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679发布日期:2019-08-23 23:4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诸多新建工程存在诸如公路、铁路桥梁需跨越道路、河流、深沟及其它各种地形的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平面转体施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方法之一,该施工方法所用装置称为桥梁转体装置。桥梁转体装置由转体支座或转体球铰、下转盘环形滑道和上转盘撑脚等组成。然而随着该施工方法的普及与大量应用,又出现了许多其他问题,例如,转体支座或球铰底部浇筑不实,出现脱空现象;转体桥偏心严重或环境因素造成转体装置抗倾覆能力不足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其包括上球摆、下球摆和抗倾覆装置,所述抗倾覆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球摆与下球摆之间,所述抗倾覆装置能够限制所述上球摆与下球摆之间发生的竖向转角超过预设限度;

所述上球摆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座板和下支撑板一体成型或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支座板的直径大于所述下支撑板的直径;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面具有凸球面,所述凸球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销孔;

所述下球摆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座板一体成型或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支撑板的直径小于所述下支座板的直径;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面具有凹球面,所述凹球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锁销;

所述凸球面与凹球面匹配设置;所述销孔与锁销匹配设置,所述销孔的侧壁与所述锁销的侧壁形成具有夹角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抗倾覆装置包括抗倾覆挡环和弹性缓冲垫,所述抗倾覆挡环和弹性缓冲垫配合使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抗倾覆挡环设置于所述下支撑板的外侧周围,其顶面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底面接触;所述弹性缓冲垫环设在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面上,包围在所述凹球面的外侧,且所述弹性缓冲垫处于所述抗倾覆挡环向下的投影区域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抗倾覆挡环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的外侧周围,其底面与所述下支座板的顶面接触;所述弹性缓冲垫环设在所述上支座板的底面上,包围在所述凸球面的外侧,且所述弹性缓冲垫处于所述抗倾覆挡环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抗倾覆挡环和弹性缓冲垫都采用闭合的环状结构或多个片段围成的非闭合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球摆的凸球面做贴敷不锈钢、镀硬铬或抛光处理,所述下球摆的凹球面上设置有耐磨板。

进一步地,所述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还包括预埋板,所述预埋板设置在下球摆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埋板的顶面外周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或第一安装孔;所述下支座板的顶面外周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或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对应设置,或者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埋板的顶面上开设有多个振捣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球摆顶部通过上螺栓连接有上锚杆;所述预埋板的底部连接有锚筋。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通过在现有桥梁转体支座的基础上增设抗倾覆挡环和弹性缓冲垫,能够保证转体桥偏心严重或环境因素造成转体装置抗倾覆能力不足时,为桥梁转体支座增加二次抗倾覆防线,保证桥梁转体支座在大风沙环境下的安全,避免出现倾覆事故。本申请通过设置预埋板,将下球摆与预埋板通过卡榫和安装槽进行卡固,能够简化安装过程,且保证安装精度。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中下球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中预埋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球摆;11、上支座板;12、下支撑板;13、销孔;14、上螺栓;15、上锚杆;2、下球摆;21、上支撑板;22、下支座板;221、第二安装槽;23、锁销;3、抗倾覆装置;31、抗倾覆挡环;32、弹性缓冲垫;4、预埋板;41、第一安装槽;42、振捣孔;43、锚筋;5、卡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关于本文中的“多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关于本文中的“多组”包括“两组”及“两组以上”。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其包括上球摆1、下球摆2和抗倾覆装置3。抗倾覆装置3设置在上球摆1与下球摆2之间。当转体桥偏心严重或环境因素造成桥梁转体支座的抗倾覆能力不足时,抗倾覆装置3能够限制转体结构进一步发生过量的竖向转角,防止发生倾覆事故。

其中,上球摆1包括上支座板11和下支撑板12,上支座板11与下支撑板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在一起。上支座板11的直径大于下支撑板12的直径。下支撑板12的底面具有凸球面,凸球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销孔13。

如图3所示,下球摆2包括上支撑板21和下支座板22,上支撑板21和下支座板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在一起。上支撑板21的直径小于下支座板22的直径。上支撑板21的顶面具有凹球面,凹球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锁销23。其中,锁销23可以与上支撑板21一体成型,也可以插装于上支撑板21中。

