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5963发布日期:2020-09-25 18:1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推法桥梁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立交桥梁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拟建桥梁跨越既有公路、铁路线,且桥梁建设过程必须不影响公路、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营。当新建城市桥梁需要用来跨越既有交通繁忙的公路、轨道运营线时,一些常规的桥梁施工工艺并不能短时间内完成新建桥梁上跨既有运营线。这时,为了不中断繁忙的交通运营线,最大限度减小对既有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般会采用顶推法进行施工,即对预制好的梁体,以钢导梁进行导向,采用千斤顶纵或横向推进至设计要求的位置,实现跨越既有路线。

顶推法施工是指在沿桥纵轴方向的后置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梁,接着将预制好的节段与施工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将梁体向前顶推出预制场地,然后继续在预制场进行下一节段梁的预制,直至施工完成的一种施工方法。在山区,受到施工场地和运输条件的限制,顶推法施工是桥梁建设中非常有竞争力的一种施工方法。顶推法施工可以使用简单的设备建造长、大桥梁,施工费用低,施工平稳,主梁分段预制,结构整体性好。顶推施工方法发展至今,在顶推精度上取得很大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在顶推能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大跨度桥梁而言,在悬臂顶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千斤顶直接与梁体进行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局部应力较大,至使主梁结构破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千斤顶与主梁间的支撑体系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能够增大千斤顶与待顶推梁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主梁结构在支撑过程中遭到破坏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盆式橡胶支座和液压千斤顶,所述的盆式橡胶支座的顶面贴覆有橡胶垫块,所述的盆式橡胶支座底部固定安装在钢箱承托的顶面上;

所述的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端上方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的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端顶部周围设置有抱箍结构,所述的抱箍结构顶端与支撑钢板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支撑钢板上表面与钢箱承托下表面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抱箍结构包括第一半圆形抱箍和第二半圆形抱箍,所述的第二半圆形抱箍的顶端与支撑钢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半圆形抱箍侧壁设置有抱箍加劲板,所述的抱箍加劲板的顶端与支撑钢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抱箍加劲板与支撑钢板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一半圆形抱箍顶部设置有抱箍限位板,所述的抱箍限位板与支撑钢板平行设置,所述的抱箍限位板通过螺栓与支撑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一半圆形抱箍两侧设置有第一抱箍翼板,所述的第二半圆形抱箍两侧设置有第二抱箍翼板,所述的第一抱箍翼板和第二抱箍翼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橡胶垫块上表面与待顶推梁体的下表面紧密接触连接;所述的液压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墩顶支撑块上表面。

所述的抱箍限位板表面加工有椭圆孔,所述的螺栓穿过椭圆孔和支撑钢板实现抱箍限位板和支撑钢板的固定连接,所述的椭圆孔用于在螺栓处于非拧紧状态时调整第一半圆形抱箍和第二半圆形抱箍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液压千斤顶的支撑端侧壁与抱箍结构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橡胶层。

所述的第一抱箍翼板和第二抱箍翼板长度不同。

所述的钢箱承托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结构,所述的钢箱承托由采用钢板焊接制成。

所述的钢箱承托内设置有三条纵向的加劲板和三条横向的加劲板,所述的三条纵向的加劲板和三条横向的加劲板均竖直设置。

所述的钢箱承托顶部横向尺寸比钢梁桥的滑道加劲肋宽度或混凝土桥腹板宽度长m,m不小于10cm。

该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抱箍结构套在千斤顶外围,将千斤顶起顶力传递到钢箱承托上,再通过盆式橡胶支座及橡胶垫块将起顶力传递到待顶推梁体,从而起到扩大受力面积的作用。钢箱承托尺寸横向上比钢梁桥滑道加劲肋或混凝土桥腹板宽度略大10cm以上,以确保顶推过程中即使梁体发生横向偏位,本装置依然可以对起顶部位起到受力缓冲和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的水平截面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1-橡胶垫块,2-盆式橡胶支座,3-钢箱承托,4-抱箍结构,5-抱箍加劲板,6-抱箍限位板,7-支撑钢板,8-环形橡胶层,9-螺栓,10-液压千斤顶,11-待顶推梁体,12-墩顶支撑块,13-第一半圆形抱箍,14-第一抱箍翼板,15-第二半圆形抱箍,16-第二抱箍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盆式橡胶支座2和液压千斤顶10,所述的盆式橡胶支座2的顶面贴覆有橡胶垫块1,所述的盆式橡胶支座2底部固定安装在钢箱承托3的顶面上;

