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4151发布日期:2020-08-11 22:19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节段预制拼装法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时,需要在预制节段上设置吊装孔,节段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转移至养护区养护以及现场拼装时,起吊机具设备均需利用吊装孔进行吊装,节段吊装完成后需要对吊装孔进行封堵,以保证节段的整体性,防止桥梁在运营阶段渗水。

节段吊装孔通常做成圆柱形,吊装孔封堵时,通常采用将略大于吊装孔道直径的竹胶板通过钢丝绳悬吊在孔道下方,作为模板完成混凝土浇筑封堵处理。此方法虽然较为经济,但也给孔道封堵施工带来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竹胶板制作,钢丝绳绑扎施工繁琐。2)竹胶板放置在梁底,由于此时梁体已架设完成,梁底竹胶板放置较为不便。3)竹胶板通过钢丝悬吊固定,密闭性及稳定性较差,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容易出现扰动及漏浆。

也有采用橡胶封堵块进行孔道封堵的:先将直径略小于吊装孔道直径的橡胶堵块用锤击筒锤击至吊装孔底部位置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堵。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封堵工效较高,可以解决传统吊装孔道封堵技术中施工繁琐、密闭性差、容易漏浆等不足之处,但也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所采用的橡胶封堵块容易老化,在后期运营阶段有掉落的风险;2)橡胶封堵块颜色与节段混凝土颜色不一致,影响外观效果;3)现场施工时橡胶封堵块需要单独采购,不能就地取材。4)吊装孔孔道尺寸受施工误差影响大小可能不完全统一,若橡胶封堵块与吊装孔之间的间隙较大,在灌注吊装孔封堵用微膨胀混凝土的过程中可能会脱落或漏浆,对已经架设好的节段会造成污染,影响整体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为孔道封堵时提供较多的施工操作空间,便于孔道封堵施工操作,大大提高封堵效率,且外观质量及后期耐久性较好,能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设置在节段箱梁上的吊装孔和封堵于所述吊装孔的封堵装置,所述吊装孔为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通孔,所述封堵装置包括混凝土封堵块和带弯钩钢筋,所述混凝土封堵块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该混凝土封堵块的锥度与待封堵的所述吊装孔的锥度一致,所述混凝土封堵块的底面与所述吊装孔的底部平齐,所述混凝土封堵块的高度低于所述吊装孔的高度,所述混凝土封堵块的外壁与所述吊装孔的内壁贴合,所述带弯钩钢筋包括连接段和位于连接段下端与所述连接段一体成型的第一弯钩段,所述带弯钩钢筋竖直插入在所述混凝土封堵块中,所述第一弯钩段位于该混凝土封堵块内,所述连接段上端从该混凝土封堵块的顶端伸出于所述混凝土封堵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封堵块与其封堵的吊装孔所在节段箱梁采用同一批次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封堵块的外侧面设置有环氧树脂胶,以用于填充混凝土封堵块的外侧面与节段箱梁在吊装孔处的内壁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吊装孔内位于混凝土封堵块上浇筑有微膨胀混凝土,所述微膨胀混凝土的顶面与吊装孔顶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节段箱梁上的吊装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可以为孔道封堵时提供较多的施工操作空间,便于孔道封堵施工操作,大大提高封堵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封堵块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在其顶面灌注微膨胀混凝土后,混凝土封堵块会在微膨胀混凝土的压力下与节段吊装孔越压越紧,施工时及后期运营过程中不会从吊装孔中脱落;

3)混凝土封堵块、带弯钩钢筋以及环氧树脂胶均为节段预制拼装用桥梁必须使用的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混凝土封堵块与节段预制时混凝土为同一片批次混凝土,外观颜色和质量一致,环氧树脂胶密封和防水效果较好,固化后外观颜色可以和节段箱梁颜色一致或接近,从而使得吊装孔封堵后外观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段箱梁及吊装孔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段箱梁及吊装孔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堵装置封堵吊装孔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吊装孔,2、节段箱梁,3、混凝土封堵块,4、带弯钩钢筋,5、环氧树脂胶,6、微膨胀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设置在节段箱梁2上的吊装孔1和封堵于所述吊装孔1的封堵装置,所述吊装孔1为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通孔,其中心线竖直设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混凝土封堵块3和带弯钩钢筋4,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该混凝土封堵块3的锥度与待封堵的所述吊装孔1的锥度一致,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的底面与所述吊装孔1的底部平齐,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的外壁与所述吊装孔1的内壁贴合,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的高度低于所述吊装孔1的高度,所述带弯钩钢筋4包括连接段41和位于连接段41下端与所述连接段41一体成型的第一弯钩段42,所述带弯钩钢筋4竖直插入在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中,所述第一弯钩段42位于该混凝土封堵块3内,并且所述第一弯钩段42的钩尖不超出该混凝土封堵块3的外侧面,即带弯钩钢筋4埋入混凝土封堵块3中的长度应小于相应位置封堵块宽度,不能外露,所述连接段41上端从该混凝土封堵块3的顶端伸出于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

