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1193发布日期:2020-04-14 21:0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海绵城市的绿水功能非常关键,目前海绵城市只是使用具有滤水功能的滤水砖,滤水效果不尽理想。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是设计透水性好的路面,以使得雨水可以渗透路面,从而被回收利用,然而其并不能很好的使得雨水渗透路面,同时的,雨水常常携带有害元素(例如磷)和路面上的污物、大颗粒杂质,现有的雨水回收结构可能会被堵塞,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其透水性好,并且可以有效地除去雨水中的有害元素,且不易堵塞,容易清理堵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

壳体100,该壳体100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00顶部开通设有开口,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00用于支撑整个透水砖,在壳体100顶部开设有开口,从而可以设置盖体200,当透水砖发生堵塞时,可以通过打开盖体200进行清理,十分方便;以及

盖体200,该盖体200一侧与所述壳体100的开口可转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00的开口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盖体200上开设有若干漏水缝201,可以理解,盖体200一侧与壳体100销接,另一个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使用时盖体200盖于壳体100,承载压力,当发生堵塞时,可以很容易打开,便于清理;以及

过滤结构300,该过滤结构3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部,在所述壳体100内下部一体凸设有限位环101,所述过滤结构300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上,且与所述壳体100内壁留有空隙,形成供雨水流过的路径3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过滤结构300侧面上开设有供雨水流过的孔,雨水由盖体200的漏水缝201流入壳体100内,由过滤结构300顶部流入过滤结构300内,由过滤结构300的侧面的孔流出;以及

浮力结构400,该浮力结构400套设于所述过滤结构300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浮力结构400用于提供浮力,在使用时,过滤后的雨水由过滤结构300的侧面的孔流出,落在限位环101、壳体100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当从过滤结构300内流出的雨水越来越多时,浮力结构400受浮力带动过滤结构300浮起,从而雨水可以由限位环101与过滤结构300下部形成的空隙流入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由第二排水口600排出;以及

第一排水口500,该第一排水口500开通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上方,所述第一排水口500用于将降雨初期的雨水排出弃流;以及

第二排水口600,该第二排水口600开通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下方,所述第二排水口600用于将雨水排出收集;

所述第一排水口500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排水口600的内径,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排水口500内径设置较小,从而使得流入的雨水大于从第一排水口500流出的雨水,从而雨水可以将浮力结构400浮起。

可选的,所述过滤结构300包括:

过滤壳体310,该过滤壳体310为中空长方体结构,其顶端开设有通往其内部空腔的开口,在所述过滤壳体310内部设置有过滤网311,所述过滤网贴合所述过滤壳体310设置;

所述过滤壳体310侧面上开设有供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的若干过滤孔3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结构400为充气环,所述充气环套设于所述过滤壳体310的下部,位于过滤孔320下方。在使用时,雨水被过滤后由过滤孔320流出,流入限位环101、壳体100内壁、过滤壳体310形成的空腔中,同时,部分雨水由第一排水口500流出,由于第一排水口500内径设置的较小,故流入的雨水大于流出的雨水,故该空腔中水位上升,带动充气环及过滤结构300上升。此时,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分开,雨水由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之间的空隙流入下方的空腔中,进而由第二排水口600流出。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降雨初期的雨水,由第一排水口500排出,从而减少回收雨水中有害元素的存在。

可选的,所述过滤结构300还包括:除杂单元,该除杂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滤结构300的过滤壳体310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杂单元用于除去雨水中的有害元素,从而使得回收的雨水中,有害元素较少。

优选的,所述除杂单元包括:

活性炭吸附盒330,该活性炭吸附盒330固定设置于所述过滤壳体310底部;及

陶粒过滤层331,该陶粒过滤层331固定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盒330上方。所述陶粒过滤层331可以过滤雨水中的磷元素。

可选的,所述陶粒过滤层331包括:

石笼网,在所述石笼网内设置有陶粒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排水口600内还设置有滤网601。

可选的,在所述壳体100内还设置有浮球700和连杆701;

