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1282发布日期:2020-07-21 12:1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中的搅拌缸采用的是水平布置的结构形式,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混合的均匀性,势必要求延长搅拌缸体的长度,以此来延长沥青混合料在搅拌缸体内的搅拌时间,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搅拌缸整体重量大,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而且对于固定结构的搅拌缸其对于各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适应性不佳,无法灵活变换设备本身相关参数,导致生产效率低。

鉴于上述缺点的存在,本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所带来的混合均匀性和类型适用性具有进一步提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包括上下两级设置的搅拌机a和搅拌机b,该搅拌机a和搅拌机b均包括有底座、搅拌缸体、搅拌装置及传动装置,搅拌缸体的靠近其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机a的出料口与搅拌机b的进料口上下连通设置;搅拌装置安装于搅拌缸体内,并由传动装置带动作旋转搅拌动作;搅拌机a的搅拌装置具有平行布置的两根搅拌轴,搅拌轴上的搅拌臂的布置形式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为:三进给一返回设一组,一进给一返回设若干组,后返回设一组,该后返回对应的后返回臂位于出料口的后方;搅拌机b的搅拌装置具有平行布置的两根搅拌轴,搅拌轴上的搅拌臂的布置形式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为:n进给一返回,后返回设一组,该后返回对应的后返回臂位于出料口的后方。

所述搅拌轴上设有13根搅拌臂,搅拌装置a的所述一进给一返回设4组;搅拌装置b的n进给一返回为11进给一返回。

所述搅拌机a和搅拌机b还均包括有倾角调节机构,倾角调节机构安装于底座与搅拌缸体间,调节搅拌缸体以出料口所在端为倾斜高端的倾角度。

所述倾角调节机构为举升机构,搅拌缸体的对应进料口所在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上,举升机构活动铰接在搅拌缸体与底座间,以对搅拌缸体的对应出料口所在一端作升降调节动作。

所述举升机构为两组举升油缸,对称设于搅拌缸体的两侧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所述连续两级搅拌进程布置形式是在上下两级连续搅拌的基础上特别设计的,两级搅拌进程的所述特定形式布置所发挥的混料匀料效果具有十分突出性和利于实现各种类型沥青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搅拌机的主视图;

图2是搅拌机a的主视图;

图3是搅拌机b的主视图;

图4是搅拌机a上的倾角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搅拌机a100,底座11,搅拌缸体12,进料口121,出料口122,

传动装置13,搅拌装置14,倾角调节机构15;

搅拌机b200,底座21,搅拌缸体22,进料口221,出料口222,

传动装置23,搅拌装置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改进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上下两级设置的搅拌机a100和搅拌机b200,搅拌机a100和搅拌机b200呈上下层设于机架400上,为连续搅拌的上下两级。

搅拌机a100包括有底座11、搅拌缸体12、传动装置13及搅拌装置14。搅拌缸体12的靠近其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121和出料口122,具体来讲,搅拌缸体12以混合料在其内搅拌传送的方向为从前至后方向,搅拌缸体12的靠近其前端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21,搅拌缸体12的靠近其后端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22。搅拌装置14安装于搅拌缸体12内,具有平行布置的两根搅拌轴141,搅拌轴141在搅拌缸体12内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搅拌轴141上设有搅拌臂,搅拌臂按发挥的作用分为进给搅拌臂和返回搅拌臂。传动装置13安装于搅拌缸体12外,并且与搅拌装置14(两根搅拌轴141)传动连接,以此带动搅拌装置14(两根搅拌轴141)转动实现搅拌。

搅拌机b200的基础结构设计与搅拌机a100相同,包括有底座21、搅拌缸体22、传动装置23、搅拌装置24及卸料门装置26。搅拌缸体22的靠近其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221和出料口222。搅拌装置24安装于搅拌缸体22内,具有平行布置的两根搅拌轴241,搅拌轴241上设有搅拌臂,搅拌臂按发挥的作用分为进给搅拌臂和返回搅拌臂。传动装置13安装于搅拌缸体22外,并且与搅拌装置24(两根搅拌轴241)传动连接,以此带动搅拌装置24(两根搅拌轴241)转动实现搅拌。

