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铺路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815发布日期:2020-05-20 03:1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市政铺路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铺路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散步,在很多公园和路旁都会铺路砖,进而提高人们出行的舒适度,同时有助于市容建设。

目前,铺路方式主要采用陶土砖、黏土砖和烧结砖来进行铺路。同时,为了让雨水片排出,在铺路砖的上端面开设排水孔,进而使得雨水堆积在地面上,有时因积水过多会从铺路砖之间的缝隙中渗透至地面,在雨天有积水的情况下,踩踏铺路砖有时会产生翘起,进而有泥水从铺路砖的缝隙中溅出,影响行人的出行。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铺路砖,具有踩踏平整、防溅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支撑于地面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为长方体,所述砖本体的上端面开有若干水槽,若干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砖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砖本体的侧面贯通有通道,所述通道与两个所述水槽相连通,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砖本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插入地面的圆锥块,若干所述圆锥块的尖端朝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本体的下端面与地面共面设置,将若干砖本体铺设与地面时,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平整度,砖本体为长方体,在加工过程,有利于减少区分砖本体长度及宽度,有利于提高市政铺路砖的加工效率,同时节约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在砖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水槽,水槽具有一定深度,且通道与水槽相连通,水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水槽的槽口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有利于提高雨水排放的导向性,进而使得雨水顺着水槽的斜面向下流淌至地面,进而将雨水排入通道内,部分雨水顺着相邻砖本体之间的间隙流入地面,通道可增大雨水的积水容量,当地面积水,积水大部分在通道内,有利于减少积水从砖本体之间的间隙渗透至砖本体表面的情况,圆锥块为圆锥体,且圆锥块的尖端朝下设置,以便于将圆锥块插入地面,进而固定圆锥块以及砖本体,使得支撑于地面的砖本体整体更加稳定,有利于减少因踩踏砖本体上端面而出现翘起,使得砖本体下方的积水从砖本体之间的溅出的情况,进而使得若干铺设于地面的砖本体整体更加平整稳定。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水槽便于将雨水排至通道内,以减少砖本体表面积水的情况,同时圆锥块有利于提高若干铺设于地面上的砖本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减少因踩踏而翘起或溅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本体的侧面一体连接有搭块,所述砖本体与所述搭块相对的侧面一体连接有挡块,所述砖本体的搭块的下端面与相邻所述砖本体的挡块的上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块的长度方向与水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挡块的长度方向与水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搭块沿搭块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砖本体的两个侧面共面设置,同时,挡块沿挡块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砖本体的两个侧面共面设置,搭块和挡块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有利于增大搭块与挡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搭块对挡块的抵接力均匀得分布于挡块的上端面,以提高若干砖本体支撑于地面时,整体结构的稳定,通过搭块与挡块抵接,有利于提高若干砖本体支撑于地面时整体结构的平整度,以进一步减少相邻砖本体出现高度错位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本体的上端面凸起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端面有设置有提高摩擦力的防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的长度方向与水槽的长度方向一致,凸块与砖本体的上端面存在高度差,以便于将凸块上端面的雨水流至凸块的上端面,进而流至水槽内,以提高砖本体上方的排水速度,进而减小砖本体上方因积水湿滑,而增大滑倒的概率,同时人们可以在凸块上端面进行踩踏步行,以减少与雨水接触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的减少因湿滑而滑倒的概率,从而提高在砖本体上端面步行的安全性;同时,在凸块的上端面设置防滑部,有利于提高凸块上端面的表面摩擦力,以减少人们在砖本体上方步行而滑倒的情况,从而提高人们步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通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通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地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为圆柱体,支撑柱位于通道内,以支撑砖本体,进而减少因行人踩踏而使得砖本体塌陷的情况,以增强砖本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的下端面向下贯通有若干排水孔,若干所述排水孔的轴线与所述圆锥块的轴线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通过圆锥块与地底下相连通,以便于将通道内的水排至地底下,从而减少地面及通道内上积水的情况,同时,有利于减少水从相邻砖本体之间的间隙溅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块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挡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与所述第二倒角的倾斜程度一致,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均倾斜朝下设置,当相邻两个所述砖本体相互抵接且固定于地面上时,所述搭块的所述第一倒角与相邻所述砖本体的所述挡块的所述第二倒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两个砖本体相互抵接时,搭块与挡块之间有缝隙,部分雨水会顺着相邻砖本体之间的缝隙流至地面,通过设置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有利于提高雨水流至地面的导向性,使得从搭块与挡块之间的缝隙流至地面的水流更加顺畅;同时,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有利于提高相邻砖本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少相邻砖本体相互分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与所述砖本体之间设置有圆倒角,所述圆倒角朝向所述水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倒角朝向水槽设置,以便于将凸块上方的水排至水槽,进而流至通道内,使得砖本体上方的雨水排至通道的流速加快,以减少人们在砖本体上因湿滑而滑倒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行人在砖本体上步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本体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砖本体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圆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地面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所述凸块的高度一致;所述水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水槽沿所述水槽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供所述圆锥块插入的锥槽,所述锥槽与所述水槽相连通,所述锥槽的锥度与所述圆锥块的锥度一致,所述圆锥块的轴线与所述锥槽的轴线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为圆柱体,连接杆的长度等于凸块的上端面至砖本体的上端面的距离,将若干市政铺路砖沿高度方向进行堆叠时,以便于保持上下相邻的砖本体的搭块相互对齐,且挡块相互对齐,同时便于将圆锥块插入砖本体上端面的锥槽内,连接杆凸出于砖本体的上端面设置,且保持上方的砖本体的下端面与下方的砖本体的凸块的上端面抵接,同时有利于减少因堆叠的砖本体倾斜设置或者碰撞上方的砖本体而导致砖本体倾倒的情况,进而提高堆叠的若干砖本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使得若干砖本体的堆叠操作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水槽和通道,以便于将雨水从水槽排至通道,同时,通道有利于增大积水的容积,有利于加快将砖本体上端面的雨水排至通道和地面的速率,进而减少行人在砖本体上步行而滑倒的概率;