所述浮球700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下方,所述连杆701与所述浮球700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701远离浮球700一端与过滤结构300底部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浮球700设置于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内,其通过连杆701与所述过滤结构300底部相连接,随着流入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内的雨水越来越多,浮球700带动连杆701顶起所述过滤结构300,从而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分开,雨水可以直接流入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内,由第二排水口600排出,被收集。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盖体200一侧与壳体100销接,另一个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使用时盖体200盖于壳体100,承载压力,当发生堵塞时,可以很容易打开,便于清理。雨水被过滤后由过滤孔320流出,流入限位环101、壳体100内壁、过滤壳体310形成的空腔中,同时,部分雨水由第一排水口500流出,由于第一排水口500内径设置的较小,故流入的雨水大于流出的雨水,故该空腔中水位上升,带动充气环及过滤结构300上升。此时,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分开,雨水由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之间的空隙流入下方的空腔中,进而由第二排水口600流出。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降雨初期的雨水,由第一排水口500排出,从而减少回收雨水中有害元素的存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过滤结构300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过滤结构300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述的“设置”、“设于”、“设有”可以为固定连接设置,也可以为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状况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砖,包括:

壳体100,该壳体100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00顶部开通设有开口,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00用于支撑整个透水砖,在壳体100顶部开设有开口,从而可以设置盖体200,当透水砖发生堵塞时,可以通过打开盖体200进行清理,十分方便;以及

盖体200,该盖体200一侧与所述壳体100的开口可转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00的开口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盖体200上开设有若干漏水缝201,请参照图2,可以理解,盖体200一侧与壳体100销接,另一个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使用时盖体200盖于壳体100,承载压力,当发生堵塞时,可以很容易打开,便于清理;以及

请参照图3,过滤结构300,该过滤结构3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部,在所述壳体100内下部一体凸设有限位环101,所述过滤结构300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上,且与所述壳体100内壁留有空隙,形成供雨水流过的路径30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过滤结构300侧面上开设有供雨水流过的孔,雨水由盖体200的漏水缝201流入壳体100内,由过滤结构300顶部流入过滤结构300内,由过滤结构300的侧面的孔流出;以及

浮力结构400,该浮力结构400套设于所述过滤结构300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浮力结构400用于提供浮力,在使用时,过滤后的雨水由过滤结构300的侧面的孔流出,落在限位环101、壳体100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当从过滤结构300内流出的雨水越来越多时,浮力结构400受浮力带动过滤结构300浮起,从而雨水可以由限位环101与过滤结构300下部形成的空隙流入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由第二排水口600排出;以及

第一排水口500,该第一排水口500开通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上方,所述第一排水口500用于将降雨初期的雨水排出弃流;以及

第二排水口600,该第二排水口600开通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下方,所述第二排水口600用于将雨水排出收集;

所述第一排水口500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排水口600的内径,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排水口500内径设置较小,从而使得流入的雨水大于从第一排水口500流出的雨水,从而雨水可以将浮力结构400浮起。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结构300包括:

请参照图1、3,过滤壳体310,该过滤壳体310为中空长方体结构,其顶端开设有通往其内部空腔的开口,在所述过滤壳体310内部设置有过滤网311,所述过滤网贴合所述过滤壳体310设置;

所述过滤壳体310侧面上开设有供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的若干过滤孔3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结构400为充气环,所述充气环套设于所述过滤壳体310的下部,位于过滤孔320下方。在使用时,雨水被过滤后由过滤孔320流出,流入限位环101、壳体100内壁、过滤壳体310形成的空腔中,同时,部分雨水由第一排水口500流出,由于第一排水口500内径设置的较小,故流入的雨水大于流出的雨水,故该空腔中水位上升,带动充气环及过滤结构300上升。此时,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分开,雨水由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之间的空隙流入下方的空腔中,进而由第二排水口600流出。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降雨初期的雨水,由第一排水口500排出,从而减少回收雨水中有害元素的存在。

实施例2

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结构300还包括:除杂单元,该除杂单元设置于所述过滤结构300的过滤壳体310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杂单元用于除去雨水中的有害元素,从而使得回收的雨水中,有害元素较少。

所述除杂单元包括:

活性炭吸附盒330,该活性炭吸附盒330固定设置于所述过滤壳体310底部;及

陶粒过滤层331,该陶粒过滤层331固定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盒330上方。所述陶粒过滤层331可以过滤雨水中的磷元素。

所述陶粒过滤层331包括:

石笼网,在所述石笼网内设置有陶粒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排水口600内还设置有滤网601。

实施例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在所述壳体100内还设置有浮球700和连杆701;

所述浮球700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01下方,所述连杆701与所述浮球700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701远离浮球700一端与过滤结构300底部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球700设置于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内,其通过连杆701与所述过滤结构300底部相连接,随着流入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内的雨水越来越多,浮球700带动连杆701顶起所述过滤结构300,从而过滤结构300底部与限位环101分开,雨水可以直接流入限位环101下方的空腔内,由第二排水口600排出,被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采用递进式写法,重点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中的相同部分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