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7871发布日期:2020-07-10 16:1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桥梁、lng/石油储罐等工程通常设有减震隔震系统以避免建筑物受内部应力作用而损坏,以此提高建筑物、桥梁、lng/石油储罐等工程的安全性能。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隔震橡胶支座作为隔震装置。例如,在建筑物的基底或特定位置放置隔震装置,从而形成隔震层,以把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部分隔离。由此,通过隔震装置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从而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保障了上部结构及其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使建筑能够正常运营。

然而,现有的隔震装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的隔震装置易受水泥收缩、受力不均、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使隔震橡胶支座在安装完成后会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并形成一定的剪切变形,进而使隔震橡胶支座产生偏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隔震橡胶支座的减震隔震性能。此外,现有的隔震橡胶支座更换工艺复杂、更换困难、且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隔震装置,该隔震装置能够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并能够提高自身抗偏位能力。此外,该隔震装置更换操作简单便捷,能够降低跟换难度,提高了隔震装置的使用性能。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隔震装置,包括:支座本体;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两端的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与所述支座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板;预埋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预埋板之间的滑移材料;以及若干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所述滑移材料和所述预埋板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滑移材料和所述预埋板的连接组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方式、粘接方式或卡榫方式安装在所述支座本体的端部,从而与所述支座本体形成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移材料和所述预埋板之间设有滑移面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移材料的与所述滑移面板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储脂槽,所述储脂槽中设有润滑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脂槽设置成圆形,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滑移材料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所述滑移材料、所述滑移面板和所述预埋板均构造成方形或圆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所述滑移材料、所述滑移面板和所述预埋板的尺寸均大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尺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所述滑移材料、所述滑移面板和所述预埋板均设有若干供所述连接组件从中穿过的安装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所述滑移材料、所述滑移面板和所述预埋板的靠近四角位置处或沿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为螺栓套筒锚筋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隔震装置的优点之处在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震装置能够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并提高了自身抗偏位能力。并且,该隔震装置中的滑移机构拥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在无需顶升上部建筑物的情况下能够轻松的将支座取出,其更换操作简单便捷,能够降低更换难度,提高了隔震装置的使用性能和更换效率。此外,隔震装置结构稳定、更换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震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隔震装置未安装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滑移层表面的储脂槽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隔震装置;110-支座本体;120-滑移机构;121-连接板;122-预埋板;123-滑移材料;124-滑移面板;125-连接组件;12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一些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如“上”、“下”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震装置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隔震装置100包括支座本体110。在一个实施例中,支座本体110构造成圆柱体形。支座本体110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本体110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支座本体110例如可以为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天然隔震橡胶支座或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支座本体110能够在不破坏建筑物基础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更换安装隔震装置100,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基础的结构的稳定,提高了隔震装置100的更换安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隔震装置100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支座本体110的上下两端的滑移机构120。如图1所示,滑移机构120包括用于与支座本体110的轴向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21。连接板121通过螺栓连接方式、粘接方式或卡榫方式与支座本体110连固定接,且连接板121的尺寸设置成大于支座本体110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121的一个端面通过粘接方式安装到支座本体110的一端,从而与支座本体110形成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滑移机构120还包括预埋板122。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埋板122为方形板状,且连接板121的边长大于支座本体110的直径。预埋板122作为定位板,预埋板122在浇筑支墩前安装,用于对隔震装置100的施工进行定位。

如图1所示,在连接板121和预埋板122之间设有滑移材料123,且滑移材料123的一个端面与连接板121的一个端面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滑移材料123为方形板状,且滑移材料123的边长大于支座本体110的直径。滑移材料123采用耐压高分子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滑移材料123采用包括聚四氟乙烯材料和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滑移材料123和预埋板122之间设有滑移面板124,且滑移面板124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滑移材料123和预埋板122的端面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滑移面板124为方形板状,且滑移面板124的边长大于支座本体110的直径。滑移面板124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滑移材料123的厚度。滑移面板124采用具有低摩擦系数特性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滑移面板124采用镜面不锈钢板。在正常状态下,滑移材料123和滑移面板124不会影响隔震装置的减震隔震效果。当隔震装置出现偏位或需要更换时,将连接组件125的螺栓卸下,此时,对隔震装置100施加较小的水平力能够使滑移材料123和滑移面板124发生相对位移达到纠正偏位及更换的目的。待隔震装置100偏位纠正或更换后,通过连接组件125的螺栓将隔震装置100重新与墩台连接。

如图3所示,在滑移材料123的与滑移面板124的接触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储脂槽128,在储脂槽128内设有润滑脂。优选地,润滑脂采用硅脂。在一个实施例中,储脂槽128设置成圆形,且在滑移材料123上均匀分布设置。润滑脂能够有效减少滑移面板124与滑移材料123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通过连接组件125形成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25采用螺栓套筒锚筋组件。如图2所示,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均设有若干供连接组件125从中穿过的安装孔126。在一个实施例中,且安装孔126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的靠近四角位置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均分别设有8各安装孔126,且8个安装孔126均匀分布在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的四角位置处。连接组件125依次穿过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的安装孔126以使连接板121、滑移材料123、滑移面板124和预埋板122形成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震装置100具有良好的抗偏位能力,其能够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并且,隔震装置100中的支座本体110的两端设有滑移机构120,当第二隔震装置100出现偏位或需要更换时,通过滑移机构120能够对第二隔震装置100施加较小的水平力,从而使滑移材料123和滑移面板124发生相对位移以实现纠正偏位。这使得隔震装置100更换操作简单便捷,降低了更换难度,提高了隔震装置100的使用性能和更换效率。此外,隔震装置100结构稳定、更换工艺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