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8639发布日期:2020-03-13 06:37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废弃物,是指建设、施工单位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旧建筑改造重建、新建筑拔地而起、道路拓宽改造等因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但再生利用率严重不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破坏了环境。但是,建筑废弃物并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需要对这些建筑废弃物进行筛分、碾碎、拌和等操作。而且,使用建筑废弃物作为填料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扬尘,造成空气污染。

因此,亟需寻求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及施工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及施工方法。

这种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建筑物废弃物处理装置、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台背回填保护装置、整平拖刮架和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

所述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钢筋剥离装置、鄂式破碎机、振动给料器、振动筛及传输设备;

所述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主要由可移动式架体和喷淋软管覆盖网组成;所述的可移动式架体主要由钢网架、斜杆和立柱组成,水平杆组装成钢网架,斜杆和立柱支撑上部的钢网架,立柱底部设置移动滚轮;所述的喷淋软管覆盖网是在钢网架上设置喷淋软管形成覆盖网,立柱上设置输水软管与喷淋软管覆盖网连接;

所述的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主要由桥台、红外线激光放射器和固定于桥台网架组成,桥台处设置红外线激光放射器,固定于桥台网架固定于桥台处,固定于桥台网架上设置红外线激光放射器;

所述的台背回填保护装置主要由贴壁轨道、防撞护架和液压升降装置组成,桥台上设置贴壁轨道,贴壁轨道内设置可移动的防撞护架,防撞护架下方设置液压升降装置;

所述的整平拖刮架主要由型钢、滚筒和刮平板组成,型钢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组装成架体,架体底部设置移动滚轮,滚筒和刮平板固定在型钢组成的架体的同一高度上,并在架体的刮平板一端设置有拖拉点;

所述的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主要由钢架体和喷淋管道组成,钢架体上安装喷淋管道形成一面喷淋网,钢架体底部安装移动滚轮。

作为优选:输水软管底部设有进水口。

作为优选:防撞护架与贴壁轨道之间设有轨道内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刮平板是厚钢板。

作为优选:喷淋管道底部设有进水口。

这种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挖掘机将建筑废弃物挖除,通过自卸运输车将建筑废弃物运至破碎场地;

步骤二、建筑废弃物破碎;使用钢筋剥离装置将钢筋混凝土块的钢筋与混凝土分离开来,使用振动给料器上料,鄂式破碎机对较大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传输设备配合振动筛,对不同粒径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筛分,在建筑物废弃物处理场地设置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

步骤三、建筑废弃物填料拌合;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径的建筑废弃物填料混合搅拌成所需级配的路基填料;

步骤四、对路基填筑场地进行测量、放线;台背回填处采用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进行测量、放线,并对路基进行网格划分,确定填料的数量;

步骤五、路基分层摊铺、整平和碾压;通过自卸运输车将路基填料运至路基填筑场地,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整平拖刮架配合整平、碾压,路基两侧设置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跟随填筑施工机械移动;

步骤六、路基试验检测;从碾压的第二遍开始,每遍均进行沉降观测,最后一遍沉降差小于等于2mm时,进行选点进行孔隙率检测,确定达到孔隙率小于14%,如未达到,继续压实,直至满足;

步骤七、台背回填;先在桥台处设置台背回填保护装置,再对台背进行分层摊铺、整平和碾压;

步骤八、完成路基填筑。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六中的孔隙率采用水袋法测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建筑废弃物进行处理,作为路基回填填料使用,是一种有效的再利用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地区路基料源的问题。

(2)本发明中建筑废弃物再生投入成本低,有效地节省路用填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节约了土地资源。

(3)本发明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能防止路基填筑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造成大气污染,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是台背回填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未安装喷淋软管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4是安装喷淋软管后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5是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示意图;

图6是整平拖刮架示意图;

图7是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主视图;

