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654发布日期:2020-03-13 06:3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抢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



背景技术:

道路保障器材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例如在山洪泥石流、抗洪抢险时,利用道路保障器材铺设应急路面,保障抢险车辆的通行与灾民的转移;在复杂水域中利用道路保障器材拼组水上浮台,救援人员可快速到位实施救援与人员物资的转运;在灾区中可利用道路保障器材克服沟坎等交通障碍,为救灾提供工程支援。

而现有的道路保障器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现有的道路保障器材的体积和重量较大,运输不方便,架设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机动性差;第二是大多数道路保障器材只有在特定道路障碍情况下才能架设,受地形条件限制大,而且需要携带多种道路保障器材来应对不同的道路障碍,需要占用大量的车辆承载空间进行运输。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具有良好的组合性和通用性,装配运载灵活便捷,单元轻便化,架设时间短,通载稳定,维护保养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包括承载平台和填充气囊,所述承载平台的四个角部上分别设置有一系留固定装置,所述承载平台包括若干个刚柔组合单元和路面搭板,每一所述刚柔组合折叠单元均包括上下设置的折叠单元面板和内衬气囊,每一所述折叠单元面板均包括四块依次连接设置成全封闭箱型结构钢的面板模块,每一所述折叠单元面板的下方均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内衬气囊,每一所述折叠单元面板与所述内衬气囊之间均通过一连接装置固定在一起,全部所述刚柔组合折叠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路面搭板,每一所述路面搭板的外形均呈板状结构,每相邻两所述面板模块之间,所述面板模块与所述路面搭板之间均设置有一固定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系留固定装置均包括一系留桩,每一所述系留桩上均连接有一用于固定所述承载平台的系留钢索,每一所述系留钢索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的角部,每一所述系留钢索与所述系留桩之间均安装有一手扳葫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面板模块均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周边主体框架,每一所述周边主体框架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上面板,每一所述上面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根并列设置的防滑条,每一所述周边主体框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下面板,每一所述周边主体框架内部均设置有三道横向隔板和三道纵向隔板,每一所述横向隔板均垂直于所述纵向隔板设置,每一所述横向隔板的横截面和纵向隔板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上面板,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均为采用q235型号型钢制成的钢板,每一所述下面板均为采用q700型号型钢制成的钢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固定装置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面板模块横向两侧的第一吊环,每一所述第一吊环均与相邻所述面板模块上的第一吊环通过一销轴固定在一起,每一所述面板模块纵向的两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一单耳和一双耳,每一所述单耳均与对应所述双耳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单耳均与相邻所述面板模块上的对应所述双耳通过销轴固定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连接装置均包括四个横向和纵向设置于所述下面板底部的可弹性复位的挂钩和弧形凹槽,每一所述内衬气囊上均绕设有两道专用连接缆绳,每一所述专用连接缆绳上均设置有一与所述挂钩相适配的第二吊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面板模块的中部均开有一用于所述刚柔组合折叠单元折叠后折叠固定的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内均穿过一链条或一连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气囊包括若干个不同直径且呈圆柱型的囊体,每一所述囊体均为纤维增强高压高强气囊,每一所述囊体均设置于所述内衬气囊的下方,每一所述内衬气囊上均设置有一柔性连接扣与所述囊体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内衬气囊的一侧均为尖型囊嘴,每一所述内衬气囊的另一侧均为平底结构,每一所述内衬气囊和囊体均采用充气式气囊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包括承载平台和填充气囊,承载平台的四个角部上分别设置有一系留固定装置,在遇到路坑、沟坎,松软泥泞地等交通障碍时,在作业地点利用充气泵将填充气囊充气后,利用填充气囊将路坑,陡坎填充平整,或是利用填充气囊克服松软的泥泞地面,并在填充气囊的上面铺设承载平台以形成应急通路,并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四周选择足够坚硬的地面固定系留桩,并通过系留钢索将承载平台与系留桩固定在一起,最后通过手扳葫芦将系留钢索拉紧,车辆和人员均可在承载平台上通过,而且可以根据交通障碍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直径的囊体进行填充,提高了本发明在保障通载时的稳定性,使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交通障碍中,提高了本发明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由于承载平台包括刚柔组合单元和路面搭板,刚柔组合单元包括折叠单元面板和内衬气囊,在使用本发明时,抢险人员可以根据交通障碍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面板模块,将面板模块上通孔内的链条或者连杆取下,此时内衬气囊未充气与面板模块的下面板贴敷在一起,在连接前对内衬气囊进行充气形成刚柔结构,将面板模块上的单耳和双耳分别与另一面板模块上的双耳和单耳通过销轴固定在一起,并将面板模块依次纵向连接固定在一起,并通过面板模块横向方向上的第一吊环将面板模块进行横向连接,将所有面板模块完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路面搭板与两侧最外面的面板模块通过对应的双耳和单耳固定在一起,单元各模块横向一侧设一个单支耳,另一侧则设一个双支耳,连接时,左、右单元通过单支耳和双支耳通过轴销对向连接,使垂直方向上呈刚性连接,而水平方面上呈柔性状态,增强了面板模块之间,面板模块与路面搭板之间固定的强度;本发明在运输时拆卸成为小体积面板模块进行运输,在使用时再进行装配,使单元轻便化,维护保养十分方便,提高了本发明装配运载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承载平台的大小,提高了本发明的组合性。