2.通过设置圆锥块,以便于将圆锥块插入地面,进而固定砖本体,以提高砖本体固定于地面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少因踩踏砖本体上端面而产生翘起的情况,进而减少地面上的积水从相邻砖本体之间的缝隙中溅出的情况;同时圆锥块的锥度与锥槽的锥度一致,以便于将若干砖本体相互堆叠,同时减少上方砖本体倾倒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若干砖本体整体堆叠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搭块和挡块,在铺设砖本体的时候,以便于搭块与挡块相互抵接,以提高相邻砖本体整体的平整度,进而使得相邻砖本体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砖本体因踩踏而翘起的情况;

4.通过设置凸块和防滑部,以便于提高凸块上端面的粗糙度,进而提高凸块上端面的摩擦力,有利于减少行人在砖本体上端面滑倒的情况,同时,凸块与砖本体的上端面存在高度差,通过圆倒角提高流水的导向性,进而加快雨水的排水速度,以减少行人滑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铺设砖本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堆叠砖本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砖本体;11、通道;111、排水孔;112、支撑柱;12、水槽;121、锥槽;13、挡块;131、第二倒角;14、连接杆;141、圆锥块;15、凸块;151、防滑部;152、圆倒角;16、搭块;161、第一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支撑于地面的砖本体1,砖本体1为长方体,砖本体1的上端面开有两个水槽12,水槽12的长度方向与砖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水槽12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两个水槽12分列于砖本体1的中垂面的两侧,且关于砖本体1的中垂面对称设置,水槽12沿水槽1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有锥槽121,锥槽121为锥台体,且锥槽121与水槽12相连通,锥槽121的内侧壁与水槽12的内侧壁相切设置。

砖本体1的侧面的中部贯通有通道11,通道11的横截面为长方体,通道11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通道11关于砖本体1的中垂面对称设置,通道11与水槽12以及锥槽121相互连通。

砖本体1的上端面凸起有凸块15,凸块15的横截面为长方体,凸块15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凸块15位于两个水槽12之间的位置,且凸块15关于砖本体1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凸块15沿水槽12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与砖本体1的侧面共面设置。凸块15朝向水槽12的侧面与砖本体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圆倒角152,圆倒角152朝向水槽12设置。凸块15的上端面设置有增强表面摩擦力的防滑部151。

