-22 00: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用路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施工用路面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市政、道路等土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人员和车辆设备的通行,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对临时的通道的路面进行硬化,多用15cm或者20cm厚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形成硬化的路面。在相应的施工完成后,需要根据施工的设计要求,将临时硬化的道路进行拆除,重新进行相应的施工。临时路面的硬化施工以及拆除,浪费施工时间,浪费人力物力,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很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的施工用路面板,缩短路面硬化的施工和拆除时间,节约人力物力,减少建筑拉紧的产生量。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用路面板,包括混凝土浇筑成的路面板体,多块路面板体拼接形成路面板,路面板体的上侧面为A面、前侧面为B面、后侧面为C面、左侧面为D面、右侧面为E面,路面板体内设有多个管道,管道一端开口设在A面,其另一端的开口设在B面、C面、D面或者E面,相邻的路面板边缘对齐,钢绞线穿过相邻路面板体中的管道将相邻路面板体进行连接固定,钢绞线的从一路面板体的A面穿入,从与该路面板体相邻路面板体中A面穿出,钢绞线不仅实现相邻的路面板体的固定同时也起到对路面板体的张拉加固,钢绞线的两端均连接有卡固件,卡固件能够使钢绞线保留预紧力。

优选地,A面和D面的交汇线为A面的长边, 所述A面的长边长度是宽边的二倍, 一路面板体的A面长边可以与另两路面板体的A面短边接触拼接。

优选地,路面板体内沿A面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第一管道组件,第一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一端出口位于A面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D面,第二管道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其另一端出口位于D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不相交且第一管道的最下部位于第二管道的最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一管道组件中的第一管道在D面上的出口位于第二管道在D面上的出口的上方;

所述路面板体内沿A面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第二管道组件,第一管道组件的数量和第二管道组件的数量相同,第一管道组件包括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三管道一端出口位于A面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E面,第四管道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其另一端出口位于E面,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不相交且第三管道的最下部位于第四管道的最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二管道组件中的第三管道在E面上的出口在第四管道在E面上的出口上方;

第一管道在D面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三管道在E面上的出口左右对称,第二管道在D面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四管道在E面上的出口左右对称,两A面长边平行相邻的路面板体中的一个的D面与另一个的E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固定,对应位置的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固定。

优选地,路面板体内沿路面板体内沿A面的短边方向设有多个第三管道组件,第三管道组件的数量为第一管道组件数量的一半,第三管道组件包括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第五管道一端出口位于A面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B面,第六管道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其另一端出口位于B面,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不相交且第五管道的下部位于第六管道的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三管道组件中的第五管道在B面上的出口在第六管道在B面上的出口的上方;

所述路面板体内沿路面板体内沿A面的短边方向设有多个第四管道组件,第四管道组件的数量为第一管道组件数量的一半,第三管道组件包括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第七管道一端出口位于A面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C面,第八管道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其另一端出口位于C面,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不相交且第七管道的下部位于第八管道的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三管道组件中的第七管道在B面上的出口位于第八管道在B面上的出口的上方;

第五管道在B面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七管道在C面上的出口前后对称,第六管道在B面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八管道在C面上的出口前后对称,两A面短边平行相邻的路面板体中的一个的B面与另一个的C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五管道和第七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固定,对应位置的第六管道和第八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固定。

优选地,一个路面板体的E面与两个路面板体的B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张拉固定,对应位置的第二管道与第六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张拉固定;

一路面板的D面与两个路面板体的C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三管道与第七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张拉固定,对应位置的第四管道与第八管道内穿同一钢绞线进行张拉固定。

优选地,第一管道组件、第二管道组件、第三管道组件、第四管道组件在A面上出口处均设有开槽,卡固件位于开槽内。

优选地,开槽内卡固有平板块,平板块的上侧面与A面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缩短施工临时路面铺设和拆除所需的时间,减少人力和物力;路面板体能够统一浇筑并且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钢绞线能够大大提高路面板体的耐压力,提到了路面板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沿A—A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沿B—B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开槽处的局部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A面长边相邻拼接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A面短边相邻拼接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A面长边与短边相邻拼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0给出,一种建筑施工用路面板,包括混凝土浇筑成的路面板体1,多块路面板体1拼接形成路面板,路面板体1的上侧面为A面2、前侧面为B面3、后侧面为C面4、左侧面为D面5、右侧面为E面6,其特征在于,路面板体1内设有多个管道,管道一端开口设在A面2,其另一端的开口设在B面3、C面4、D面5或者E面6,相邻的路面板边缘对齐,钢绞线7穿过相邻路面板体1中的管道将相邻路面板体1进行连接固定,钢绞线7的从一路面板体1的A面穿入,从与该路面板体1相邻路面板体1中A面2穿出,钢绞线7不仅实现相邻的路面板体1的固定同时也起到对路面板体1的张拉加固,钢绞线7的两端均连接有卡固件8,卡固件8能够使钢绞线7保留预紧力。