搅拌机a100和搅拌机b200上下两级连续搅拌设计,其中搅拌机a100的出料口122与搅拌机b200的进料口221上下连通设置,如此搅拌机a100送出的混合料即可直接连续送入搅拌机b200中。

本案的主要发明点在于,搅拌机a100和搅拌机b200的各自搅拌装置的新颖组合设计,如图2所示,搅拌机a100的搅拌装置14,其二搅拌轴141上的搅拌臂的布置形式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为:三进给一返回设一组,一进给一返回设若干组,后返回设一组,该后返回对应的后返回臂位于出料口的后方。换言之,搅拌机a的搅拌臂的布置形式分三个阶段,从进料口121开始,第一阶段先连续三个进给臂142配一返回臂142,用于将沥青混合料快速拨动至搅拌缸中部,避免沥青混合料滞积于搅拌缸前端部;第二阶段,搅拌缸中部采用一进给臂142配一返回臂143的若干重复组结构形式,通过搅拌臂的旋转运动,带动沥青混合料在有限的空间进行充分的搅拌融合;第三阶段,于出料口122的后方设置一后返回臂144,用于快速将沥青混合料拨动至卸料门,同时避免在出料口122后方滞留。

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机b200的搅拌装置24,其二搅拌轴241上的搅拌臂的布置形式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为:n进给一返回,后返回设一组,该后返回对应的后返回臂位于出料口的后方。换言之,搅拌机b200的搅拌臂的布置形式分两个阶段,经过上级混合搅拌的沥青混合料由进料口121送入,第一阶段采用n根同一朝向的进给臂242,沥青混合料可迅速向搅拌缸尾部流动,搅拌流动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第二阶段,于出料口222的后方设置一后返回臂244,用于快速将沥青混合料拨动至卸料门,同时避免在出料口222后方滞留。

给出优选实施例,所述搅拌装置14的搅拌轴141上设有13根搅拌臂,对应所述一进给一返回设4组,即布置形式为进给/进给/进给/返回/进给/返回/进给/返回/进给/返回/进给/返回/后返回;搅拌装置24的搅拌轴241上同样设有13根搅拌臂,n进给一返回为11进给一返回,即布置形式为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进给/返回/后返回。

所述搅拌机a100和搅拌机b200的各自搅拌装置的搅拌进程布置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该连续两级搅拌进程布置形式是在上下两级连续搅拌的基础上特别设计的,可以有效延长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时间,提高混合的均匀性,所带来的混合均匀性和类型适用性具有进一步提升。

优选方案,本案搅拌机a100和搅拌机b200还均包括有倾角调节机构,用于实现两级搅拌缸倾角度各自灵活可调。以搅拌机a100为例说明。搅拌机a100的倾角调节机构15安装于底座11与搅拌缸体12之间,用于调节搅拌缸体12的搅拌缸倾角度,该搅拌缸倾角度以出料口122所在端(后端)为倾斜高端,具体指搅拌缸体中心线与水平间的水平夹角a。同理,搅拌机a200的倾角调节机构安装于底座21与搅拌缸体22之间,用于调节搅拌缸体22的搅拌缸倾角度(搅拌缸水平夹角a)。在搅拌机硬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搅拌缸水平夹角的变化,来调节搅拌缸的出料速度,从而达到控制产量与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基本目的,同时利于各种类型沥青的适用性。

优选方案,所述倾角调节机构为举升机构,具体以搅拌机a100的倾角调节机构15为例,搅拌机b200的倾角调节机构同理。搅拌缸体12的前端(对应进料口121所在一端)活动铰接在底座11上,举升机构活动铰接在搅拌缸体12与底座11之间,以对搅拌缸体12的后端(对应出料口122所在一端)作升降调节动作。举升机构具体可以采用举升油缸,通过举升油缸的伸缩动作,即可带动搅拌缸体12后端升降,最终实现搅拌缸水平夹角a的调节。具体实施例中,举升油缸设有两组,对称设于搅拌缸体的两侧位置。所述倾角度值(搅拌缸水平夹角a)优选地控制在0°≤a≤25°范围内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