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及下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854发布日期:2019-05-15 22:1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及下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下锚固装置,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还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众多中小城市对跨座式单轨交通需求日趋迫切,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与下部桥墩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部件日渐成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跨坐单轨轨道梁设计,采用了铸钢拉力支座、支座锚杆及锚箱等部件实现上部轨道梁与下部桥墩盖梁的有效连接。但是传统支座的铸造工艺导致其价格高昂,其部件复查导致后期运营成本较高,其锚箱内部的积水结冰等现象限制严寒地区的应用。

进一步的,在轨道梁桥的建设成本中,若采用整体铸造、部分构件需精加工等工艺,其中铸造工艺对环境污染大、能耗极高,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号召相悖。

并且关键构件受力不明确,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其中上摆和下摆两大部件承受轨道梁在各种工况下的拉力、压力、扭矩、弯矩、剪力等多相外力,导致支座处于复杂应力状态,支座的抗疲劳能力要求较高。且部件较多、不利于施工安装和后期运营维护。大部分构件不可更换,故对成品质量要求高,防腐要求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常用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构造复杂,构件加工精度高,环境污染大,制造成本高且难于维护等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锚固装置,该下锚固装置可解决现有单轨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构造复杂,构件加工精度高,环境污染大,制造成本高且难于维护等技术经济问题。

设计结构复杂,对构件要求高,因此整体设计成本高且难于维护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下锚固装置的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锚固装置,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包括底座板及穿过所述底座板的锚固杆件,所述底座板用于支承轨道支座,所述锚固杆件一端与下方的桥墩梁盖锚固,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板、与轨道支座的上部结构定位连接。

优选的,上述下锚固装置中,所述底座板呈矩形板状,其四角位置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轨道支座的上部结构的四周边缘限位配合。

优选的,上述下锚固装置中,所述底座板的中间区域设置有镂空结构。

优选的,上述下锚固装置中,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底座板一体连接固定,所述锚固杆件锚固于所述底座板上。

优选的,上述下锚固装置中,所述锚固杆件布置于底座板沿轨道梁体长度方向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锚固装置,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包括底座板及穿过所述底座板的锚固杆件,所述底座板用于支承支座的上部构件,所述锚固杆件一端与下方的桥墩梁盖锚固,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板、与轨道支座的上部结构定位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下锚固装置,锚固杆件通过贯穿底座板、上接上部支承下接桥墩梁盖的结构,将单轨轨道支座的整体与下方的基部结构固定,底座板本身具有承托的功能,用于承载上方轨道梁所产生的荷载,通过锚固杆件贯穿的配合具有良好的平面方向内的限位效果,并能够提供适合的承拉结构,令轨道梁拉力支座上方的结构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底座板上,避免从上方脱出,该结构相对现有跨座式单轨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的支座锚箱其构造简单,便于安装定位,本身厚度较小占据空间较小,能避免与盖梁中的钢筋或钢绞线发生冲突,降低了施工难度,且下锚固所采用的构件数量少,体量小,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更低,成桥后无预留孔洞,有效解决了现有支座锚箱构造复杂,易积水结冰,后期维护较高,对盖梁内的钢筋和钢绞线干扰大,制作成本高等技术经济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该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包括上述任一种下锚固装置。由于上述的下锚固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下锚固装置的单轨轨道支座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底座板1、锚固杆件2、限位凸台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锚固装置,以解决现有跨座式单轨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构造复杂,构件加工精度高,环境污染大,制造成本高且难于维护等技术经济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锚固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锚固装置,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包括底座板1及穿过底座板1的锚固杆件2,此处的锚固杆件2穿过底座板1是指其在底座板1两侧都留有足够的长度余量,而不是说其与底座板1之间没有固定关系。底座板1用于与轨道梁拉力支座的底座配合,其中上部结构一般具体可为支座线调组件,通过底座板1与其底部的承压面接触配合,实现荷载的传导,锚固杆件2一端与下方盖梁锚固,另一端穿过底座板1、与轨道支座的上部结构定位连接。

这种下锚固装置,锚固杆件2通过贯穿底座板1、上接上部支承下接桥墩梁盖的结构,将单轨轨道支座与下方的基部结构固定,底座板1具有承载能力,用于支承轨道梁所产生的荷载,通过锚固杆件2贯穿的配合具有良好的锚固限位效果,并能够适应轨道梁桥体系自由伸缩位移,令轨道支座上方的结构固定于底座板1上。

该结构相对现有支座锚箱,具有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安装、后期维护少、无开孔构造、无积水结冰现象、对下部结构干扰小。降低了轨道支座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且下锚固所采用的构件数量少,各个构件受应力情况简单,降低了零部件加工时的精度要求,有效解决了目前支座锚箱构造复杂,构件加工精度高,环境污染大,制造成本高且难于维护等技术经济问题。

为优化上述实施例中底座板1与支座上部结构的配合,进一步的:底座板1呈矩形板状,其四角位置设有限位凸台3,限位凸台3用于与轨道支座的上部结构的四周边缘限位配合;底座板1的中间区域设置有镂空结构。

通过限位凸台3限制上方支座底座结构,二者通过凹凸配合实现限位锁定,限位凸台3要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抵抗上部结构相对底座板1可能出现的位移,并且这种限位也能够将上方轨道梁体传来水平受力传导至桥墩梁盖。为减少装置的材料用量,减轻结构的重量方便运输装配,所以在底座板1中间设置镂空结构。

限位凸台3与底座板1一体连接固定,锚固杆件2与底座板1之间相互定位连接。锚固杆件2均匀呈直线状分布于底座板1沿轨道梁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底座板1每侧边缘均穿设有两根以上的锚固杆件2。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锚固杆件2、限位凸台3均与底座板1提前连接在一体,降低预埋施工难度,在施工预埋时,将三者作为整体预埋,也便于控制施工精度;并通过锚固杆件2的合理设置,令锚固的效果达到最优。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下锚固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该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下锚固装置。由于该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下锚固装置,所以该单轨轨道梁拉力支座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