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95730发布日期:2020-07-31 22:34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道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城市的发展就开始注重城市雨水的自然循环,为了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致使地面铺装材料的转变,由原本高档不透水的石材转变为可渗透的透水砖。虽然透水砖可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但是其景观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铺装,在满足海绵建设指标的前提下,并且不影响景观品质的新做法。

采用海绵功能和景观品质相结合的做法,使用海绵铺装的路基结构,结合具有景观品质的块石汀步,矾石路面,以及各种材料带缝隙式的组合。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同时提升景观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以解决城市道路透水铺装材料单纯的以透水砖为主,降低了景观品质,或只是单纯具有景观功能,却无法满足路面荷载要求以及雨水自然渗透功能的景观硬质铺装地面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坑槽开挖,挖至的坑槽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少;

b、夯实坑槽,对a步骤中挖出的坑槽以及周围素土进行夯实;

c、对坑槽的内壁浇筑一层不透水混凝土,以形成隔水层;

d、在坑槽的底部放置用于排水的渗管,在渗管的圆周上铺设针刺无纺布;

e、在d步骤中的渗管周围铺设过滤用的级配砂石并夯实,在级配砂石上铺设石英砂形成砂滤层并夯实;

f、在e步骤中的砂滤层上浇筑透水混凝土;在透水混凝土上铺设景观铺装。

进一步地,所述坑槽的侧壁呈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坑槽的侧壁呈阶梯的漏斗形状向坑槽的中部靠拢。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层的不透水混凝土厚度为3-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节省材料,本方案中素土夯实部分是现有技术中或者现有做法中的路基调料以及混凝土材料,在传统做法下,开挖的坑槽体积大,不仅要挖去大量的路基调料和混凝土材料造成大面积浪费而且在后续的施工中也需要再次填充大量的物料成本更高,而本方案的坑槽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形成漏斗状或者梯形的结构,不仅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开挖的体积小,更加节约耗材和成本。

2.基层坑槽设置成漏斗带台阶形式或者梯形,增加路基的承压能力。

3.防止雨水进入路基而导致路基下陷,本方案中外界雨水通过带有间隙的景观铺装,进入透水混凝土,随后经过石英砂和级配砂石的过滤进入渗管排走,而本方案的坑槽是漏斗和梯形,渗管位于坑槽的底部中央,因此雨水更加容易向着渗管汇聚;同时坑槽的内壁填充了一层不透水混凝土的隔水层,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外泄至路基,避免了路基塌陷的风险。

4.防止泥沙进入雨水管出现堵管现象,渗管上方和周围设置有针刺无纺布,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避免了渗管被堵塞。

5.基层整体设置成漏斗形式,更好的将路面雨水进行收集。

6.本方案的表层可采用具有景观品质的铺装,景观铺装下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对于景观铺装的铺筑有良好的支撑和紧固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路基1、隔水层2、砂滤层3、渗管4、景观铺装5、级配砂石6、透水混凝土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海绵景观道路的铺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坑槽开挖,挖至的坑槽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少;坑槽的侧壁呈阶梯的漏斗形状向坑槽的中部靠拢。

b、夯实坑槽,对a步骤中挖出的坑槽以及周围素土进行夯实;

c、对坑槽的内壁浇筑一层不透水混凝土7,以形成隔水层2,隔水层2的不透水混凝土7厚度为3-5cm;

d、在坑槽的底部放置用于排水的渗管4,在渗管4的圆周上铺设针刺无纺布;

e、在d步骤中的渗管4周围铺设过滤用的级配砂石6并夯实,在级配砂石6上铺设石英砂形成砂滤层3并夯实;

f、在e步骤中的砂滤层3上浇筑透水混凝土7;在透水混凝土7上铺设景观铺装5。

本方案中透水混凝土7、砂滤层3、级配砂石6的粒径依次增大;形成层层过滤的结构,其过滤的效果更强。

具体工作过程及其优点:

一.节省材料,本方案中素土夯实部分是现有技术中或者现有做法中的路基1调料以及混凝土材料,在传统做法下,开挖的坑槽体积大,不仅要挖去大量的路基1调料和混凝土材料造成大面积浪费而且在后续的施工中也需要再次填充大量的物料成本更高,而本方案的坑槽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形成漏斗状或者梯形的结构,不仅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开挖的体积小,更加节约耗材和成本。

二.基层坑槽设置成漏斗带台阶形式或者梯形,增加路基1的承压能力。

三.防止雨水进入路基1而导致路基1下陷,本方案中外界雨水通过带有间隙的景观铺装5,进入透水混凝土7,随后经过石英砂和级配砂石6的过滤进入渗管4排走,而本方案的坑槽是漏斗和梯形,渗管4位于坑槽的底部中央,因此雨水更加容易向着渗管4汇聚;同时坑槽的内壁填充了一层不透水混凝土7的隔水层2,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外泄至路基1,避免了路基1塌陷的风险。

四.防止泥沙进入雨水管出现堵管现象,渗管4上方和周围设置有针刺无纺布,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避免了渗管4被堵塞。

五.基层整体设置成漏斗形式,更好的将路面雨水进行收集。

六.本方案的表层可采用具有景观品质的铺装,景观铺装5下采用透水混凝土7浇筑,对于景观铺装5的铺筑有良好的支撑和紧固的基础。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坑槽的形状是梯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