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体桥滑道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807发布日期:2019-10-19 04:05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体桥滑道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体桥滑道安装装置,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跨越公路及运营铁路的桥梁不断出现,为减少桥梁施工对公路及铁路运营安全造成的影响,各种施工工艺也不断发展,尤其是转体法施工被大量使用。目前,在转体法施工时需安装转体滑道,随着转体桥跨度及重量的不断增加,滑道安装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滑道安装在以往的施工中,一般是利用在承台中预埋劲性骨架作为支撑,在劲性支撑上安装滑道,最后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对劲性骨架扰动较大,往往出现施工完成后滑道精度不够的问题。如采用后安装的施工工艺,将会产生施工周期长、安装空间狭窄、精度调整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在后安装滑道工艺中滑道安装的装置,其施工便利、使用安全、经济实用、加工安装周期短,能够确保转体桥滑道安装的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转体桥滑道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若干组在滑道槽上部沿滑道槽间隔设置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两个由槽钢焊接而成的人字状的支腿和一根设置在两个支腿上部的工字钢制作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腿的上端焊接连接,两个所述支腿分别放置于滑道槽的两侧上部,每个所述支腿的两根槽钢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由角钢制作的底连接梁和由槽钢制作的上连接梁,每组支架中所述支撑梁与两个所述支腿的上连接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斜向设置的连接杆,在所述支撑梁的中间下部固定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上连接手拉葫芦。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由槽钢焊接形成稳定的支腿,支腿间利用角钢及槽钢连接、支撑梁与支腿间利用连接杆连接共同构成为一个结构稳定的支撑体系。利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先利用手拉葫芦将滑道吊起,在滑道槽上方进行滑道骨架内钢筋安装,方便钢筋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作业难度。通过手拉葫芦可以对滑道整体安装进行调平,可提高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结构体系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杆为角钢制作。

进一步的,为保证滑道安装可靠,优选所述支架为沿滑道槽圆周均匀设置的六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可靠,且加工安装周期短,经济实用,且利用其施工操作方便,对滑道调整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转体桥滑道安装的便利性及转体桥滑道安装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支腿,2、底连接梁,3、上连接梁,4、支撑梁,5、连接杆,6、手拉葫芦,7、吊环,8、滑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转体桥滑道安装装置,其包括若干组在滑道槽8上部沿滑道槽8间隔设置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两个由10号槽钢焊接而成的人字状的支腿1和一根设置在两个支腿1上部的由20号工字钢制作的支撑梁4,所述支撑梁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腿1的上端焊接连接在一起,两个支腿1分别放置于滑道槽8的两侧上部,每个支腿1的两根槽钢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由∠75×75×8角钢制作的底连接梁2和由10号槽钢制作的上连接梁3,底连接梁2位于支腿1的下部,上连接梁3位于支腿1的中间部位。每组支架中,支撑梁4与两个支腿1的上连接梁3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斜向设置的连接杆5,连接杆5优选为角钢制作,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每组支架中的支撑梁4的中间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吊环7,所述吊环7上连接手拉葫芦6。

为保证滑道安装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为沿滑道槽8圆周均匀设置的六组。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施工时,先利用手拉葫芦6将滑道吊起,在滑道槽8上方进行滑道骨架内钢筋安装,方便钢筋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小了作业难度。通过手拉葫芦6可以对滑道整体安装进行调平,可提高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可靠,加工安装周期短,经济实用,且利用其施工操作方便,对滑道调整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转体桥滑道安装的便利性及转体桥滑道安装的精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且利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滑道安装由先期预埋支撑劲性骨架变为后安装,可节省大量的预埋劲性骨架,能够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