由于每一折叠单元面板与内衬气囊之间均通过一连接装置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本发明时,折叠单元面板通过下部的挂钩,弧形凹槽以及专用连接缆绳与两个内衬气囊实现连接,通常情况下,内衬气囊与折叠单元面板不进行解除作业,作为一个整体,内衬气囊在未充气时与折叠单元面板贴附在一起,作业时,内衬气囊充气后,带动刚柔组合单元自行展开形成应急通道,缩短了本发明架设的时间;而且每一折叠单元面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两道专用连接缆绳,加强了折叠单元面板与内衬气囊之间的固定,增强了本发明通载时的稳定性。

由于每一面板模块均包括周边主体框架,上面板,下面板,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相互垂直焊接于周边主体框架内部,组成承重骨架,使面板模块可以承受车辆荷载在200kn以下的通行要求,增强了面板模块的强度;每一横向隔板的横截面和纵向隔板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可以方便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焊接与上面板和下面板的焊接,上面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根并列设置的防滑条,避免因天气原因人员和车辆在通行时打滑,提高了本发明通载的安全性。

由于每一内衬气囊的一侧均为尖型囊嘴,每一内衬气囊的另一侧均为平底结构,可以实现横向两折叠单元面板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承载平台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系留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面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内衬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路面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载平台;2、填充气囊;3、路面搭板;4、内衬气囊;5、面板模块;6、系留桩;7、系留钢索;8、手扳葫芦;9、周边主体框架;10、上面板;11、防滑条;12、下面板;13、横向隔板;14、纵向隔板;15、第一吊环;16、单耳;17、双耳;18、挂钩;19、弧形凹槽;20、专用连接缆绳;21、第二吊环;22、尖型囊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8共同所示,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包括承载平台1和填充气囊2,承载平台1的四个角部上分别设置有一系留固定装置,承载平台1包括若干个刚柔组合单元和路面搭板3,每一刚柔组合折叠单元均包括上下设置的折叠单元面板和内衬气囊4,每一折叠单元面板均包括四块依次连接设置成全封闭箱型结构钢的面板模块5,每一折叠单元面板的下方均并排设置有两个内衬气囊4,每一折叠单元面板与内衬气囊4之间均通过一连接装置固定在一起,全部刚柔组合折叠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路面搭板3,每一路面搭板3的外形均呈板状结构,每相邻两面板模块5之间,面板模块5与路面搭板3之间均设置有一固定装置。

如图3所示,每一系留固定装置均包括一系留桩6,每一系留桩6上均连接有一用于固定承载平台1的系留钢索7,每一系留钢索7均固定连接于承载平台1的角部,每一系留钢索7与系留桩6之间均安装有一手扳葫芦8。

