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4298发布日期:2020-04-24 21:5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交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指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间通过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这种立交车辆可以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行车相互干扰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尤其是当在中心城区建造互通式立交桥以求解决城市主干道交通拥堵状况时,因为占地巨大,工程会面临支付巨额的拆迁补偿款,并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回转式立交桥,具备互通式立交桥的优势,交通运行连续,无冲突点,各方向行车几乎无干扰,主要利用原路面占地,占地面积小、降低造价,适用于中心城区、老城区(即用地严重受限,周边存在现有建筑无法拆除,或拆除将产生巨额拆迁补偿款状况)的十字道路交叉节点改造工程,不会大范围修改原有城市规划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回转式立交桥,节省用地,大幅度降低拆迁补偿款,有利于市政规划建设,空间利用率高,适用于中心城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回转式立交桥,包括十字交叉的南北直道和东西直道,南北直道的两端分别为南路口和北路口,东西直道的两端分别为东路口和西路口,所述的南路口和东路口之间连接有南向东右转匝道,所述的东路口和北路口之间连接有东向北右转匝道,所述的北路口与西路口之间连接有北向西右转匝道,所述的西路口与南路口之间连接有西向南右转匝道,所述的南北直道为地下干道,所述东西直道为上层高架干道,所述的南向东右转匝道、东向北右转匝道、北向西右转匝道和西向南右转匝道均为地面干道,在南北直道上方以十字交叉处为中心对称架设有呈“ω”型构造的南向西左转匝道和北向东左转匝道,在东西直道下方以十字交叉处为中心对称架设有呈“ω”型构造的东向南左转匝道和西向北左转匝道,所述的南向西左转匝道、北向东左转匝道、东向南左转匝道和西向北左转匝道为同一层设置的下层高架干道,所述的南向西左转匝道连通南路口和西路口,所述的北向东左转匝道连通北路口和东路口,所述的东向南左转匝道连通东路口和南路口,所述的西向北左转匝道连通西路口和北路口。

进一步的,南向东右转匝道的入口设置在南向西左转匝道的入口的外侧,东向北右转匝道的入口设置在东向南左转匝道的入口的外侧,北向西右转匝道的入口设置在北向东左转匝道的入口的外侧,西向南右转匝道的入口设置在西向北左转匝道的入口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南北直道和东西直道上均设有双向车道。

进一步的,所述南向西左转匝道横跨东向北右转匝道的出口、南北直道和北向西右转匝道的入口,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横跨西南向弯道的出口、南北直道和南向东右转匝道的入口,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横跨北向西右转匝道的出口和西向南右转匝道的入口,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横跨南向东右转匝道的出口和东向北右转匝道的入口。

进一步的,东西直道的底部高度为13米,上层高架干道和下层高架干道之间的竖直距离为6米。

进一步的,在南路口、北路口东路口、西路口和两侧都设有绿化地。

进一步的,在南路口、北路口、东路口和西路口两侧都设有停车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立交桥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立交桥,占地面积小,通过将匝道向主干线靠拢进而减少占地面积。渠化水平高,(1)限制车辆行驶路线,减小交通冲突;(2)各个支路在主路的远端汇聚,而不是在完成转弯后的较短距离内汇聚,合流区段长,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立交桥的俯视图;