与现有圆柱形吊装孔1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孔1为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通孔,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为与所述吊装孔1相适配的形状,即也是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的最小直径与所述吊装孔1的最小直径相等,或者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的最小直径略小于所述吊装孔1的最小直径,以使当混凝土封堵块3塞入所述吊装孔1中,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可与所述吊装孔1的底面保持平齐。

优选地,所述连接段4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弯折段,通过设置第一弯钩段42,从而使带弯钩钢筋4与混凝土封堵块3的连接比较牢固,两者不容易脱离,通过设置第二弯钩段43,便于通过带弯钩钢筋4拿放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且后期浇筑微膨胀混凝土6后,可以使得混凝土封堵块3和微膨胀混凝土6牢固地连成一体,两者不容易发生分离和脱落。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与其封堵的吊装孔1所在节段箱梁2采用同一批次混凝土,从而使其强度等级和外观质量与节段箱梁2相同。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封堵块3的外侧面设置有环氧树脂胶5,以用于填充混凝土封堵块3的外侧面与节段箱梁2在吊装孔1处的内壁之间的空间,环氧树脂胶5在节段悬拼时需要在节段端面大量涂抹,环氧树脂胶5为节段预制拼装施工桥梁常见建筑材料,取材比较方便。

优选地,所述吊装孔1内位于混凝土封堵块3上浇筑有微膨胀混凝土6,所述微膨胀混凝土6的顶面与吊装孔1顶部平齐,通过混凝土封堵块3和微膨胀混凝土6共同将吊装孔1封堵住;通过带弯钩钢筋4,可以使得混凝土封堵块3和微膨胀混凝土6牢固地连成一体,两者不容易发生分离和脱落,进一步保证了封堵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梁吊装孔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

1)在预制节段箱梁2时,在节段箱梁2上设置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吊装孔1,制作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封堵装置;

2)清理节段箱梁2在吊装孔1处的内壁的灰尘和水并保持吊装孔1内壁干净干燥,以保证环氧树脂胶5的粘结密封效果;

3)在封堵装置的混凝土封堵块3外侧面均匀涂抹环氧树脂胶5;通过带弯钩钢筋4拿起混凝土封堵块3并将其塞入到待封堵的吊装孔1中,清理被挤出的环氧树脂胶5;混凝土封堵块3装入吊装孔1后,在同一水平横截面上,混凝土封堵块3的外径要等于或略小于吊装孔1相应位置的直径;

4)在环氧树脂胶5固化后,向吊装孔1内灌注微膨胀混凝土6,待微膨胀混凝土6振捣后抹平顶面,从而通过混凝土封堵块3和微膨胀混凝土6共同将吊装孔1封堵住,通过带弯钩钢筋4,可以使得混凝土封堵块3和微膨胀混凝土6牢固地连成一体,两者不容易发生分离和脱落,进一步保证了封堵的质量。

其中,节段箱梁2浇筑后剩余的混凝土及钢筋头制作混凝土封堵块3和带弯钩钢筋4利用节段箱梁2浇筑后剩余的混凝土及钢筋头制作,从而使其强度等级和外观质量与节段箱梁2相同。

如果混凝土封堵块3的底面超出吊装孔1底部,则采用砂轮打磨混凝土封堵块3,使混凝土封堵块3的底面与节段箱梁2的表面保持平整。

所述带弯钩钢筋4的顶部距离吊装孔1顶部部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钢筋保护层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封堵块3、带弯钩钢筋4、环氧树脂胶5和微膨胀混凝土6来封堵吊装孔1,封堵方便,质量好,混凝土封堵块3、带弯钩钢筋4、环氧树脂胶5均为节段预制拼装用桥梁使用的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环氧树脂胶5密封和防水效果较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