所述的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端上方设置有支撑钢板7,所述的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端顶部周围设置有抱箍结构4,所述的抱箍结构4顶端与支撑钢板7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支撑钢板7上表面与钢箱承托3下表面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抱箍结构4包括第一半圆形抱箍13和第二半圆形抱箍15,所述的第二半圆形抱箍15的顶端与支撑钢板7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半圆形抱箍15侧壁设置有抱箍加劲板5,所述的抱箍加劲板5的顶端与支撑钢板7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抱箍加劲板5与支撑钢板7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一半圆形抱箍13顶部设置有抱箍限位板6,所述的抱箍限位板6与支撑钢板7平行设置,所述的抱箍限位板6通过螺栓9与支撑钢板7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一半圆形抱箍13两侧设置有第一抱箍翼板14,所述的第二半圆形抱箍15两侧设置有第二抱箍翼板16,所述的第一抱箍翼板14和第二抱箍翼板16通过螺栓9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橡胶垫块1上表面与待顶推梁体11的下表面紧密接触连接;所述的液压千斤顶10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墩顶支撑块12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抱箍限位板6表面加工有椭圆孔,所述的螺栓9穿过椭圆孔和支撑钢板7实现抱箍限位板6和支撑钢板7的固定连接,所述的椭圆孔用于在螺栓9处于非拧紧状态时调整第一半圆形抱箍13和第二半圆形抱箍15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端侧壁与抱箍结构4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橡胶层8。

本实施例中,第一抱箍翼板14和第二抱箍翼板16长度不同。

本实施例中,钢箱承托3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结构,所述的钢箱承托3由采用钢板焊接制成。

本实施例中,钢箱承托3内设置有三条纵向的加劲板和三条横向的加劲板,所述的三条纵向的加劲板和三条横向的加劲板均竖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钢箱承托3顶部横向尺寸比钢梁桥的滑道加劲肋宽度或混凝土桥腹板宽度长m,m不小于10cm。

进一步的,橡胶垫块1粘贴在盆式橡胶支座2顶面上,盆式橡胶支座2在顶推施工过程中,能够传递并扩散主梁转角、位移带来的结构应力,对施工中的主梁梁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当钢箱承托3尺寸横向上比钢梁桥滑道加劲肋或混凝土桥腹板宽度略大10cm以上,确保顶推过程中即使梁体发生横向偏位,本装置依然可以对起顶部位起到受力缓冲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第二抱箍翼板16长度略长于第一抱箍翼板14长度,通过焊接和螺栓连接,使第一半圆形抱箍13、第二半圆形抱箍15和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端三者形成一个整体,通过箍加劲板5和抱箍限位板6的设置步进能够提高支撑轻度,还能够提高液压千斤顶10的支撑端与支撑钢板7的支撑面积,进一步的,支撑钢板7与钢箱承托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能够比较方便的更换第一半圆形抱箍13和第二半圆形抱箍15来适用不同的工况。

第一半圆形抱箍13和第二半圆形抱箍15内壁与压千斤顶10的支撑端侧壁之间设置的环形橡胶层8能够对结构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钢箱承托3内设置有三条纵向的加劲板和三条横向的加劲板能够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

该种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应在施工前对实际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度、荷载等进行计算,结合桥墩、千斤顶的尺寸及结构形式,对钢箱承托3和抱箍结构4的尺寸和结构形式进行确定。所有部件均在工厂焊接、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粘贴和使用。

施工时,本实施例的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始终安装于竖向千斤顶上,竖向千斤顶起顶时则本系统与梁体接触,直至顶推就位后拆除桥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千斤顶仿生钢靴支撑系统。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