图8是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喷淋软管覆盖网;2—斜杆;3—立柱;4—移动滚轮;5—输水软管;6—进水口;7—钢网架;8—水平杆;9—桥台;10—桥面;11—贴壁轨道;12—轨道内滚轮;13—防撞护架;14—液压升降装置;15—台背回填处;16—红外线激光放射器;17—固定于桥台网架;18—滚筒;19—刮平板;20—型钢;21—喷淋管道;22—钢架体;23—拖拉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的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建筑物废弃物处理装置、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台背回填保护装置、整平拖刮架和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

所述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装置主要由钢筋剥离装置、鄂式破碎机、振动给料器、振动筛及传输设备组成。

所述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主要由可移动式架体和喷淋软管覆盖网1组成;所述的可移动式架体主要由钢网架7、斜杆2和立柱3组成,水平杆8组装成钢网架7,斜杆2和立柱3支撑上部的钢网架7,立柱3底部设置移动滚轮4;所述的喷淋软管覆盖网1是在钢网架7上设置喷淋软管形成覆盖网,立柱3上设置输水软管5与喷淋软管覆盖网1连接。

所述的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主要由桥台9、红外线激光放射器16和固定于桥台网架17组成,桥台9处设置红外线激光放射器16用于路基纵向放线,固定于桥台网架17固定于桥台9处,固定于桥台网架17上设置红外线激光放射器16用于路基纵向放线,确定台背路基中心线与边线和横断面方向线,将路基填筑进行网格划分。

所述的台背回填保护装置主要由贴壁轨道11、防撞护架13和液压升降装置14组成,桥台9上设置贴壁轨道11,贴壁轨道11内设置可移动的防撞护架13,防撞护架13下方设置液压升降装置14为防撞护架13上升提供动力。

所述的整平拖刮架主要由型钢20、滚筒18和刮平板19组成,型钢20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组装成架体,架体底部设置移动滚轮4,滚筒18和刮平板19固定在型钢20组成的架体的同一高度上,并在架体的刮平板19一端设置有拖拉点23。

所述的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主要由钢架体22和喷淋管道21组成,钢架体22上安装喷淋管道21形成一面喷淋网,钢架体22底部安装移动滚轮4。

更具体的,建筑物废弃物处理装置用于建筑废弃物的破碎及筛分。

更具体的,台背回填保护装置是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同步往上提升,主要作用是保护桥台9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避免受到施工机械的碰撞。

更具体的,输水软管5底部设有进水口6。

更具体的,防撞护架13与贴壁轨道11之间设有轨道内滚轮12。

更具体的,所述的刮平板19是厚钢板。

更具体的,喷淋管道21底部设有进水口6。

所述的路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挖掘机将建筑废弃物挖除,通过自卸运输车将建筑废弃物运至破碎场地。

(2)、建筑废弃物破碎。使用钢筋剥离装置将钢筋混凝土块的钢筋与混凝土分离开来,使用振动给料器上料,鄂式破碎机对较大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传输设备配合振动筛,对不同粒径的建筑废弃物进行筛分,在建筑物废弃物处理场地设置建筑物废弃物处理扬尘控制系统,避免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

(3)、建筑废弃物填料拌合。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径的建筑废弃物填料按要求混合搅拌成所需级配的路基填料。

(4)、对路基填筑场地进行测量、放线。台背处采用固定于桥台红外线布网系统进行测量、放线,并对路基进行网格划分,确定填料的数量。

(5)、路基分层摊铺、整平、碾压。通过自卸运输车将路基填料运至路基填筑场地,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整平拖刮架配合整平、碾压,路基两侧设置路基填筑侧面喷淋防尘装置,跟随填筑施工机械移动,有效控制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

(6)、路基试验检测。碾压的第2遍开始,每遍均进行沉降观测,最后一遍沉降差小于等于2mm时,进行选点进行孔隙率检测,确定达到孔隙率小于14%,如未达到,继续压实,直至满足。

(7)、台背回填。先在桥台处设置台背回填保护装置,再对台背进行分层摊铺、整平、碾压,操作同步骤五。

(8)、完成路基填筑,进入后续工序。

更具体的,所述的步骤(6)中的孔隙率采用水袋法测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