图2为去除图1中上侧高架干道部分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回转式立交桥十字交叉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南北直道,2-东西直道,3-南路口,4-北路口,5-东路口,6-西路口,7-南向东右转匝道,8-东向北右转匝道,9-北向西右转匝道,10-西向南右转匝道,11-南向西左转匝道,12-北向东左转匝道,13-东向南左转匝道,14-西向北左转匝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回转式立交桥,包括十字交叉的南北直道1和东西直道2,南北直道1的两端分别为南路口3和北路口4,东西直道2的两端分别为东路口5和西路口6,所述的南路口3和东路口5之间连接有南向东右转匝道7,所述的东路口5和北路口4之间连接有东向北右转匝道8,所述的北路口4与西路口6之间连接有北向西右转匝道9,所述的西路口6与南路口3之间连接有西向南右转匝道10,所述的南北直道1为地下干道,所述东西直道2为上层高架干道,所述的南向东右转匝道7、东向北右转匝道8、北向西右转匝道9和西向南右转匝道10均为地面干道,在南北直道1上方以十字交叉处为中心对称架设有呈“ω”型构造的南向西左转匝道11和北向东左转匝道12,在东西直道2下方以十字交叉处为中心对称架设有呈“ω”型构造的东向南左转匝道13和西向北左转匝道14,所述的南向西左转匝道11、北向东左转匝道12、东向南左转匝道13和西向北左转匝道14为同一层设置的下层高架干道,所述的南向西左转匝道11连通南路口3和西路口6,所述的北向东左转匝道12连通北路口4和东路口5,所述的东向南左转匝道13连通东路口5和南路口3,所述的西向北左转匝道14连通西路口6和北路口4。

南向东右转匝道7的入口设置在南向西左转匝道11的入口的外侧,东向北右转匝道8的入口设置在东向南左转匝道13的入口的外侧,北向西右转匝道9的入口设置在北向东左转匝道12的入口的外侧,西向南右转匝道10的入口设置在西向北左转匝道14的入口的外侧。左转匝道的入口都是靠近相应位置处的右转匝道布置,所有的车通过右侧上桥实现左转,是为了满足最小转弯半径。

南北直道1和东西直道2上均设有双向车道。

南向西左转匝道11横跨东向北右转匝道8的出口、南北直道1和北向西右转匝道9的入口,所述北向东左转匝道12横跨西向南右转匝道10的出口、南北直道1和南向东右转匝道7的入口,所述东向南左转匝道13横跨北向西右转匝道9的出口和西向南右转匝道10的入口,所述西向北左转匝道14横跨南向东右转匝道7的出口和东向北右转匝道8的入口。

东西直道2的底部高度为13米,上层高架干道和下层高架干道之间的竖直距离为6米,两侧之间的间隙仅供车辆通过,降低立交桥的高度,中心节点位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各不同高度道路在空间上有序穿插错落,既最大化利用空间,又不相互产生干扰,且对周围建筑无遮挡。

在南路口3、北路口4、东路口5和西路口6两侧都设有绿化地。

在南路口3、北路口4、东路口5和西路口6两侧都设有停车道,便于停车。

本专利中的一种回转式立交桥:1、垂直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地下层(地下干道)、地面层(地面干道)、地上一层(下层高架干道)和地上二层(上层高架干道);2、采用远端分流方式,在通行车辆进入交叉路口一段距离之前即进行车道分流;3、南北向直行通道(双向八车道)为地下层(地下干道),由南向北、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由东向西右转方向车道均在地面层(地面干道),由南向北、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由东向西左转方向车道在地上一层(下层高架干道),东西向直行通道(双向八车道)为地上二层(上层高架干道);4、通过合理设置,实现路口全互通无红绿灯通过,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干扰,无任何障碍,无需等待,行车通畅;5、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既能够在城市十字路口新建,或是在原有的立交桥的基础上改建,新建和改建的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结构简单,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好能够很好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本立交桥的通行有以下几种情形:

(1)由南向北及由北向南由地下层穿行;(2)由西向东或是由东向西由地上二层通过;(3)由南向北左转,先直行至交叉路口北侧,在“ω”状的左转匝道上左转270°完成左转;由西向东左转,先直行至交叉路口东侧,在“ω”状的左转匝道上左转270°完成左转;由北向南左转,先直行至交叉路口南侧,在“ω”状的左转匝道上左转270°完成左转;由东向西左转,先直行至交叉路口西侧,在“ω”状的左转匝道上左转270°完成左转;(4)由南向北右转,由西向东右转,由北向南右转和由东向西右转,直接在地面层上的右转匝道上右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