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1514发布日期:2020-05-15 15:4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扣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扣件。



背景技术:

钢轨的减振扣件是轨道交通中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固定钢轨并保持钢轨的正确位置,将钢轨所受到的力传递给轨下基础,为钢轨提供支撑弹性,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建设,减振扣件也被广泛的使用,现有减振扣件由于连接件结构复杂,一方面在装配过程中,使得装配过程繁琐,装配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减振扣件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连接件结构复杂,因此对于减振扣件的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制造难度大。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装配的减振扣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减振扣件,以解决目前减振扣件装配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装配过程繁琐、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振扣件,包括上垫板、下垫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端部、连接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下垫板上设置第一装配部,所述上垫板上设置第二装配部,所述减振扣件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垫板上的通孔和位于所述通孔上方的凸槽,所述凸槽具有与所述第二端部形状一致的敞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能够穿过所述敞口部,所述凸槽位于靠近所述上垫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装配部包括位于靠近所述下垫板一侧的凸槽,所述凸槽有与所述第二端部形状一致的敞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能够穿过所述敞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扣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第一弹性垫、中间垫板、第二弹性垫和下垫板,所述减振扣件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垫、中间垫板、第二弹性垫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通孔,进而实现上垫板和下垫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扣件的侧壁设置横向限位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限位结构为套设在所述减振扣件外围的环形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扣件具有以下优势:所述的减振扣件仅通过所述连接件的插入和旋转实现所述减振扣件的装配,步骤简单、装配效率高;所述的减振扣件的连接件结构简单,对不同部件之间配合尺寸精度要求不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另一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横向限位结构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振扣件的又一斜视结构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件,101-第一端部,102-连接部,103-第二端部,2-下垫板,201-第一装配部,3-上垫板,301-第二装配部,4-第一弹性垫,5-中间垫板,6-第二弹性垫,7-横向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减振扣件,包括上垫板3、下垫板2和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包括第一端部101、连接部102和第二端部103,所述第一端部101和连接部102的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端部103与所述连接部102的另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3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下垫板2上设置第一装配部201,所述上垫板3上设置第二装配部301,所述减振扣件通过所述连接部102将所述上垫板3和下垫板2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3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垫板2上的通孔和位于所述通孔上方的凸槽,所述凸槽具有与所述第二端部103形状一致的敞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103能够穿过所述敞口部,所述凸槽位于靠近所述上垫板3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凸槽的两侧为自所述通孔边缘延伸出来的相对设置的半圆柱形槽壁,两侧壁的弦相对间隔平行设置,形成敞口部。

所述第二装配部301包括位于靠近所述下垫板2一侧的凸槽,所述凸槽有与所述第二端部103形状一致的敞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103能够穿过所述敞口部。优选的,所述凸槽的两侧为自所述通孔边缘延伸出来的相对设置的半圆柱形槽壁,两侧壁的弦相对间隔平行设置,形成敞口部。更加优选的,所述半圆柱形槽壁为中空的半圆柱形槽壁,以在所述第二装配部301内形成所述第二端部103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1为金属材料,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的外部设置绝缘层或绝缘套,或者所述连接件1也可为抗拉强度高于金属材料的非金属材料。

在装配时,首先将所述上垫板3和下垫板2上下放置在一起,并将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和第二装配部301重叠设置,然后将所述连接件1的第二端部103自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和第二装配部301,最后,将所述连接件1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所述连接件1的第二端部103与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和第二装配部301交叉设置,即可完成所述减振扣件的装配,所述减振扣件仅通过所述连接件1的插入和旋转实现所述减振扣件的装配,步骤简单、装配效率高。

所述减振扣件为下部自锁式的减振扣件。

实施例2

所述减振扣件也可以为上部自锁式的减振扣件。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上垫板3上设有第二装配部301,所述下垫板2上设有第一装配部201。

所述第二装配部301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垫板3上的通孔和位于所述通孔下方的凸槽,所述凸槽具有与所述第二端部103形状一致的敞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103能够穿过所述敞口部,所述凸槽位于靠近所述下垫板2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凸槽的两侧为自所述通孔边缘延伸出来的相对设置的半圆柱形槽壁,两侧壁的弦相对间隔平行设置,形成敞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包括位于靠近所述上垫板3一侧的凸槽,所述凸槽有与所述第二端部103形状一致的敞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103能够穿过所述敞口部。优选的,所述凸槽的两侧为自所述通孔边缘延伸出来的相对设置的半圆柱形槽壁,两侧壁的弦相对间隔平行设置,形成敞口部。更加优选的,所述半圆柱形槽壁为中空的半圆柱形槽壁,以在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内形成所述第二端部103的容纳空间。

在装配时,首先将所述上垫板3和下垫板2上下放置在一起,并将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和第二装配部301重叠设置,然后将所述连接件1的第二端部103自上向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装配部301和第一装配部201,最后,将所述连接件1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所述连接件1的第二端部103与所述第一装配部201和第二装配部301交叉设置,即可完成所述减振扣件的装配,所述减振扣件仅通过所述连接件1的插入和旋转实现所述减振扣件的装配,步骤简单、装配效率高。

实施例3

所述减振扣件也可以为多层减振扣件。具体的,如图7-9所示,所述减振扣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3、第一弹性垫4、中间垫板5、第二弹性垫6和下垫板2,所述多层减振扣件通过连接件1进行连接,所述上垫板3上设有第二装配部301,所述下垫板2上设有第一装配部201,所述第二装配部301和第一装配部201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弹性垫4、中间垫板5、第二弹性垫6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1能够穿过所述通孔,进而实现上垫板3和下垫板2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减振扣件的侧壁设置横向限位结构7,优选的,所述横向限位结构7为套设在所述减振扣件外围的环形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