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6239发布日期:2020-10-23 1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1),所述基底层(1)上设置有防水砖体框架(2),所述防水砖体框架(2)为上端开口的五面密实不透水矩形框架,所述防水砖体框架(2)上端设置有向内倾斜的倾斜面(21);所述防水砖体框架(2)内腔构成填充腔(22),所述填充腔(22)内设置有由透水填充材料浇筑而成的填充层(5);所述防水砖体框架(2)与基底层(1)之间设置有两个水平布置的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垂直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连通管(3)上端穿过防水砖体框架(2)底部延伸至填充层(5)内,所述连通管(3)顶部沿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溢水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5)包括上层的透水层(52)及下层的保水层(51),所述连通管(3)上端穿过防水砖体框架(2)底部延伸至水层内,所述保水层(51)为多孔混凝土制成,所述透水层(52)为天然花岗岩颗粒、金刚砂与腰果酚改性环氧树脂混合搅拌后振动压实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为碎石骨料、矿渣及水泥混合搅拌后振动压实而成,所述防水砖体框架(2)为密级配水泥混凝土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砖体框架(2)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的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上下贯通,所述排水管(4)下部与连通管(3)连通,所述透水层(52)对应连通管(3)处设置有沉槽(42),所述排水管(4)上部与沉槽(42)齐平且其内部设置有滤网(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正下方的基底层(1)内设置有储水槽(11),所述储水槽(11)内设置有海绵(12),所述连通管(3)上设置有与储水槽(11)对应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52)表面设置有垂直布置的引水槽(53),所述引水槽(53)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沉槽(42)连通;所述引水槽(53)两侧设置有多组向外延伸的斜槽(54),所述斜槽(54)与引水槽(5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左右侧面和/或前后侧面对应设置有多组卡块(6),所述卡块(6)延伸至防水砖体框架(2)上端面且与其对应的侧面固定连接;相邻所述卡块(6)的空间构成卡槽(61),一侧所述卡槽(61)的宽度及位置与对应另一侧所述卡块(6)的宽度及位置相匹配。

8.一种透水砖制备方法,该透水砖制备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7任意透水砖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模具:制作一个与基底层(1)截面大小匹配且高度等于基底层(1)与防水砖体框架(2)之和的外模;再制作一个与基底层(1)截面大小、高度与防水砖体框架(2)匹配的内模,并且使该内模具有与连通管(3)及排水管(4)匹配的弧形槽;最后制作与储水槽(11)截面大小匹配的插杆;

s2、将s1中的连通管(3)上端与排水管(4)下端连接且使其连通,并对应在排水管(4)正下方的连通管(3)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堵头堵住连通管(3)的开口;

s3、依次制备基底层(1)的浆料、防水砖体框架(2)的浆料、保水层(51)的浆料及透水层(52)的浆料备用;

s4、在s1中的外模内注入s3中的基底层(1)的浆料,同时将s2中得到的连通管(3)水平放入并使连通管(3)的下半部分位于基底层(1)的浆料内,将插杆沿排水管(4)向下插入并经通孔并延伸至基底层(1)的浆料,插杆延伸出连通管(3)的长度与储水槽(11)的深度匹配;

s5、s4中的基底层(1)浆料硬化成型后,将s1中的内模放入外模内,并从外模与内模的缝隙处注入s3中的防水砖体框架(2)的浆料,硬化成型得到防水砖体框架(2)的四个侧面,然后撤去内模,继续向基底层(1)的顶面注入防水砖体框架(2)的浆料,硬化成型得到防水砖体框架(2)的底面;

s6、依次向防水砖体框架(2)内注入s3中的保水层(51)的浆料及透水层(52)的浆料,待其硬化成型后,脱去外模,拔掉堵头及插杆即可得到透水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透水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防水砖体框架,所述防水砖体框架为上端开口的五面密实不透水矩形框架,所述防水砖体框架上端设置有向内倾斜的倾斜面;所述防水砖体框架内腔构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设置有由透水填充材料浇筑而成的填充层;所述防水砖体框架与基底层之间设置有两个水平布置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垂直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连通管上端穿过防水砖体框架底部延伸至填充层内,所述连通管顶部沿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溢水孔;实现将雨水和地面径流收集来避免内涝,同时在雨后热天,储存的水分蒸发,降低路面温度从而减少路面显热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斌;蒋继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红顺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