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0850发布日期:2019-08-09 23:5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路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公路的地下水位较高,会对路基产生较大的水浮力,从而使路面发生破坏。抗浮桩属于抗拔桩,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抗拔桩是指抵抗建筑物向上位移的各种桩型的总称。抗拔结构需要在水位上浮时,提供逐渐增加的拉力,在水位下降时,能够提供符合需求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沿海地区公路由于地下高水位产生水浮力对路基路面的破坏。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包括沿海路基、设置在路基内的摩擦桩装置;

其中,所述摩擦桩装置包括:摩擦桩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摩擦桩本体上的抗拔附件;

所述摩擦桩本体包括头部和杆部;

所述杆部的底端具有倒钩结构;

所述头部的周面呈锯齿状结构;

所述摩擦桩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杆部的周面上设有不规则微型凸起;

所述不规则微型凸起包括玻璃微珠;

所述不规则微型凸起的凸起幅度不大于所述凸部的半径。

优选地,在所述摩擦桩装置数量为多个时,还包括: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

所述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能够在横向上将两个或多个所述摩擦桩装置串联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为分体式杆体;

所述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杆体;

所述两个单元杆体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单元杆体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

所述两个单元杆体之间能够借助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抗拔附件为多个摩擦叶片;

所述多个摩擦叶片沿所述杆体的周面均匀固定设置;

每一所述摩擦叶片均在竖直方向上结构对称。

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护坡装置;

所述护坡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沿海路基的边坡上。

优选地,所述护坡路基包括:护坡挡板和护坡锚杆;

所述所述护坡锚杆与所述护坡挡板固定连接;

所述护坡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沿海路基边坡的基体内;

所述护坡挡板能够借助于所述护坡锚杆设置在所述沿海路基边坡上。

优选地,所述头部的横向设有卡接结构或横向穿孔;

所述摩擦桩装置能够借助于所述卡接结构或横向穿孔与所述摩擦桩横向连接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向穿孔的尺寸与所述摩擦桩横向连接杆的尺寸相匹配;

所述摩擦桩横向连接杆的材质为刚性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摩擦桩装置和护坡挡板能够抵抗水浮力,其工作机理为摩擦桩本体和摩擦叶片通过与地基中的土岩摩擦对水浮力进行抵消;在地下水位下降时整体连接结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裂缝;摩擦桩能够在路面降雨过大或路基排水不通畅时对路基边坡起到保护作用,其工作机理为通过锚杆的锚固的传递给边坡挡板,使边坡挡板起到护坡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的护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坡挡板;2:护坡锚杆;3:摩擦桩本体;4:摩擦叶片;5:摩擦桩横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沿海公路路基抗浮桩系统,包括沿海路基、设置在路基内的摩擦桩装置。

其中,所述摩擦桩装置包括:摩擦桩本体3和设置在所述摩擦桩本体3上的抗拔附件。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桩本体3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的底端具有倒钩结构;所述头部的周面呈锯齿状结构。

这里所述的倒钩结构能够提高摩擦桩本体3的抓地能力和抗拔能力,此外,头部的周面设置为锯齿状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积,间接地增强摩擦桩装置与沿海路基之间的结合关系。

这里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擦桩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当只有局部可能出现地下高水位水浮力对路基路面造成破坏时,可以采用一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擦桩装置与沿海路基结合保护路面不受地下水浮力的破坏。

相应地,在所述摩擦桩装置数量为多个时,还包括: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5;所述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5能够在横向上将两个或多个所述摩擦桩装置串联为一体。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或多个摩擦桩装置,同时增加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5,其作用是将同一层多个摩擦桩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预防路面开裂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杆部的周面上设有不规则微型凸起;所述不规则微型凸起包括玻璃微珠;所述不规则微型凸起的凸起幅度不大于所述凸部的半径。这里所述的玻璃微珠所具有的理化性质能够增强摩擦桩与路基的结合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5为分体式杆体;所述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5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杆体。

这里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单元杆体的结构相同。

相应的,这里所述的所述单元杆体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所述两个单元杆体之间能够借助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拔附件为多个摩擦叶片4;所述多个摩擦叶片4沿所述杆体的周面均匀固定设置;每一所述摩擦叶片4均在竖直方向上结构对称。

应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摩擦叶片4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其作用是增加与土体接触的表面积,进而增加抗浮摩擦,抵抗水浮力。

最后,应补充的是:这里的摩擦桩本体与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的连接方式: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的设置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确定,必要时也可在两摩擦桩本体之间设置连接。

摩擦桩本体与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还可采用半刚性螺栓锚固连接,其优点在于1)节点区域的相对变形可缓解杆件内的应力集中;2)节点部位能量耗散作用可以降低位移效应;3)路基灾害时可作局部性维修处理。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抗浮桩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护坡装置;所述护坡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沿海路基的边坡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坡路基包括:护坡挡板1和护坡锚杆2;所述所述护坡锚杆2与所述护坡挡板1固定连接。

所述护坡锚杆2固定设置在所述沿海路基边坡的基体内;所述护坡挡板1能够借助于所述护坡锚杆2设置在所述沿海路基边坡上。

详细地,护坡挡板1:由钢筋混凝土预制,与护坡锚杆2连接,其作用是将滑坡推力传递给护坡锚杆;护坡锚杆2:由钢筋混凝土预制,与护坡挡板连接1,其作用是为防止路基滑坡提供锚固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所述头部的横向设有卡接结构或横向穿孔;所述摩擦桩装置能够借助于所述卡接结构或横向穿孔与所述摩擦桩横向连接杆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穿孔的尺寸与所述摩擦桩横向连接杆5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摩擦桩横向连接杆5的材质为刚性材质。

护坡挡板1:由钢筋混凝土预制,与护坡锚杆2连接,其作用是将滑坡推力传递给护坡锚杆。

护坡锚杆2:由钢筋混凝土预制,与护坡挡板1连接,其作用是为防止路基滑坡提供锚固力。

摩擦桩本体3: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起作用与土体产生摩擦,抵抗水浮力。

摩擦叶片4: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其作用是增加与土体接触的表面积,进而增加抗浮摩擦,抵抗水浮力。

摩擦桩横向连接杆5: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其作用是将同一层多个摩擦桩装置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预防路面开裂的作用。

摩擦桩由头部、杆体和摩擦叶片组成,其中头部可根据公路等级具体情况设置形状大小;杆体长度根据公路基层垫层尺寸匹配设置;摩擦叶片设置横向片和竖向片结合,大小设置一般与桩帽大小一致,最底层为满足摩擦力需要也可适当增加叶片大小使其大于桩帽,叶片数可按照规范标准选择合适叶片数量,但为了经济性考虑,一般不过多设置

当地下水位过高时,产生较大的水浮力,对路基有产生较大浮力,此时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摩擦桩装置和摩擦桩本体横向连接杆5结合,能够抵抗水浮力,其工作机理为摩擦桩本体3和摩擦叶片4通过与地基中的土岩摩擦对水浮力进行抵消;在地下水位下降时避免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裂缝;此外,还能够在路面降雨过大或路基排水不通畅时对路基边坡起到保护作用,其工作机理为通过护坡锚杆2的锚固传递给护坡挡板1,使护坡挡板1起到护坡作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