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3189发布日期:2019-12-03 23:43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方法,具体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梁体在纵向分割成若干段,在工厂或在施工现场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进行预制,将节段架设就位后,张拉预应力钢束将各节段拼装起来成为完整的梁体。现如今节段梁之间的拼接方式多采用混凝土粘接剂粘接的胶接方式或为节段之间预留钢筋混凝土的湿接方式。胶接方式多用于节段预制块之间,湿接方式则多用于节段预制块与非节段预制块之间,即合龙段位置。

目前常见的预制装配桥梁中,边跨合龙段和中跨合龙段仍然采用现浇方式进行施工,这类桥梁预制率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且湿接缝施工时,受现场条件限制,合龙段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现场搭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等工序的工期较长。此外,合龙段湿接缝精度不高且速度较慢,施工效率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的施工方法,所建设的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包括梁体及墩柱,梁体划分为若干中跨及两端边跨,每个中跨划分为2n个中跨预制节段,相邻两个中跨之间设置合龙段湿接缝,边跨划分为若干边跨预制节段,墩柱包括多个中墩及两端边墩;

设每个中墩的墩顶节段均编为中墩墩顶0号节段,并从中墩墩顶0号节段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对每个中跨的n个中跨预制节段依次序排号;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各中墩的中墩墩顶0号节段,并为每个中墩设置墩顶临时固结设施;

b、从每个中墩的中墩墩顶0号节段两侧方向,依次对称拼装每个中跨的2n个中跨预制节段;

c、对相邻两个中跨之间的合龙段湿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

d、对每个边跨的边跨预制节段进行施工,安装全桥预应力钢束,张拉预应力钢束,对预应力管道进行压浆,解除各中墩的墩顶临时固结设施,完成桥梁体系转换。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施工方法设从中墩墩顶0号节段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对每个中跨的n个中跨预制节段依次序排号为第一中跨预制节段、第二中跨预制节段……第n中跨预制节段;多个中墩为第一中墩、第二中墩……第m中墩;

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同时提升第一中墩左侧的第一中跨预制节段及第一中墩右侧的第一中跨预制节段,并放置在墩顶临时支撑设施上,精确调整对位,进行临时预应力张拉和胶拼,待拼接胶固化后,穿永久预应力钢束,进行永久预应力张拉;

b2、重复步骤b1,完成第二中墩两侧方向的第一中跨预制节段安装;

b3、同时提升第一中墩两侧的第二中跨预制节段,对第一中墩两侧的第二中跨预制节段进行对称胶拼、临时及永久预应力张拉、预应力管道压浆;

b4、重复步骤b3,依次对称拼装第一中墩两侧方向的第3~n中跨预制节段;

b5、重复步骤b3~b4,依次对称拼装第二中墩两侧方向的第3~n中跨预制节段;

b6、重复步骤b1~b5,完成第三至第m中墩两侧方向各n个中跨预制节段的拼装。

优选地,上述施工方法设两端边墩为第一边墩和第二边墩,两端边跨均划分为不设置湿接缝的第n+1边跨预制节段、第n+2边跨预制节段……第n+l边跨预制节段,第n+l边跨预制节段位于边墩的墩顶;l小于n;

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

d1、同步吊装第一边墩及第二边墩的第n+1边跨预制节段,胶拼、张拉临时预应力、穿永久预应力钢束并张拉永久预应力;

d2、吊装第一边墩和第二边墩的第n+l边跨预制节段,并放置在相应的墩旁临时支撑座上;

d3、吊装第一边墩、第二边墩的第n+2边跨预制节段,胶拼、张拉临时预应力;

d4、重复步骤d3,完成第n+3至第n+l-1号边跨预制节段的拼装;

d5、起吊第一边墩及第二边墩墩顶的第n+l边跨预制节段,胶拼精确对位、张拉临时预应力后,永久支座定位、锚栓孔及调整层灌浆;

d6、安装全桥预应力钢束,张拉预应力钢束,对预应力管道进行压浆,解除各中墩的墩顶临时固结设施,完成桥梁体系转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减少合龙段的设置,减少施工步骤,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工作量,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程;

2、本发明现浇段少,提高桥梁节段预制率,实现桥梁绿色建设快速化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的结构及节段划分示意图;

图2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安装墩顶0号节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3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中墩“t”构梁段架设1号节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4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中墩“t”构梁段架设3号节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5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中墩“t”构梁段架设4号-8号节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6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中跨合龙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7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边跨梁段9号节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8为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边跨梁段11号节段的施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为梁体,2为墩柱,3为架设设备,4为中墩墩旁临时支撑座,5为边墩墩旁临时支撑座,11为中跨,12为边跨,13为中墩墩顶0号节段,21为1号边墩,22为2号中墩,23为3号中墩,24为4号中墩,25为5号边墩,111为中跨预制节段,112为合龙段湿接缝,121为边跨预制节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参考图1,本发明施工方法所建设的边跨无湿接缝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包括梁体1及墩柱2,梁体1划分为中跨11及两端边跨12,中跨11数量不限,可设为若干中跨。每个中跨11又划分为若干中跨预制节段111,并采取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拼装而成,相邻两个中跨11之间设置合龙段湿接缝112。边跨12同样划分为若干边跨预制节段121,并采取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拼装而成,但边跨12所有节段的拼装不设置湿接缝。桥梁的墩柱包括多个中墩及两端边墩,即2号中墩22、3号中墩23、4号中墩24、1号边墩21及5号边墩25。