同时,销孔13侧壁相对于销轴侧壁由上至下向外侧倾斜,以使销孔13侧壁与销轴侧壁形成具有一定夹角的间隙。这样,上球摆1可以相对于下球摆2在该角度范围内进行竖向转动。当然,销孔13与销轴不限于上述具体形式,只要销孔13侧壁与销轴侧壁具有能够形成转动的间隙即可。通常,该间隙具有一定的夹角,以使桥梁竖向转动后销孔13侧壁与销轴侧壁形成接触,从而对桥梁转体支座的竖向转动形成良好的限位,并且防止产生应力集中,进而使桥梁转体支座的水平转动更安全可靠。因此,除销孔13侧壁相对于销轴侧壁由上至下向外侧倾斜之外,本实用新型的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的销孔13和销轴还可以做出很多其他变换。例如,销孔13侧壁呈竖直状,销轴侧壁相对于销孔13侧壁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或者销孔13侧壁或销轴侧壁均为倾斜状等。

具体地,抗倾覆装置3包括抗倾覆挡环31和弹性缓冲垫32。抗倾覆挡环31和弹性缓冲垫32配合使用,能够限制转体结构进一步发生过量的竖向转角,防止发生倾覆事故。

在一实施例中,抗倾覆挡环31设置于下支撑板12的外侧周围,其顶面可以与上支座板11的底面接触。弹性缓冲垫32环设在上支撑板21的顶面上,包围在凹球面的外侧,且弹性缓冲垫32处于抗倾覆挡环31向下的投影区域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抗倾覆挡环31还可以设置于上支撑板21的外侧周围,其底面可以与下支座板22的顶面接触。弹性缓冲垫32环设在上支座板11的底面上,包围在凸球面的外侧,且弹性缓冲垫32处于抗倾覆挡环31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使用时,下支撑板12的凸球面与上支撑板21的凹球面相互配合,形成可以相对水平转动和相对竖向转动的弧面接触。销轴可以插入销孔13中,从而与销孔13相互配合,使得上球摆1相对于下球摆2水平转动时能够保证转动的稳定性。当转体桥偏心严重或环境因素造成桥梁转体支座的抗倾覆能力不足时,抗倾覆挡环31与弹性缓冲垫32相互接触,限制转体结构进一步发生过量的竖向转角,避免发生的竖向转角超过预设限度,防止发生倾覆事故。

在本实施例中,抗倾覆挡环31和弹性缓冲垫32都可以采用闭合的环状结构,例如,环状结构可以为圆环结构和方形框结构等。抗倾覆挡环31和弹性缓冲垫32也都可以采用多个片段围成的非闭合的环状结构。例如,抗倾覆挡环31采用多个挡环片段围成的非闭合的环状结构。弹性缓冲垫32采用多个缓冲垫片段围成的非闭合的环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上球摆1的凸球面做贴敷不锈钢、镀硬铬或抛光处理,下球摆2的凹球面上设置有耐磨板,从而形成摩擦副,通过不锈钢层或镀铬面层与耐磨板之间较小的摩擦系数,以达到转动平稳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还包括预埋板4,预埋板4设置在下球摆2的底部。如图4所示,预埋板4的顶面外周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1,其顶面上开设有多个振捣孔42,通过振捣孔42能够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下支座板22的顶面外周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21。第二安装槽221与第一安装槽41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221均可以为楔形卡槽、梯形卡槽、圆柱卡槽或其他形状卡槽等。对应的,卡榫5采用与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221相匹配的形状。

另外,预埋板4的顶面外周均匀开设的第一安装槽41可以用第一安装孔代替,下支座板22的顶面外周均匀开设的第二安装槽221可以用第二安装孔代替,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对应的,卡榫5采用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匹配的形状。

安装时,先将预埋板4与下承台一起浇筑,并通过预埋板4上的振捣孔42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上球摆1和下球摆2吊装就位后,通过卡榫5、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221将下球摆2与预埋板4相互固定限位,在保证安装精度的同时能够保证安装方便快捷。采用卡榫5、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221,能够保证所有卡榫5同时在桥梁转动时受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球摆1顶部通过上螺栓14连接有上锚杆15,上锚杆15用于连接混凝土结构。预埋板4的底部连接有锚筋43,锚筋43用于连接混凝土结构。

本申请抗倾覆桥梁转体支座通过增设抗倾覆挡环31和弹性缓冲垫32,能够保证在销轴不能起到抗倾覆作用时,提供进一步地保障措施,且该措施耐疲劳,抗冲击,抗倾覆力矩大。通过设置预埋板4,将下球摆2与预埋板4通过卡榫5和安装槽进行卡固,能够简化安装过程,且保证安装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