通道1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柱112的一端与通道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柱112的另一端与通道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112的轴线与砖本体1的中垂面共面设置,且两个支撑柱112的轴线的连线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

砖本体1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有四个连接杆14,连接杆14为圆柱体,连接杆14的长度与凸块15的上端面至砖本体1的上端面的距离一致,连接杆14的一端与砖本体1的下端面一体连接,连接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锥块141,圆锥块141为圆锥体,连接杆14的轴线与圆锥块141的轴线同轴设置,圆锥块141的尖端朝下设置。通道11的下端面向下贯通有四个排水孔111,排水孔111的轴线与连接杆14的轴线同轴设置。

圆锥块141的锥度与锥槽121的锥度一致,圆锥块141的轴线与锥槽121的轴线同轴设置,锥槽121靠近砖本体1上端面的圆弧直径与圆锥块141靠近砖本体1的最大的圆锥一致。当上下相邻砖本体1进行堆叠时,凸块15和水槽12相互对齐,圆锥块141插入相邻砖本体1的锥槽121内,且上方的砖本体1的下端面与下方的砖本体1的凸块15的上端面抵接。

砖本体1的侧面一体连接有搭块16,搭块16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搭块16沿水槽1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砖本体1的侧面共面设置,搭块16的上端面与砖本体1的上端面共面设置,搭块16的下端面开有第一倒角161,第一倒角161向砖本体1的方向倾斜朝下设置,搭块16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

砖本体1与搭块16相对的侧面一体连接有挡块13,挡块13的长度方向与水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挡块13沿水槽1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砖本体1的侧面共面设置挡块13的下端面与砖本体1的下端面共面设置,挡块13的上端面开有第二倒角131,第二倒角131向砖本体1的方向倾斜朝上设置,第二倒角131与第一倒角161的倾斜程度一致,挡块13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当相邻两个砖本体1铺于地面上时,砖本体1的搭块16的下端面与相邻的砖本体1的挡块13的上端面相互抵接,使得第一倒角161与第二倒角131抵接。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

工作时,当需要将若干市政铺路砖铺设于地面上时,首先,将地面清扫干净,利用相关工具将地面拍打平整,然后依照相同的铺设情况将若干市政铺路砖铺设于地面上。

接着,将第一块市政铺路砖的圆锥块141插入地面,至砖本体1的下端面与地面抵接,以固定砖本体1的同时,减少因踩踏砖本体1而产生翘起的情况。接着,将相邻的市政铺路砖的圆锥块141插入地面,当砖本体1的下端面与地面抵接时,搭块16的下端面与相邻的砖本体1的挡块13的上端面抵接,依次操作,将一排的市政铺路砖铺设与地面上。

接着,铺设下一排市政铺路砖,首先将下一排的第一个市政铺路砖的圆锥块141插入地面至砖本体1的下端面与地面抵接,同时,使得砖本体1沿水槽12长度方向的侧面与上一排的砖本体1沿水槽12长度方向的侧面相互抵接,同时,使得上下两排的市政铺路砖相互对齐设置,以保持若干铺设于地面上的市政铺路砖的整体平整度。

依次操作,一排一排地将若干市政铺路砖铺设与地面上,由此,完成将若干市政铺路砖铺设于地面上的操作(如图3)。

当需要将生产好的若干市政铺路砖堆叠起来时,首先,将若干砖本体1平放在踏板上,然后将若干砖本体1的水槽12及搭块16与下方的砖本体1的水槽12及搭块16相互对齐的前提下,将上方的砖本体1的圆锥块141插入下方的砖本体1的锥槽121内,并且使得上方的砖本体1的下端面与下方的砖本体1的凸块15的上端面抵接,以减少因地面倾斜或碰撞到上方砖本体1而导致市政铺路砖倾倒的情况,从而提高若干市政铺路砖堆叠过程的安全性。由此,完成将若干市政铺路砖堆叠起来的操作(如图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