路面板体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浇筑模板上布置预留管,这样在路面板体1浇筑完成后预留管就形成相应的管道。一根钢绞线7穿过两个相邻的路面板体1上位置对应的管道,钢绞线7的两端均从路面板体的上侧面穿出,同时在钢绞线7的两端固定上卡固件8,同时穿钢绞线7和固定卡固件8时,要对钢绞线7施加一定的预紧力,这样在将相邻路面板体1连接固定同时,钢绞线7又能起到对路面板体1内部的一个张拉加固,有效防止路面板体1被压裂损坏,大大提高了路面板体1的使用寿命。

所述A面2和D面5的交汇线为A面2的长边, 所述A面2的长边长度是宽边的二倍, 一路面板体1的A面2长边可以与另两路面板体1的A面2短边接触拼接。

所述路面板体1内沿A面2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第一管道组件,第一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0,第一管道9一端出口位于A面2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D面,第二管道10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2其另一端出口位于D面5,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0不相交且第一管道9的最下部位于第二管道10的最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一管道组件中的第一管道9在D面5上的出口位于第二管道10在D面5上的出口的上方;

所述路面板体1内沿A面2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第二管道组件,第一管道组件的数量和第二管道组件的数量相同,第一管道组件包括第三管道11和第四管道12,第三管道11一端出口位于A面2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E面6,第四管道12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2其另一端出口位于E面6,第三管道11和第四管道12不相交且第三管道11的最下部位于第四管道12的最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二管道组件中的第三管道11在E面6上的出口在第四管道12在E面6上的出口上方;

第一管道9在D面5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三管道11在E面6上的出口左右对称,第二管道10在D面5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四管道12在E面6上的出口左右对称,两A面长边平行相邻的路面板体1中的一个的D面5与另一个的E面6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一管道9和第三管道11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固定,对应位置的第二管道10和第四管道12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固定。

所述路面板体1内沿路面板体1内沿A面2的短边方向设有多个第三管道组件,第三管道组件的数量为第一管道组件数量的一半,第三管道组件包括第五管道13和第六管道14,第五管道13一端出口位于A面2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B面,第六管道14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2其另一端出口位于B面,第五管道13和第六管道14不相交且第五管道13的下部位于第六管道14的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三管道组件中的第五管道13在B面上的出口在第六管道14在B面上的出口的上方;

所述路面板体1内沿路面板体1内沿A面2的短边方向设有多个第四管道组件,第四管道组件的数量为第一管道组件数量的一半,第三管道组件包括第七管道15和第八管道16,第七管道15一端出口位于A面2右侧其另一端出口位于C面,第八管道16一端的出口位于A面2其另一端出口位于C面,第七管道15和第八管道16不相交且第七管道15的下部位于第八管道16的下部的上方,同一第三管道组件中的第七管道15在B面上的出口位于第八管道16在B面上的出口的上方;

第五管道13在B面3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七管道15在C面4上的出口前后对称,第六管道14在B面3上的出口与对应处的第八管道16在C面4上的出口前后对称,两A面短边平行相邻的路面板体1中的一个的B面与另一个的C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五管道13和第七管道15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固定,对应位置的第六管道14和第八管道16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固定。

所述一个路面板体1的E面6与两个路面板体1的B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一管道9与第五管道13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张拉固定,对应位置的第二管道10与第六管道14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张拉固定;

一路面板的D面与两个路面板体1的C面接触,对应位置的第三管道11与第七管道15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张拉固定,对应位置的第四管道12与第八管道16内穿同一钢绞线7进行张拉固定。

路面板边缘的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第五管道13、第六管道14、第七管道15或者第八管道16称为边缘管道,边缘管道中穿有钢绞线7,边缘管道穿过的钢绞线7仅能穿过其本身,边缘管道两端穿过的钢绞线7两端固定有钢绞线7,该钢绞线7具有与一定的张拉力,该钢绞线7能够提高边缘的路面板体1的耐压力。

第一管道组件、第二管道组件、第三管道组件、第四管道组件均不相交;

第一管道组件、第二管道组件、第三管道组件、第四管道组件在A面上出口处均设有开槽17,卡固件8位于开槽17内。

所述开槽17内卡固有平板块18,平板块18的上侧面与A面重合。

路面板体1A面的长度为4米,A面的宽度为2米,厚度为0.25米,根据施工场地的硬化路面面积的要求,选择路面板体1及其排布方式,在铺设路面板体1时,将钢绞线7穿过对应的管道,然后拉紧钢绞线7进而将相邻的路面板体1进行固定连接,在穿拉钢绞线7时,一端先固定好卡固件8,然后钢绞线7穿过相应的管道后,用张拉机拉紧钢绞线7后,在钢绞线7从路面板体1穿出处固定卡固件8,卡固件8与路面板体1紧密的接触,钢绞线7预留一定的预紧力,能够将相邻的路面板体1进行牢固的连接。第一管件组件、第二管件组件、第三管件组件、第四管件组件,均采用上下两个管道设置,这样不仅将相邻的两个路面板体1进行牢固的连接,同时因为管道内穿设张紧的钢绞线7,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路面板体1的耐压强度,防止重型车辆将路面板体1压坏,提高路面板体1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同一大致位置处,穿过一上一下两根钢绞线7,显著的提高了路面板体1的耐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缩短施工临时路面铺设和拆除所需的时间,减少人力和物力;路面板体能够统一浇筑并且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钢绞线能够大大提高路面板体的耐压力,提到了路面板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述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