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2023发布日期:2019-05-31 22:4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结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



背景技术:

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是后张预应力结构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传统的预应力筋布置于混凝土截面内的内预应力结构相对应,是指对布置于承载结构主跨体之外的钢索施加预应力所形成的预应力结构体系。

体外预应力的概念和方法产生于法国,早期体外预应力工程由于若干问题的存在,未能体现出工程应用上的优越性,这导致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六七十年代基本处于停滞阶段。70年代末期,无粘结预应力和斜拉桥施工两项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常见的体外预应力结构件的缺陷在于: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使用寿命难以达到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它具有构简单、易于调整,且寿命较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箱梁,该箱梁内部具有同样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空心腔从而该箱梁具有上板体和下板体以及支撑在该上板体和该下板体的端部的2个支撑块,同时,该空心腔内设有若干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的体外预应力钢束,

所述上板体中部固定有至少3个且为单数个支撑件,其中有一个支撑件位于该上板体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其余的支撑件在该上板体上对称设置,同时,支撑件包括方形的上钢板、下端焊接在上钢板的上表面四角上的4个预埋腿、焊接在上钢板的下表面中心位置且向下延伸的支撑柱、中部焊接在支撑柱的下端的上半圆卡箍,其中,上钢板的下表面位于该上板体的下表面之下,预埋腿)的上部向一侧弯折,且预埋腿预埋在该上板体内;

所述下板体中部固定有若干和支撑件所在位置相对应的拉力件,拉力件包括方形的下钢板、上端焊接在下钢板的下表面四角的4个螺杆、下端焊接在下钢板的中心位置的拉杆、中部焊接拉杆的上端的下半圆卡箍,其中,下钢板的上表面位于该下板体的上表面之上,螺杆穿过该下板体,且螺杆的下端均螺接有2个螺帽;

所述上板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呈方形的端部钢板、上侧面焊接在端部钢板的下表面上的斜拉板、上侧边焊接在端部钢板的下表面上外侧边焊接在斜拉板的内侧面上的三角形支撑板、下端焊接在该端部钢板的上表面上的预埋杆,其中,预埋杆的上部向一侧弯折,且预埋杆位于该上板体内;

以及

体外预应力钢束的两端分别固连在相应的斜拉板上;

上半圆卡箍两端和相应的下半圆卡箍的两端通过螺钉固连在一起后形成封闭环形,体外预应力钢束的中部从封闭环形中穿过;

每根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外部均缠绕有预先经过润滑油浸润后的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的外部套设有PVC管。

所述PVC管内表面上设有螺纹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调整,且寿命较长。本发明的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通过能够合成封闭环形的半圆卡箍将体外预应力钢束支撑起来,降低了结构的复杂程度,且预应力体外预应力钢束的中部支撑采用了支撑力和拉力相结合的方式,使结构更为紧凑、受力更为均匀。同时,预应力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外部设有具有一定弹性的玻璃纤维布,且采用PVC管作为外部套设件,使预应力体外预应力钢束即便有一定的变形亦可保持较好的防腐状态,延长了结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的主视剖视图(以下各图相对于图1均进行了放大);

图2是本发明的支撑件、拉力件、体外预应力钢束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体外预应力钢束剖视);

图4是本发明的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左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连接件的主视剖视图。

图中:

10、箱梁,11、上板体,12、下板体,13、支撑块,101、空心腔;

20、体外预应力钢束,21、玻璃纤维布,22、PVC管;

30、支撑件,31、上钢板,32、预埋腿,33、支撑柱,34、上半圆卡箍;

40、拉力件,41、下钢板,42、螺杆,421、螺帽,43、拉杆,44、下半圆卡箍;

50、连接件,51、端部钢板,52、斜拉板,53、三角形支撑板,54、预埋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5所示:体外预应力式建筑物结构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箱梁10。该箱梁10内部具有同样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空心腔101从而该箱梁10具有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以及支撑在该上板体11和该下板体12的端部的2个支撑块13。显然,在某些情况下,支撑块13、上板体11、下板体12均可以是相互独立状。同时,该空心腔101内设有若干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的体外预应力钢束20。一般而言,预应力体外预应力钢束20采用合成一个整束的6或8根。

进一步的讲:

该上板体1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固定有至少3个且为单数个支撑件30。其中有一个支撑件30位于该上板体1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其余的支撑件30在该上板体11上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所有的支撑件30在左右方向上一字排开。同时,支撑件30包括方形的上钢板31、下端焊接在上钢板31的上表面四角上的4个预埋腿32、焊接在上钢板31的下表面中心位置且向下延伸的支撑柱33、中部焊接在支撑柱33的下端的上半圆卡箍34。其中,上钢板31的下表面位于该上板体11的下表面之下,预埋腿32的上部向一侧弯折,且预埋腿32预埋在该上板体11内。

该下板体12中部固定有若干和支撑件30所在位置相对应的拉力件40。拉力件40包括方形的下钢板41、上端焊接在下钢板41的下表面四角的4个螺杆42、下端焊接在下钢板41的中心位置的拉杆43、中部焊接拉杆43的上端的下半圆卡箍44。其中,下钢板41的上表面位于该下板体12的上表面之上,螺杆42穿过该下板体12,且螺杆42的下端均螺接有2个螺帽421。显然,每个螺杆42上螺接2个螺帽421便于相互锁紧不至于脱下。

该上板体1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连接件50。连接件50包括呈方形的端部钢板51、上侧面焊接在端部钢板51的下表面上的斜拉板52、上侧边焊接在端部钢板51的下表面上而外侧边焊接在斜拉板52的内侧面上的三角形支撑板53、下端焊接在该端部钢板51的上表面上的预埋杆54。其中,预埋杆54的上部向一侧弯折,且预埋杆54位于该上板体11内;三角形支撑板53为钝角三角形。此处所谓三角形支撑板53的外侧边指的是远离该箱梁10的中间位置的一个侧边、斜拉板52的内侧面指的是靠近该箱梁10的中间位置的一个侧面。比如,位于左侧的三角形支撑板53的外侧边即其左侧边、位于左侧的斜拉板52的右侧面即其内侧面。

更具体的:

体外预应力钢束20的两端分别固连在相应的斜拉板52上。每个预应力体外预应力钢束20的端部可以采用螺栓最好是“U”型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相应的斜拉板52上。

上半圆卡箍34两端和相应的下半圆卡箍44的两端通过螺钉固连在一起后形成封闭环形,体外预应力钢束20合成整束之后其中部从封闭环形中穿过。

每根体外预应力钢束20的外部均缠绕有预先经过润滑油浸润后的玻璃纤维布21,玻璃纤维布21的外部套设有PVC管22。

这样,该结构件的应力分布较为合理,且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装配。同时,体外预应力钢束20的外部均设有弹性层,不会随着体外预应力钢束20的变形而断裂,且弹性层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延长了结构件的使用寿命。

优化的:

PVC管22内表面上设有螺纹槽(图上未示出)。这样,便于采用内径相对较小的PVC管22,但是PVC管22在螺纹槽的导引下易于套在相应的体外预应力钢束20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