在遇到路坑、沟坎,松软泥泞地等交通障碍时,在作业地点利用充气泵将填充气囊2充气后,利用填充气囊2将路坑,陡坎填充平整,或是利用填充气囊2克服松软的泥泞地面,并在填充气囊2的上面铺设承载平台1以形成应急通路,并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四周选择足够坚硬的地面固定系留桩6,并通过系留钢索7将承载平台1与系留桩6固定在一起,最后通过手扳葫芦8将系留钢索7拉紧,车辆和人员均可在承载平台1上通过,而且可以根据交通障碍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直径的囊体进行填充,提高了本发明在保障通载时的稳定性,使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交通障碍中,提高了本发明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如图4和图5共同所示,每一面板模块5均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周边主体框架9,每一周边主体框架9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上面板10,每一上面板10上均设置有若干根并列设置的防滑条11,避免因天气原因人员和车辆在通行时打滑,提高了本发明通载的安全性;每一周边主体框架9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下面板12,每一周边主体框架9内部均设置有三道横向隔板13和三道纵向隔板14,每一横向隔板13均垂直于纵向隔板14设置,横向隔板13和纵向隔板14相互垂直焊接于周边主体框架9内部,组成承重骨架,使面板模块5可以承受车辆荷载在200kn以下的通行要求,增强了面板模块5的强度;每一横向隔板13的横截面和纵向隔板14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可以方便横向隔板13和纵向隔板14焊接与上面板10和下面板12的焊接。

每一上面板10,横向隔板13和纵向隔板14均为采用q235型号型钢制成的钢板,每一下面板12均为采用q700型号型钢制成的钢板。

如图6所示,每一固定装置均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面板模块5横向两侧的第一吊环15,每一第一吊环15均与相邻面板模块5上的第一吊环15通过一销轴固定在一起,每一面板模块5纵向的两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一单耳16和一双耳17,每一单耳16均与对应双耳17相对设置,每一单耳16均与相邻面板模块5上的对应双耳17通过销轴固定在一起。

在使用本发明时,抢险人员可以根据交通障碍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面板模块5,将面板模块5上通孔内的链条或者连杆取下,此时内衬气囊4未充气与面板模块5的下面板12贴敷在一起,在连接前对内衬气囊4进行充气形成刚柔结构,将面板模块5上的单耳16和双耳17分别与另一面板模块5上的双耳17和单耳16通过销轴固定在一起,并将面板模块5依次纵向连接固定在一起,并通过面板模块5横向方向上的第一吊环15将面板模块5进行横向连接,将所有面板模块5完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路面搭板3与两侧最外面的面板模块5通过对应的双耳17和单耳16固定在一起,单元各模块横向一侧设一个单支耳,另一侧则设一个双支耳,连接时,左、右单元通过单支耳和双支耳通过轴销对向连接,使垂直方向上呈刚性连接,而水平方面上呈柔性状态,增强了面板模块5之间,面板模块5与路面搭板3之间固定的强度;本发明在运输时拆卸成为小体积面板模块5进行运输,在使用时再进行装配,使单元轻便化,维护保养十分方便,提高了本发明装配运载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承载平台1的大小,提高了本发明的组合性。

如图7所示,每一连接装置均包括四个横向和纵向设置于下面板12底部的可弹性复位的挂钩18和弧形凹槽19,每一内衬气囊4上均绕设有两道专用连接缆绳20,每一专用连接缆绳20上均设置有一与挂钩18相适配的第二吊环21,在使用本发明时,折叠单元面板通过下部的挂钩18,弧形凹槽19以及专用连接缆绳20与两个内衬气囊4实现连接,通常情况下,内衬气囊4与折叠单元面板不进行解除作业,作为一个整体,内衬气囊4在未充气时与折叠单元面板贴附在一起,作业时,内衬气囊4充气后,带动刚柔组合单元自行展开形成应急通道,缩短了本发明架设的时间;而且每一折叠单元面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两道专用连接缆绳20,加强了折叠单元面板与内衬气囊4之间的固定,增强了本发明通载时的稳定性。

而且,每一面板模块5的中部均开有一用于刚柔组合折叠单元折叠后折叠固定的通孔,每一通孔内均穿过一链条或一连杆。

其中,填充气囊2包括若干个不同直径且呈圆柱型的囊体,每一囊体均为纤维增强高压高强气囊,每一囊体均设置于内衬气囊4的下方,每一内衬气囊4上均设置有一柔性连接扣与囊体相连接。

此外,每一内衬气囊4的一侧均为尖型囊嘴22,每一内衬气囊4的另一侧均为平底结构,每一内衬气囊4和囊体均采用充气式气囊结构,可以实现横向两折叠单元面板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承载平台1的整体性。

综上,本发明提出的刚柔组合式道路保障器材,具有良好的组合性和通用性,装配运载灵活便捷,单元轻便化,架设时间短,通载稳定,维护保养方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