本发明中,连续梁的每跨节段编号从中墩墩顶节段开始,2号中墩22、3号中墩23、4号中墩24墩顶的墩顶节段编号均为0号,其他节段编号从中墩墩顶0号节段开始向前后两侧依次序排号;并根据节段重量设置现场适用的架设设备,用于现场的吊运、转存。本实施例中,每个中跨划分为16个中跨预制节段,每个中墩的左右两侧分别有8个中跨预制节段。

本发明以一联四跨桥梁为例进行说明,如图9,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s1、参考图2,安装各中墩的中墩墩顶0号节段13:利用架设设备3安装边墩墩旁临时支撑座5和中墩墩旁临时支撑座4,架设设备3从存梁区提升相应中墩墩顶0号节段,并安装4号中墩24、3号中墩23、2号中墩22的中墩墩顶0号节段;并为每个中墩设置墩顶临时固结设施;

s2~s7,中墩“t”构梁段拼装,即从每个中墩的中墩墩顶0号节段两侧方向,依次对称拼装每个中跨的2n个中跨预制节段:

s2、同时提升第一中墩左侧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及第一中墩右侧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并放置在墩顶临时支撑设施上,精确调整对位,进行临时预应力张拉和胶拼,待拼接胶固化后,穿永久预应力钢束,进行永久预应力张拉;

参考图3,架设设备3同时提升3号中墩23左侧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及其右侧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并放置在中墩墩旁临时支撑座4上,精确调整对位,进行胶拼和临时预应力张拉。

s3、重复步骤s2,完成第二中墩两侧方向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安装;

架设设备3同时提升4号中墩24右侧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及4号中墩24左侧的1号中跨预制节段,并放置在中墩墩旁临时支撑座4上,精确调整对位,进行胶拼和临时预应力张拉,穿永久预应力钢束,进行永久预应力张拉。

s4、同时提升第一中墩两侧的2号及2’号中跨预制节段,对第一中墩两侧的2号及2’号中跨预制节段进行对称胶拼、临时及永久预应力张拉、预应力管道压浆;

如图3,架设设备3同时提升3号中墩23两侧的2号及2’号中跨预制节段安装。

s5、重复步骤s4,依次对称拼装第一中墩两侧方向的第3~n号中跨预制节段;

如图4、5,架设设备3同时提升3号中墩23两侧的第3~n号中跨预制节段,对3号中墩23两侧的第3~n号中跨预制节段进行对称胶拼、临时及永久预应力张拉、预应力管道压浆。

s6、重复步骤s4~s5,依次对称拼装第二中墩两侧方向的3~n号中跨预制节段;

参见图4、5,依次对称拼装4号中墩24两侧方向的,3~8号中跨预制节段。

s7、重复步骤s2~s6,完成第三至第m中墩两侧方向各n个中跨预制节段的拼装。

每个中跨预制节段的拼装过程均包括胶拼、临时及永久预应力张拉、预应力管道压浆。2号中墩22两侧的1~8号中跨预制节段,也采用与上述步骤s2~s7类似的对称拼装方法来放置、胶拼、临时及永久预应力张拉、预应力管道压浆。

s8~10,中跨合龙段施工,本实施例的中跨合龙施工共分为2次,即3号中墩23及4号中墩24段的中跨预制节段合龙,以及3号中墩23及2号中墩22段的中跨合龙:

s8、参考图6,对3号中墩23及4号中墩24的“t构”中跨预制节段各安装8个后,进行3号中墩23及4号中墩24的中跨合龙段进行施工,中跨合龙段湿接缝112宽度为1.0m,采用混凝土湿接缝形式,对合龙段湿接缝112进行现浇;

s9、参考图6,拆除4号中墩24的中墩墩旁临时支撑座4,转移并安装至2号中墩22;

s10、重复步骤s2~s7,完成2号中墩22的“t构”中跨预制节段安装;重复步骤s8,进行3号中墩23及2号中墩22段的中跨合龙段施工;

s11~s15,对边跨12的边跨预制节段施工,每个边跨12的三个边跨预制节段不设置湿接缝,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1、参考图7,利用两台架设设备3同步吊装5号边跨25及1号边跨21的9号边跨预制节段,胶拼、张拉临时预应力、穿永久预应力钢束并张拉永久预应力;

s12、两台架设设备3吊装5号边墩25和1号边墩21的11号边跨预制节段,并放置在相应的墩旁临时支撑座5上;

s13、两台架设设备3吊装5号边墩25、1号边墩21的10号边跨预制节段,胶拼、张拉临时预应力;

s14、参考图8,天车起吊5号边墩25及1号边墩21墩顶的11号边跨预制节段,胶拼精确对位、张拉临时预应力后,永久支座定位、锚栓孔及调整层灌浆;

s15、安装全桥预应力钢束,张拉预应力钢束,对预应力管道进行压浆,解除2号中墩22、3号中墩23、4号中墩24的墩顶临时固结设施,完成桥梁体系转换。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